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洲資源
  • 平均降水量:1191.2毫米
  • 湖泊蓄水面積:68.4平方公里
  • 人均水資源:910立方米
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2003年,全區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12種,已開發礦種4種,利用礦產地43處。2003年固體礦產生產總量為21.6萬噸,礦業產值294萬元。  全區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是非金屬礦多於金屬礦,且分布廣,儲量大。已發現的有石材礦、玄武岩礦、矽石礦、粘土礦、型砂、建築石料、黃砂、彩石、瑪瑙、磁鐵礦砂、長石及偉晶岩。  石材礦主要分布在舊街、新集、徐古等地,花崗石石材儲量約1億立方米,大理石石材儲量約10萬立方米;玄武岩礦主要分布在徐古、潘塘、三店一帶,儲量約800萬噸;矽石礦分矽石、石英砂及石英石(脈)三種,矽石及石英砂分布在陽邏地區,儲量500萬噸,石英石(脈)分布在道觀河地區,儲量約10萬噸;粘土礦主要分布在徐古、新集、舊街、顧崗、辛沖、鳳凰、倉埠、陽邏等地的低丘崗地,儲量2000餘萬噸;型砂分(鐵質)紅砂及石英質鑄造用砂,紅砂分布在陽邏、雙柳、李集、徐古等地,石英型分布在陽邏地區,儲量約50萬噸;建築石料主要分布在鳳凰、李集等地,儲量約1000萬立方米;黃砂主要分布在舉水、倒水、沙河的河床,儲量約9000萬立方米;彩石主要分布在陽邏地區,儲量約1萬立方米;瑪瑙分布在陽邏地區;磁鐵礦砂主要分布在周鐵河、道觀河、三廟河等地的現代河流沉積處;長石及偉晶岩主要分布在舊街、道觀河、徐古等地,儲量約4.5萬噸。

森林資源

新洲森林植被屬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分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農林間作林5大類型。針葉林(含常綠和落葉針葉林)多分布在東北部低山丘陵及西部崗地、平原湖區,通常為成片的純林,優勢樹種主要有馬尾松、杉樹和水杉、池杉林,占全區森林植被的32.7%;針闊混交林多分布在平原湖區,優勢樹種有楊樹、水杉、池杉等,占全區森林植被面積的0.19%;竹林多分布在土層深厚的半山腰及平原地區,優勢樹種有楠竹、桂竹和雷竹,占全區森林面積的0.96%;農林間作林分布在全區各地,主要是果農間作,如梨樹下間種棉花,板栗樹下間種小麥等,占全區森林覆蓋面積的18.33%。

土地資源

截止2007年,全區耕地面積726232畝,其中:旱地296742畝,水田429490畝;未利用土地84813.1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86%。未利用土地含荒草地、鹽鹼地、沼澤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礫石地、梯天坎等。 境內地貌主體為四崗三河,呈南北伸展、東西相間之勢,分為4大塊,即:倉陽崗(黃棕壤)—倒水河(小河沖積平原、潮土);長嶺崗(黃棕壤)—舉水河(小河沖積平原、潮土);葉顧崗、潘塘崗(黃棕壤)—沙河(小河沖積平原、潮土);低山丘陵區(黃棕壤),南部長江沖積平原(灰潮土)。 濱江平原區分布在雙柳、大埠一帶,地形平坦,土壤發育於長江沖積物的灰潮土亞類,農業土壤占全區同類土壤的34%,主要生產棉花、蔬菜、花生等經濟作物,是武漢市的大型蔬菜基地之一。濱湖平原區由漲渡區和武湖湖區構成,土壤發育於長江和河流沖積物,為灰潮沙泥土和潮沙泥土土屬,農業土壤占全區同類土壤的18%,海拔較低的部分水田調整挖成了漁池,旱地種植棉花、西瓜等作物。沿河平原區分布在倒水、舉水和沙河沿岸,土壤發育於河流沖積物,為潮土土屬。農業土壤占全區同類土壤的24.5%,是糧棉主產區。 平崗區分布在倉陽崗北部、葉顧崗南部及長嶺崗,土壤發育於早期河流沖積物和第四紀的粘黃土,以黃泥田土屬為主,農業土壤占全區同類土壤的21.8%,為水稻、棉花、油菜主產區。 丘崗區分布在倉陽崗南部、葉顧崗北部及鳳凰等地,土壤主要發育於紅色砂岩母質的赤砂泥土,其次發育於石英片麻母質的矽砂泥土,農業土壤占全區同類土壤的23%,林業土壤占全區同類土壤的11%,由於大部分土層較淺,耕層薄,有機質和速效養分含量低,農作物常受乾旱減產。 低山丘陵區分布在東北部的將軍山低山區和東南部的樓寨崗,土壤發育於花崗片麻岩基性岩母質,多為砂泥土,水土流失較嚴重,土層淺,耕層薄,農業土壤占全區同類土壤的3.9%,林業土壤占同類土壤的41%。

水資源

新洲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91.2毫米,舉水、倒水、沙河年平均入境水量為21.83億立方米;湖泊蓄水面積為68.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產水總量4.14億立方米(武湖按1/2計算),占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總量的52.7%。 從水資源總量看,區內水資源較為豐富,但人均、畝均擁有量偏低。按2007年全區人口和耕地計算,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為910立方米,畝均擁有量為1184立方米,大大低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同時由於地表徑流量每年變化較大、分配不均,加之受地區分配不平衡、科技水平不高、工程設施不完善等因素影響,開發利用的水量只占水資源總量的28.4%,其餘71.6%是以洪水形式出現。 新洲地勢比較平緩,無大落差水流,水能資源較為貧乏。可利用水能資源主要分布於舉水、倒水幹流及其主要支流,以及道觀河、少潭河、孔子河、陳家山等水庫。 全區建有大、中、小型水庫44座,其中可利用水能資源發電的僅有道觀河、少潭河、孔子河、陳家山、龍巖5座水庫。這5座水庫總設計庫容1.3585億立方米,工作庫容7200餘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0.25萬千瓦。由於受庫容、降水量、復蓄水量影響,加之工程灌溉控制運用,實際可利用水能平均為0.18萬千瓦。 全區現有水面面積5000畝以上的湖泊6個,即漲渡湖、柴泊湖、七湖、朱家湖部分、安仁湖、武湖;5000畝以下的湖泊10個,即陶家大湖、旁湖、三寶湖、咀子湖、鄢家湖、灣湖汊、兌公咀湖、毛成湖、桃樹湖、曲背湖。 境內有舉水、倒水、沙河三條主要河流和19條5公里以上的小河,長江從境南流過,河網水系較為發達。 長江新洲段長江新洲段自黃陂沙口老岸入境,從大埠出境,最大河寬3500米,最小河寬1200米,最大測點水深61.75米,最小測點水深20.25米,流經全長42.6公里。 舉水水系舉水河源於大別山中段南麓、鄂豫交界的風包泐山,自北向南縱穿麻城,於份子閘北入境,至大埠注入長江。境內流域面積約1060平方公里,幹流長51.4公里,河寬一般在200—300米之間;全流域5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35條,主要支流左有閻家河、白果河、東河、沙河,右有跳石河、浮橋河、鄢家河。 倒水水系倒水河源於河南省新縣慶兒寺溝,自北向南經紅安縣至馮家集入境,於陽邏龍口注入長江。境內流域面積378平方公里,幹流長43公里。全流域5公里以上的支流有72條,主要支流左有下店河,右有七里坪河、煙包地河、金沙河、高橋河、依河等。 沙河水系沙河為舉水右岸一級支流,境內幹流全長37公里,流域面積4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水量為1.56億立方米。全流域有大小支流166條,其中主要支流10條。 全區地下水產水模數為16.53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各分區地下水資源量為:舉水區0.75億立方米,沙河區0.3456億立方米,倒水區0.7381億立方米,濱江區0.5979億立方米。地下水產水模數以濱江區最高,沙河區最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