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概況
新橋村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水槎鄉,與
興國縣接壤,屬高山地區,
森林覆蓋率達95%,有“天然氧吧”之稱。解放後在浪川河上修建了一座通往村外的大橋,故名新橋村,沿用至今。村委會駐夏蓮村民小組,轄夏蓮新/老屋2個村民小組、南崗嶺村民小組、蔴苑村民小組、王家村民小組、虎形背村民小組、真君廟村民小組,新/老石家2個村民小組、寶藏寺村民小組、中王坑村民小組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6.96平方公里,總人口1683人。
交通便利,村委會距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801縣道貫穿全境與319國道連線,距縣城50公里,離京九鐵路泰和火車站55公里,至
井岡山機場60公里;境內山峰林立,延綿起伏,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有“
十八排”海撥1176米,為全縣最高峰,千年古寺廟寶藏寺是歷史文化遺蹟,中王坑原始造紙作坊,這都是千百年來的民族文化。
自然資源
位於新橋村的省重點工程山地風電“能源谷”項目是泰和縣引進重金打造的“十八排”,
天湖山,釣魚台山地風電“能源谷”項目,三個路段總投資18億元,由中電投江西電力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項目位於水槎鄉新橋村
十八排、
天湖山、釣魚台三個地段,共安裝72台20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裝機容量為14.4萬千瓦,十八排、天湖山、釣魚颱風電項目安裝72台20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裝機容量為9.6萬千瓦。現已完成裝機並投入運營,年上網電量可達30000萬千瓦時,該項目全省風電年上網電量的半壁江山,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萬噸。,山上植物資源豐富,有30多種珍稀樹種,如:紅豆杉、銀杏、黃樟等;竹類除毛竹外,還有苦竹、田竹、實心竹、黃竹、箭竹;花木種類繁多,一年四季鮮花綻放,清香四溢。新橋村有很多山區特產,沙參、豬媽奶、
毛栗子、竹筍、茶葉、香菇、楊梅、李子、山梨、板栗等,這些都是純綠色食品。還有家家戶戶自製的下飯菜“
霉豆腐”、中王坑小溪里的
石斑魚是難得的人間美味。
多年以來各級政府立足實際,把解決農村民眾出行難作為重要的
民生工程來抓,積極向上爭資立項,增加了不少通自然村項目,加快了鄉村公路建設步伐。同時,嚴格按照“民心工程”“廉政工程”的要求,多方籌措資金,到2015年底全村完成90%的自然村通水泥路,為廣大民眾安全便捷出行創造了良好條件。程控電話,有線電視,寬頻,移動信號全面覆蓋。
生物資源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全村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有
香樟、楠木、水杉等各類植物1700多種。有
石蛙、野豬、麂子、野牛、野鹿、金/銀環蛇、眼鏡王蛇等各類動物160餘種,村內有可中草藥如金銀花、
九節茶(草珊瑚)、座山虎(兩面針)
玉桂、當歸、大黃等600多種,還有2000多畝的經濟油茶林,是名符其實的“綠色寶庫”。
歷史文化遺蹟
不調禪師墓塔:座落在新橋村黃龍坪後山,座北朝南,外呈饅頭形堆,封土高約10米,直徑20米。在唐後期調公自桐城(安徽)來新橋黃龍坪,三年後募捐建“寶藏寺”,轄腳庵108座。甲申調公歿,戊子兵亂,寺盡焚,“黃龍坪”調公墓塔仍在,後人為紀念他,山下二村取名為黃龍村和寶藏寺。其墓於1982年被挖開三層,地下墓塔呈八角形,下存幾層不祥。它為考證我縣的佛教史提供了佐證。1984年公布為縣級
文物保護單位。
據《泰和縣誌》記載:“唐高宗時(公元650-683年),不調禪師自桐城來到西陽山黃龍坪拓基建寶藏寺,寺下轄腳庵108所,和尚三四百,朝山香客甚多。甲申(公元684年)不調禪師歿,(垂拱4年 公元688年)戊子兵亂,寶藏寺被焚毀為平地。”山下兩個村子因之取名黃龍村和寶藏寺。
黃龍坪北邊的豁口上有一座掩映在荊棘柴草中的古石拱門,這是
黃龍坪現存的可見古蹟,這應該是古時的寺廟兵寨的寨牆門,寨牆寬、石拱門壁厚近三米,條石砌成,門楣長條石上刻有“鷲嶺長春”門額。石拱門百米外有一刻有大佛字的巨石,扼守著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