《新源縣誌》是新源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源縣誌
- 作者:新源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2007年12月
- 定價:360.00 元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新源縣誌》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準繩,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實事求是、全面系統地記述新源縣自然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和資料性的有機統一。
作品目錄
- 封面
- 新源縣誌
- 圖片
- 新源縣行政區劃圖
- 新源縣地形圖
- 2000年7月24日,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中)來新源縣那拉提景區觀光視察,伊犁州黨委書記林天錫(右一)、伊犁州黨委副書記張國梁(左二)、新源縣委書記劉傳新(左一)、縣長波拉提別克·安尼瓦爾別克(右二)陪同
- 1991年9月29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自治區顧問委員會主任王恩茂(左二)由伊犁地委書記王伯良(右一)、新源縣委書記李磊(右二)陪同視察新源縣野生果汁廠。
- 2000年7月6日,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左二)、副書記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右二)來新源縣,在考察了旅遊業後,王樂泉書記欣然題詞“綠源新貌”。
- 1995年4月,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前左四)在新源縣委書記董長明(前右一)、縣長鐵留別克·阿不都汗(前左三)的陪同下到新源糖廠調研。
- 1994年6月,自治區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到新源糖廠考察。
- 2004年6月,自治區主席司馬義·鐵力瓦爾地(右二)在新源縣委書記鄧章武(右一)、縣長努熱木·斯瑪依汗(前左二)的陪同下考察新源牧區。
- 2004年9月6日,自治區政協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視察新源牧區。
- 2000年7月16日,香港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中)率香港全國人大代表團一行來新源縣觀光考察。
- 1996年4月,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在參觀了新源縣榮譽室後題詞“發揚成績,繼續前進”。
- 2006年7月,新源縣委書記肖健、縣長努熱木·斯瑪依汗在新疆那拉提機場(新源縣闊爾墩)首航儀式上。
- 1991年秋,新源縣第一任縣委書記胡天舜為祝賀中共新源縣委員會成立40周年題詞。
- 亞麻
- 苗圃
- 小麥
- 油葵
- 收穫麥茬
- 農田灌渠
- 躍進大渠
- 噴灌
- 花田
- 甜菜
- 大顯
- 荷塘
- 待耕
- 伊犁馬(公)
- 荷斯坦牛(母)
- 新疆細毛羊(公)
- 新疆褐牛(公)
- 機械剪羊毛
- 規模養羊
- 收割青貯飼料
- 羊毛打包
- 草原化學滅蟲
- 動物檢疫消毒站
- 伊犁馬群
- 伊犁鵝群
- 轉場
- 中國美利奴羊(新疆型)
- 牧民定居後的住房外貌
- 伊犁白豬
- 新源氂牛
- 牧民定居點暖棚
- 1991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自治區顧問委員會主任王恩茂為新源縣針織廠題詞。
- 伊犁鋼鐵廠煉鐵車間
- 新源糖廠中心控制室
- 新源糖廠離心機
- 新源糖廠
- 新源糖廠包裝車間
- 新源糖廠化驗室
- 袋裝白砂糖
- 新源縣毛紡織廠毛條車間(部分)
- 新源縣針織廠縫盤車間
- 新源縣乳品廠生產車間
- 新源縣水泥廠一角
- 新疆天鑫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奠基儀式
- 新源亞麻廠亞麻原莖正在堆垛
- 1994年,國務委員、國家民委主任司馬義·艾買提為新源縣肖爾布拉克酒廠題詞“取草原甘泉,釀新疆美酒”。
- 新源縣肖爾布拉克酒廠高科技化驗室
- 新源縣肖爾布拉克酒廠產品
- 新源縣肖爾布拉克酒廠包裝車間一角
- 新源縣鄉鎮企業產品——全蠍酒
- 新源縣鞏乃斯酒廠檢驗車間
- 新源縣部分礦石
- 新源“康尤美”大豆有限責任公司產品一豆粕
- 新源“康尤美”大豆有限責任公司一角
- 新源“康尤美”大豆有限責任公司產品一豆油
- 1991年9月,原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張希欽為新源縣針織廠題詞。
- 新源縣自來水廠平流反應沉澱池
- 新疆那拉提飛機場候機樓(新源縣闊爾墩)
- 喀拉布拉特克斯河大橋
- 新源縣客運中心
- 218國道新源縣路段
- 飛機場
- 新源縣郵政辦公樓
- 新源縣電信大樓
- 郵政禮儀鮮花
- 電信機房
- 新源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協辦公樓
- 新源縣人民政府辦公樓
- 新源縣人民廣場遠眺
- 新源縣城雕塑“三河頌”
- 新源縣城青年街
- 新源縣郵政大樓
- 新源縣人民法院
- 新源縣唐加勒克·焦勒德紀念館
- 新源縣第六中學校園雕塑
- 新源縣人民廣場文化柱
- 新源縣城南公園正門
- 新源縣人民廣場“希望之門”
- 新源縣城幸福花園住宅區
- 新源縣城幸福花園住宅區正門
- 新源縣城花苑小區住宅樓
- 為加強零散稅征管,縣稅務部門進行流動稽查,
- 街頭稅法宣傳
- 工商、質監工作人員在商店檢查商品
- 新源縣少年稅校成立大會
- 銷毀偽劣商品
- 新源縣部分農牧產品商標
- 駐縣部隊為牧區災民搬家
- 駐縣部隊為牧區災民送來救災物資
- 人民警察裝備出勤
- 駐縣部隊醫療隊在牧區巡診
- 新源縣消防大隊
- 武裝軍訓
- 新源縣女子民兵連
- 新源縣檔案館
- 新源縣影劇院
- 新源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 2004年9月6日,“陽光·伊犁·那拉提”大型文藝晚會在縣人民廣場舉行.
- 2004年,縣直機關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3周年千人演唱會.
- 新源縣廣播電視采編室
- 健美操比賽
- 新源縣第十四屆民間藝術節
- 老年秧歌隊
- 太平鼓舞
- 大型團體操表演
- 民族團結文藝晚會
- 縣城“人的”
- 社火—耍獅
- 社火—大頭娃娃
- 社火—舞龍
- 新源縣第一中學
- 電腦教學
- 假期少兒音樂班
- 新源縣中心國小教學樓
- 新源縣第二中學(北校園)
- 新源縣第六中學教學樓
- 新源縣阿勒馬勒鄉第二中學正門
- 精心手術
- 新源縣婦幼保健站
- 病情診斷
- 新源縣中醫院電腦紅外乳腺診斷
- 牧區巡診
- 新源縣人民醫院門診樓
- 賓士在千里草原
- 廣播體操比賽
- 離退休幹部國標舞表演賽
- 元旦環城賽跑
- 晨練
- 拔河
- 縣體校學生在進行摔跤比賽
- 離退休幹部在活動中心
- 職工籃球賽
- 姑娘追
- 榮譽附圖
- 雪雞
- 白頭雕
- 丹頂鶴
- 雪豹
- 紅狐
- 喀木斯特濕地
- 塔什帕爾風光
- 天山紅花(春)
- 鞏乃斯河霞光
- 玉樹瓊枝
- 歡騰的夏牧場
- 牧場秋色
- 那拉提草原(夏)
- 野果林
- 喬石為那拉提草原題詞
- 度假村
- 新源縣那拉提旅遊度假村遠眺
- 草原部落(一)
- 草原部落(二)
- 遊客在那拉提景區騎駱駝
- 烤全羊
- 新源縣那拉提旅遊度假村剪彩開業
- 阿勒馬勒金色池塘
- “伊犁之夏”旅遊節 在那拉提景區舉行
- 那拉提景區滑翔傘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第十三屆阿肯彈唱會在新源縣阿克烏贊夏牧場舉行
- 鞏乃斯草原上的石人
- 著名詩人唐加勒克·焦勒德陵園
- 阿肯彈唱
- 歌唱幸福生活
- 賽馬
- 嫁新娘
- 哈薩克族身著傳統服飾在新疆那拉提飛機場奠基儀式上
- 刺繡
- 伊犁州《新源縣誌》稿評審會全體人員合影
- 《新源縣誌》部分編纂人員在那拉提景區合影
- 新源縣委史志辦公室工作人員
- 2005年7月,《新源縣誌》編纂人員在縣委辦公樓前合影。
- 序一
- 序二
- 凡例
- 目錄
- 概述
- 大事記
- 第一編 建置區劃
- 第一章 位置面積境域
- 第一節 位置
- 第二節 面積
- 第三節 境域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區劃
- 第一節 基層行政區劃
- 第二節 行政區劃界線
- 第四章 鄉、鎮、場概況
- 第一節 新源鎮
- 第二節 則克台鎮
- 第三節 阿熱勒托別鎮
- 第四節 塔勒德鎮
- 第五節 那拉提鎮
- 第六節 肖爾布拉克鎮
- 第七節 別斯托別鄉
- 第八節 喀拉布拉鄉
- 第九節 阿勒馬勒鄉
- 第十節 坎蘇鄉
- 第十一節 吐爾根鄉
- 第十二節 吐爾根農場
- 第十三節 野果林改良場
- 第十四節 前進牧場
- 第十五節 高潮牧場
- 第十六節 新源馬場
- 第十七節 良種繁育場
- 第五章 駐縣企事業單位
- 第一節 七十一團
- 第二節 七十二團
- 第三節 鞏乃斯種羊場
- 第四節 新源林場
- 第五節 新源監獄
- 第六節 伊犁鋼鐵廠
- 第二編 自然環境
- 第一章 地質
- 第一節 地質構造
- 第二節 地質演變
- 第三節 地層
- 第二章 地形地貌
- 第一節 山地
- 第二節 丘陵
- 第三節 平原
- 第三章 氣候
- 第一節 四季特徵
- 第二節 日照氣溫
- 第三節 降水
- 第四節 風速 風向
- 第五節 逆溫層(帶)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節 地表水
- 第二節 地下水
- 第三節 水質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節 土壤類型
- 第二節 土壤分布
- 第三節 土壤肥力
- 第四節 土壤普查
- 第六章 野生動植物和礦藏
- 第一節 植被
- 第二節 野生動物
- 第三節 礦藏
- 第七章 自然災害
- 第一節 雪災
- 第二節 凍災
- 第三節 風災
- 第四節 雹災
- 第五節 水災
- 第六節 地震
- 第七節 其他自然災害
- 第三編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變化
- 第一節 機械增長
- 第二節 自然增長
- 第二章 人口密度與分布
- 第一節 人口密度
- 第二節 人口分布
- 第三章 人口構成
- 第一節 性別構成
- 第二節 民族構成
- 第三節 年齡構成
- 第四節 文化構成
- 第五節 職業構成
- 第四章 人口普查
- 第一節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 第二節 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
- 第三節 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
- 第四節 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
- 第五節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
- 第五章 計畫生育
- 第一節 機構隊伍
- 第二節 宣傳教育
- 第三節 政策措施
- 第六章 農牧民生活
- 第一節 牧民生活
- 第二節 農民生活
- 第三節 職工生活
- 第四編 民族宗教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節 哈薩克族
- 第二節 漢族
- 第三節 維吾爾族
- 第四節 回族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節 伊斯蘭教
- 第二節 佛教
- 第三節 基督教
- 第三章 民族事務 宗教管理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民族事務
- 第三節 宗教管理
- 第五編 牧業
- 第一章 生產關係變革與體制改革
-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前牧業狀況
- 第二節 民主改革與牧區合作化
- 第三節 牧業人民公社化
- 第四節 牧業生產責任制
- 第二章 牧業資源
- 第一節 草地資源
- 第二節 飼料
- 第三章 畜禽品種
- 第一節 地方品種
- 第二節 引進品種
- 第三節 培育品種
- 第四章 疫病防治
- 第一節 傳染病及其防治
- 第二節 寄生蟲病及其防治
- 第三節 畜禽常見病
- 第四節 獸醫獸藥
- 第五章 草原管理
- 第一節 草原保護
- 第二節 草原建設
- 第六章 牧業生產
- 第一節 牧業區劃
- 第二節 畜群結構
- 第三節 牲畜數量
- 第四節 畜產品
- 第七章 管理機構
- 第一節 行政管理機構
- 第二節 事業機構
- 第六編 農業
- 第一章 生產關係變革和體制改革
- 第一節 民主改革
- 第二節 互助合作和農業合作化
- 第三節 人民公社化
- 第四節 生產責任制
- 第二章 農業生產
- 第一節 生產條件
- 第二節 農業分區
- 第三節 結構調整
- 第四節 作物種類
- 第五節 面積產量
- 第三章 土地開發
- 第一節 墾殖
- 第二節 河灘地開發
- 第三節 低產田改造
- 第四章 農業技術
- 第一節 耕作制度
- 第二節 良種繁育
- 第三節 栽培方法
- 第四節 作物保護
- 第五章 園藝
- 第一節 果蔬種類
- 第二節 栽培技術
- 第三節 品種改良
- 第四節 園藝管理
- 第六章 經營管理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經營效益
- 第七編 林業
- 第一章 林業資源
- 第一節 山區天然林
- 第二節 河谷次生林
- 第三節 平原人工林
- 第四節 樹種與分布
- 第二章 植樹造林
- 第一節 採種育苗
- 第二節 平原造林
- 第三節 山區造林
- 第三章 林業管理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採伐管理
- 第三節 木材加工
- 第四節 森林防火
- 第五節 病蟲害、鼠害防治
- 第六節 林木管護
- 第七節 森林普查
- 第八節 經營效益
- 第八編 水利
- 第一章 水利灌區
- 第一節 灌區類型及分布
- 第二節 灌區建設
- 第二章 水利工程
- 第一節 引水工程
- 第二節 排水工程
- 第三節 人畜飲水工程
- 第三章 防洪抗旱
- 第一節 防洪
- 第二節 抗旱
- 第四章 漁業
- 第一節 養殖水面概況
- 第二節 漁業生產
- 第三節 漁場簡介
- 第五章 水利管理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灌溉工程管理
- 第三節 水資源管理
- 第九編 農牧機械
- 第一章 農牧機具
- 第一節 人力、畜力農具
- 第二節 動力機械
- 第三節 作業機械
- 第二章 農機作業
- 第一節 農機隊伍
- 第二節 經營體制
- 第三節 作業水平
- 第三章 農機監理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發證與審核
- 第三節 安傘監理
- 第四章 農機修造
- 第一節 修理網點
- 第二節 保養與維修
- 第三節 新工藝推廣
- 第四節 主要修造廠
- 第五章 農機管理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經營效益
- 第十編 工業
- 第一章 經營體制
- 第一節 個體企業
- 第二節 集體企業
- 第三節 國營企業
- 第二章 工業門類
- 第一節 電力工業
- 第二節 採礦業
- 第三節 建材業
- 第四節 食品工業
- 第五節 煙業
- 第六節 紡織業
- 第七節 製糖業
- 第八節 畜產品加工業
- 第九節 服裝業
- 第十節 鐵木製品業
- 第三章 體制改革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企業體制改革
- 第四章 經營管理
- 第一節 管理體制
- 第二節 管理機構
- 第三節 工業產值
- 第四節 產品產量
- 第十一編 釀酒業
- 第一章 釀酒概況及企業
- 第一節 發展概況
- 第二節 釀酒企業
- 第二章 釀酒資源
- 第一節 原料
- 第二節 水質
- 第三節 氣候
- 第四節 地形與土質
- 第三章 釀酒工藝
- 第一節 原料標準
- 第二節 制曲
- 第三節 發酵
- 第四節 蒸釀
- 第五節 貯存勾兌包裝檢驗
- 第四章 生產效益
- 第一節 產品產量
- 第二節 經濟效益
- 第三節 名優產品
- 第十二編 鄉鎮企業
- 第一章 企業體制
- 第一節 鄉(鎮)辦企業
- 第二節 村(隊)辦企業
- 第三節 個體企業
- 第二章 行業分類
- 第一節 交通運輸業
- 第二節 商業企業
- 第三節 服務業
- 第四節 民族傳統工藝加工業
- 第三章 經營管理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經營形式
- 第三節 經營效益
- 第十三編 交通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節 古道
- 第二節 公路
- 第二章 橋樑
- 第一節 大橋
- 第二節 其他橋樑
- 第三章 運輸
- 第一節 運輸工具
- 第二節 客貨運輸
- 第三節 運輸企業
- 第四章 公路養護
- 第一節 養護機構
- 第二節 養護作業
- 第三節 養路費征稽
- 第五章 機構
- 第一節 行政管理機構
- 第二節 業務管理機構
- 第十四編 郵電
- 第一章 郵政
- 第一節 郵路
- 第二節 郵政業務
- 第三節 分揀封發
- 第四節 城鄉投遞
- 第五節 郵政設備
- 第六節 經營管理
- 第二章 電信
- 第一節 電信業務
- 第二節 網路與設備
- 第三節 電源設備
- 第四節 經營管理
- 第十五編 商業
- 第一章 機構網點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商業機構
- 第二章 經營體制
- 第一節 私營商業
- 第二節 集體商業
- 第三節 國營商業
- 第三章 經營管理
- 第一節 集體商業
- 第二節 國營商業
- 第四章 商品購銷
- 第一節 百貨商品購銷
- 第二節 糖菸酒購銷
- 第三節 五交化、家電購銷
- 第四節 畜產品購銷
- 第五節 生產資料購銷
- 第六節 土特產品購銷
- 第七節 日用雜品購銷
- 第八節 廢舊物資購銷
- 第九節 燃油購銷
- 第十六編 糧油
- 第一章 糧油徵購
- 第一節 糧食徵購
- 第二節 油脂徵購
- 第二章 糧油銷售
- 第一節 口糧銷售
- 第二節 議價糧油
- 第三節 糧油市場
- 第三章 糧油及副產品加工
- 第一節 糧油加工
- 第二節 食品加工
- 第三節 飼料加工
- 第四章 糧油儲運
- 第一節 糧油儲藏
- 第二節 糧油調運
- 第五章 糧油管理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管理體制
- 第三節 糧油供應證管理
- 第四節 糧食票證管理
- 第五節 糧油議價管理
- 第六節 糧儲管理
- 第十七編 旅遊
- 第一章 旅遊資源
- 第一節 自然景觀
- 第二節 人文景點
- 第二章 旅遊管理
- 第一節 旅遊機構
- 第二節 旅遊線路
- 第三節 服務設施
- 第四節 經濟效益
- 第十八編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
- 第一章 城鄉建設
- 第一節 城鄉規劃
- 第二節 縣城建設
- 第三節 鄉(鎮)村建設
- 第四節 建築管理
- 第五節 經營管理
- 第二章 環境保護
- 第一節 環境污染
- 第二節 環境監測
- 第三節 環境治理
- 第四節 環境控制
- 第五節 生態保護
- 第六節 生態工程建設
- 第七節 管理機構
- 第十九編 財稅金融
- 第一章 財政
- 第一節 財政收入
- 第二節 財政支出
- 第三節 財政管理
- 第二章 稅務
- 第一節 稅制稅種
- 第二節 稅收
- 第三節 稅務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節 貨幣
- 第二節 貨幣流通
- 第三節 儲蓄與存款
- 第四節 信貸
- 第五節 金融管理
- 第四章 保險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保險業務
- 第三節 經營管理
- 第二十編 綜合經濟管理
- 第一章 計畫管理
- 第一節 機構隊伍
- 第二節 計畫的編制與執行
- 第三節 經濟結構的編制與執行
- 第四節 基礎建設的計畫與管理
- 第二章 統計管理
- 第一節 機構隊伍
- 第二節 統計制度
- 第三節 統計服務
- 第四節 統計分析與監督
- 第三章 物價管理
- 第一節 機構隊伍
- 第二節 市場物價
- 第三節 物價監督
- 第四章 審計
- 第一節 審計機構
- 第二節 審計監督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企業登記
- 第三節 市場
- 第四節 個體工商業管理
- 第五節 經濟契約管理
- 第六節 商標、廣告管理
- 第七節 執法檢查
- 第八節 工商民眾團體
- 第六章 質量技術監督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計量管理
- 第三節 標準化管理
- 第四節 產品質量監督
- 第七章 土地管理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土地權屬管理
- 第三節 土地規劃與利用
- 第四節 土地監察與糾紛處理
- 第二十一編 政黨群團
-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新源縣地方組織
- 第一節 組織機構
- 第二節 黨員代表大會
- 第三節 組織建設
- 第四節 宣傳教育
- 第五節 紀律檢查
- 第六節 政法工作
- 第七節 統一戰線工作
- 第八節 老幹部工作
- 第二章 民眾團體
- 第一節 工會
- 第二節 共青團
- 第三節 婦女聯合會
- 第四節 貧下中農(牧)協會
- 第五節 工商業聯合會
- 第六節 殘疾人聯合會
- 第七節 科學技術普及協會
- 第三章 重大政事
- 第一節 建立民主政權
- 第二節 抗美援朝
- 第三節 減租反霸
- 第四節 “三反”、“五反”運動
- 第五節 鎮壓反革命
- 第六節 “肅反”“審乾”
- 第七節 整風和反右派鬥爭
- 第八節 “大躍進”
- 第九節 “反右傾”運動
- 第十節 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 第十一節 農業學大寨
- 第十二節 “文化大革命”運動
- 第十三節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 第十四節 “揭、批、查”運動
- 第十五節 平反冤假錯案
- 第十六節 體制改革
- 第二十二編 政權政協
- 第一章 權力機構
- 第一節 普選
- 第二節 新源縣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 第三節 新源縣人民代表大會
- 第四節 新源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第二章 行政機構
- 第一節 鞏乃斯牧區千戶長制
- 第二節 設治局
- 第三節 新源縣政府
- 第四節 新源縣人民政府
- 第三章 參政議政機構
- 第一節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源縣委員會
- 第二節 歷屆政協新源縣委員會議
- 第三節 參政議政
- 第二十三編 民政
- 第一章 救濟扶貧
- 第一節 災害救濟
- 第二節 貧困戶救濟
- 第三節 城鎮救濟
- 第四節 農村扶貧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節 軍隊離、退休人員安置
- 第二節 支邊青壯年安置
- 第三節 自流人員收遣安置
- 第四節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安置
- 第五節 其他安置
- 第三章 社會福利
- 第一節 農牧區五保戶供養
- 第二節 城鎮福利事業
- 第四章 婚葬與社會管理
- 第一節 婚姻登記
- 第二節 殯葬管理
- 第三節 社團登記
- 第五章 地名
- 第一節 地名普查
- 第二節 地名更名
- 第三節 主要地名
- 第六章 民政機構
- 第一節 新源縣民政局
- 第二節 鄉鎮民政機構
- 第二十四編 勞動人事
- 第一章 幹部管理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幹部錄用
- 第三節 幹部培訓
- 第四節 幹部狀況
- 第五節 人事管理
- 第二章 工人管理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工人狀況
- 第三節 工人錄用
- 第四節 工人培訓
- 第五節 工人調配使用
- 第三章 勞動工資
- 第一節 工資制度
- 第二節 調資升級
- 第三節 津貼補貼
- 第四章 勞動保護與福利
- 第一節 勞動安全與保護
- 第二節 勞動保險
- 第三節 勞動福利
- 第五章 編制
- 第一節 編制機構
- 第二節 編制工作
- 第二十五編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治安管理
- 第三節 戶政管理
- 第四節 特種行業管理
- 第五節 刑偵破案
- 第六節 外事管理
- 第七節 專項鬥爭與“嚴打”
- 第八節 預審、監所管理
- 第九節 交通安全
- 第十節 消防管理
- 第二章 檢察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刑事檢察
- 第三節 法紀檢察
- 第四節 經濟檢察
- 第五節 監所檢察
- 第六節 控告申訴檢察
- 第七節 民事審判、行政審判檢察
- 第三章 審判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審判制度
- 第三節 刑事審判
- 第四節 民事審判
- 第五節 經濟審判
- 第六節 行政審判
- 第七節 審判監督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法制宣傳教育
- 第三節 公證
- 第四節 律師
- 第五節 人民調解
- 第二十六編 軍事
- 第一章 軍事機構
- 第一節 人民武裝部
- 第二節 駐軍
- 第三節 武裝警察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節 舊中國兵役
- 第二節 新中國兵役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節 領導體制
- 第二節 民兵組織
- 第三節 政治教育
- 第四節 民兵訓練
- 第五節 主要活動
- 第四章 剿匪平亂
- 第一節 剿匪
- 第二節 平亂
- 第二十七編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節 普通教育
- 第二節 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
- 第三節 教職工隊伍
- 第四節 教育管理
- 第五節 教育經費
- 第六節 教育設施
- 第七節 勤工儉學
- 第八節 重點學校
- 第二章 科學技術
- 第一節 科技機構
- 第二節 科技隊伍
- 第三節 科技普及
- 第四節 科技成果
- 第二十八編 文化體育
- 第一章 文化藝術事業
- 第一節 機構隊伍
- 第二節 民眾文化
- 第三節 文藝創作
- 第四節 文藝演出
- 第五節 電影
- 第六節 文化市場管理
- 第七節 圖書發行
- 第八節 文物
- 第二章 檔案史志
- 第一節 檔案
- 第二節 史志工作
- 第三章 廣播電視
- 第一節 機構隊伍
- 第二節 廣播事業
- 第三節 電視事業
- 第四節 廣播電視管理
- 第四章 體育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民眾體育
- 第三節 學校體育
- 第四節 體育比賽
- 第五節 體育管理
- 第二十九編 衛生
- 第一章 衛生防疫
- 第一節 愛國衛生
- 第二節 衛生宣傳與科普
- 第三節 傳染病防治與計畫免疫
- 第四節 地方病及其防治
- 第五節 學術活動
- 第二章 婦幼保健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婦幼保健業務
- 第三章 醫療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醫療業務
- 第三節 醫療制度
- 第四節 醫療科學研究
- 第四章 藥材管理
- 第一節 藥政
- 第二節 中草藥普查
- 第三節 藥材
- 第五章 衛生管理
- 第一節 管理機構
- 第二節 財務管理
- 第三十編 精神文明建設
- 第一章 “三模”縣建設
- 第一節 民族團結
- 第二節 軍民團結
- 第三節 兵地團結
- 第二章 “三創建”活動
- 第一節 創建文明縣
- 第二節 創建文明單位
- 第三節 創建文明戶
- 第四節 文明禮貌月
- 第三章 爭先創優活動
- 第一節 “三優一學”活動
- 第二節 青年文明號
- 第三節 “三八”紅旗手與巾幗建功
- 第四章 社會新風
- 第一節 見義勇為
- 第二節 助人為樂
- 第三節 拾金不昧
- 第四節 移風易俗
- 第五章 機構
- 第三十一編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傳
- 馬合蘇提·鐵勒吾斯
- 唐加勒克·焦勒德
- 阿西姆·東什
- 馬那甫·阿合買提江
- 崔文進
- 江格力西·博克巴衣
- 波拉提·沙坡爾哈里
- 胡天舜
- 許壽山
- 第二章 人物表
- 第一節 新源縣獲困家級“先進個人”稱號人物
- 第二節 新源縣獲自治區級“先進個人”稱號人物
- 第三節 新源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 附錄
- 一、2001~2005年新源縣大事記
- 二、2001~2005年新源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
- 三、2001~2005年新源縣重大工程建設
- 四、新源縣行政區劃資料
- 五、2001~2007年新源縣四套班子領導人名表
- 《新源縣誌》編審機構及人員
- 《新源縣誌》編纂始末
-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