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建鎮試驗區

新橋建鎮試驗區

新橋建鎮試驗區位於湖南安化縣縣境東部,芙蓉山麓。沂溪流經南北。周邊鄉鎮有高明鄉、清塘鎮,並與寧鄉縣溈山鄉接壤。總面積43.4平方公里,轄永杉、新橋、戚家、馬家、建榮、群強、煙田、白泥、黃皮、橫江、黃鎮、開印、合河、白石、官倉、沈龍、西沖、嶺南、西馬、張家、大坪、長咀22個村,200個村民組,2000年年末農業人口18659人。水田6712畝;旱土1602畝,山林23500畝。新橋古屬寧鄉縣,宋熙寧5年劃歸安化。明清至民國初,皆屬歸化鄉(鎮)。2006年併入大福鎮,並設立新橋管區。2010年22個村重組合併為西沖村、黃皮村、白泥村、印石村、新橋村 、西馬莊、新梅村、官倉村、梅溪村、 大長村等10個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橋建鎮試驗區
  • 地理位置:湖南安化縣縣大福鎮南部
  • 占地面積:43.4平方公里
  • 村數:22個村
  • 村民組:200個
  • 農業人口:18659人
產業發展,鄉鎮企業,基本設施,歷史沿革,人口數據,科教文衛,歷史遺存,

產業發展

種植業 全鄉人均稻田0.5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60%的稻 田可種雙季稻。80年代後期,大部分勞力外出務工,故大多數農戶改種單季稻,雙季稻種 植面積不到10%。隨著農業技術的推廣普及,稻田畝產已由150多公斤提高到500 多公斤。旱糧有紅薯、玉米、大豆等。2000年,糧食總產3203噸。全鄉種植了一批 杜仲、厚朴、赤芍、尾參、玉竹等中藥材,使產業結構得以改善 ,經濟效益明顯提高,2000年種植業收入達到426萬元。養殖業 80年代初,有少數農民到株洲養豬,至90年代,有700 余農民先後在長沙株洲益陽婁底廣東等地專業養殖。大批農戶異地養豬,主動最佳化 資源配置,收入可觀,為新橋養殖業一大特色。據不完全統計,僅此一項每年純收入達700多萬元。這些專業戶80%的修建了樓房,並有一定積蓄。本地養殖業也有所發展,2000年,牧業收入265萬元。林業 山林面積23500畝,森林覆蓋率40%。鄉辦水牛灣林場面積 4800畝,場內森林茂密,是新橋的綠色銀行。另有村辦林場10個,面積 3000畝。各村都有護林員,境內林政秩序井然。2000年,林業收入為64萬元。

鄉鎮企業

1986年以來,先後興辦的廠家有新橋電器廠,新橋膠木電 器廠、新橋塑膠袋編制廠,總計固定資產250萬元,職工120餘人,常年稅收6萬餘元 。其中新橋塑膠編袋 廠年產值250萬元,年稅費4萬元,產品暢銷全省。2000年,全鎮工業收入278萬 元,另有建築、運輸、商飲服務等收入358萬元。

基本設施

鎮區建設,1999年,新橋管區改制為建鎮試驗區後,鎮區建設即為首 項任務。至2000年,完成建設面積0.8平方公里,硬化公路1000米。建成永新、永梅、新溈、 新東四條街道。交通、通訊、供水、供電已成系統,鎮區建設初具規模。電力水利,全區已架通高壓電網,並對16個村的低壓電網進行了整改 。水利方面,因水土流失嚴重,水災多發,水利建設重點是加固河堤水庫。1986~20 00年,以楠木、黃皮兩個水庫為重點,完成漿砌渠道35公里,灌溉面積2000多畝 。並在1997年 建成自來水廠,解決5000餘人生活用水。另有3000多戶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用上了自來水。電信電視,電信,80年代初,僅有一部電話機。90年代後期,開通程控電話,2000年新建電信大樓占地300 平方米,建築面積480平方米。電視,已建有線電視站。

歷史沿革

1949年後 隸屬關係幾經變更:1956年建新橋鄉,1961年稱新橋公社,1995年劃歸東山鄉 , 1999年10月脫離東山鄉建制,改稱“新橋建鎮試驗區”,並成立工委、管委、人大籌 委,實行行政、財政單列。現任工委書記李醫芳、管委主任蔡衛軍。長期以來,新橋處於傳統農業狀態,生產力水平不高。1986年,農民人均收入僅149元,為省定貧困鄉。2006年併入大福鎮,並設立新橋管區。2010年22個村重組合併為西沖村、黃皮村、白泥村、印石村、新橋村 、西馬莊、新梅村、官倉村、梅溪村、大長村等10個村。近年本地區經濟取得很好的發展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7750

9368

8382
家庭戶戶數
4753
家庭戶總人口(總)
17750
家庭戶男
9368
家庭戶女
8382
0-14歲(總)
4838
0-14歲男
2507
0-14歲女
2331
15-64歲(總)
11368
15-64歲男
6067
15-64歲女
5301
65歲及以上(總)
1544
65歲及以上男
794
65歲及以上女
75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7547

科教文衛

教育 20世紀70年代,新橋已有西沖、白石、合河、新橋等4所完小 ,各村都有國小。1985年,新橋完小改稱新橋鄉中心國小。此後相繼有合河、官倉、白 泥、建雲、長嘴、楠木、橫江、白石、群強、新橋等村新修了村級國小,全境學校基本消滅 危房。2000年,全境有國中1所,國小18所,教職工142人,學生2884人; 有校園總面積98.2畝,校舍面積15548平方米,圖書儀器價值16.7萬元。衛生 新橋衛生院前身為“新橋聯合診所”,始建於解放初期,其時條件 艱苦,僅有醫師6人。1959年始建醫院用房一棟,1974年又建綜合大樓,門診、藥 房、倉庫、住房等一應俱全。撤區並鄉後,因鎮區未定,醫務人員各自營業。至2000年 ,新橋醫院得以恢復,現有醫務人員10人,另有22個村級衛生室。

歷史遺存

永鎮橋 原名新橋,位於鎮區西側,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橋以二石為墩, 橫跨沂溪,橋長12米,寬4米;橋亭為木結構,飾以古典雕刻。此橋地處要道,可通寧鄉 、長沙、大福、益陽、梅城等地。該橋建成後,逢年過節,集貿趕會,熱鬧非凡,新橋地域 亦因此得名。開印橋 位於開印村,橫跨沂溪河支流。為全麻石結構,墩高6.5米, 跨徑7米。相傳竣工之日,適逢陶澍進京趕考
1995年撤區並鄉時,將新橋鄉與東山鄉合併為東山鄉,鄉政府駐地設東山鄉阮家段。但新橋鄉民眾對鄉名和鄉政府駐地設定有異議,要求鄉政府駐地設到新橋鄉政府駐地,兩地民眾各持己見。安化縣委、縣政府按照原定方案做了大量工作,未能統一,矛盾愈演愈烈,以致發展到工作失控,新橋民眾提出要求作為單列鄉鎮。安化縣委、縣政府從穩定大局出發,報請益陽市委、市政府變更行政區劃。1999年7月,經益陽市委、市政府批准,在原新橋鄉成立新橋建鎮試驗區,財政、行政單列。2000年8月,縣人民政府向益陽市人民政府上報了設立新橋鎮的請示,沒有得到批覆。2006年,撤銷新橋建鎮試驗區併入大福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