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縣普興鎮初級中學

新津縣普興鎮初級中學

新津縣普興鎮初級中學位於新津縣城東部約12公里的普興鎮萬年台街42#,占地50餘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津縣普興鎮初級中學
  • 英文名:無
  • 所屬地區:新津縣
  • 學校屬性:初級中學
學校信息,發展理念,

學校信息

現有教學班13個,在校生690餘人,教職工42人,均為一線專職教師,其中本科學歷32人,有縣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各1人,市青優1人,縣青優1人,縣優秀教師6人,縣優秀班主任2人,縣師德先進個人2人等。
我校校址的前身,可追溯到清朝初葉,為江西人入川所建,故名為“江西會館”,面積約一畝,內修文廟等殿宇(稱文昌廟),距今約有三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政府內遷至川,以原館為校址,辦成官學堂,名為“新津縣立第四國民國小”,教授國文。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收歸人民政府辦學,更名為“新津縣普興國小”,對校舍逐年進行維修、改擴建。辦有1-6年級,開設語文、算術、珠算等課程,1968年秋,文革開始後,學校更名為“新津縣普興五.七中學”(簡稱“普興中學”),開辦國中和高中,附設國小班。
1978年秋,更名為“新津縣普興中學”。1979年,停辦高中,又更名為“新津縣普興初級中學”。1978-1984年間,學校班次一直保持在12-14個之間,附設國小班3個,學生約五、六百人。1984年春,根據國務院體制改革精神,領導班子實行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實行校長負責制,經學校教師民主推薦、縣政府批准,任命鄧祥友為校長。學校新建了使用至今的教學樓,學生終於走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讀書、學習;同時,全校師生一起動員,肩挑、背扛、人抬,歷時數月,把現新校門堡坎處的小山包剷平,修成了原學校200米運動場(現內操場)。88-90年,修建了現教師住宿區,改善了教師住宿條件。同時,學校加強了內部管理工作,教育教學質量開始迅速提高。
1990年,蘭元茂擔任校長後,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全校教師在艱苦的條件下積極工作,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師、中專的上線人數步步攀升,在全縣各中學中嶄露頭角,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同和讚譽。學校校園建設也快速發展,進行了第一次較大規模的改建,在現校門的坡地上,新建了兩樓一底的實驗樓一幢。
1995年,時值成都市“普九”東風,在學校東側外部征地1.7畝,新建了綜合樓一幢,各功能室的內部設施配備齊全,教學硬體設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和完善。
1999年,新校長廖理軍上任,他審時度勢,及時明確了普興中學辦學發展方向,強調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之本,進一步規範管理、狠抓教育教學質量。2004年2月,出台了《新津縣普興鎮初級中學管理條例》,學校的管理工作更加規範化、制度化、人性化,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水平,位居全縣前列,連續多年受到縣教育局的表彰,獲得了各種榮譽稱號。
2000年,新津縣精簡機構、撤鄉並鎮,學校更名為現在的“新津縣普興鎮初級中學”。
2001年,在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學校籌資新建了學生宿舍樓,極大地改善了住校生的住宿條件。

發展理念

2005年至今,成都市全面啟動學校標準化建設,我校被列為新津縣首批建設單位,辦學硬體條件再一次有了巨大的發展和提升。鎮政府劃地20餘畝新建300米運動場;市政府投資新建一幢功能樓,各功能室按標準化重新配置了一流的設施,改建校門,校園文化建設也全面展開,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也有了更大的提高,2008-2009學年度,我校各項指標綜合考評名列全縣前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