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陳皮僑商古道,是新會陳皮數百年來發展軌跡總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會陳皮僑商古道
- 屬地:廣東新會
新會陳皮 僑·商古道,新會陳皮“僑道”,新會陳皮“商道”,
新會陳皮 僑·商古道
新會陳皮僑商古道,即過去200年間新會陳皮陪伴新會僑民走出國門,行至全球70餘個國家與地區的遠洋之路,及七百餘年間眾商賈通過水路和陸路,將新會陳皮銷至全國各地及南洋、美洲等地的商道軌跡總稱。
“新會陳皮 僑·商古道”是粵陳堂新會陳皮文化研究中心在“古法陳皮貯存與運輸方法”研究過程中的一項偶然發現,之後對該課題進行了深入挖掘與研究。經初步整理髮現,新會陳皮的流通範圍,較之“鄭和下西洋”時間、空間跨度更宏大、行程更漫長和遙遠,再現了新會陳皮數百年來的發展史,最終繪製成一幅波瀾壯闊的新會陳皮全球之旅。這一研究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2022年3月,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胡振民為粵陳堂新會陳皮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課題“新會陳皮僑商古道”題詞,以資鼓勵。
新會陳皮“僑道”
廣東新會是一座有著近1800年歷史的南粵文化名城,是廣東歷史上文風最鼎盛的地區之一,也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新會有海外僑胞、港澳台鄉親約70萬人,廣泛分布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分布世界各地的新會岡州會館或同性質的同鄉會及宗親社團達50多個,分布於東南亞、美歐、澳新等地。 據粵陳堂新會陳皮文化研究中心的“新會陳皮——僑·商古道”課題組研究發現,早在十九世紀中葉,新會陳皮就隨僑民遠渡重洋,並於之後的百年間分布在全球70多個國家及50多家“岡州會館”“新會同鄉會”中安家,形成了特有的“陳皮僑道”。1840年,全球第一家海外“岡州會館”在新加坡成立。全美岡州會館的成立可追溯至1849年,當時其前身是岡州古廟,1854年正式改名為岡州會館,始屬新會、鶴山兩邑旅美華人華僑鄉親的會館,也是在美國成立的第一個華人團體,於1977年落戶在美國舊金山士德頓街855號,如今已有170餘年歷史。在此百年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秘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英國、法國及港澳等國家和地區的岡州會館、同鄉會相繼成立。
“家鄉的味道,濃濃的鄉情。”一片薄薄的陳皮,沉澱了僑鄉文化的厚重以及璀璨的人文。如果說岡州會館是新會人在異鄉共同的家園,那么陳皮就是新會人走到哪裡都會帶在身邊的家的味道。如今,新會人每年晾曬的陳皮中,會有近三分之二都是為了郵寄給海外的親友而準備的。小小的一片陳皮連線的不僅是他鄉與故鄉,更是與家人團圓的思念,這片陳皮中不僅飽含著家鄉人對海外親友的牽掛,更是可以將身居海外的新會人喚回魂牽夢繞的故鄉的紐帶。
新會陳皮“商道”
新會自古為嶺南的經濟與文化重鎮,商業繁榮。早在宋代,陳皮已是南北貿易商的廣貨、廣藥之一,遠銷至南洋、美洲等地區。明末清初,新會陳皮經由廣州通過船運北上福建、浙江,新會陳皮在浙江藉助長江流域及京杭大運河,繼續北上乃至蘇州、揚州、北京等地。康熙十七(1678)年,還在位於當年蘇州最繁華的商貿集散地“山塘街”落成一家岡州會館。向南,經澳門放洋出海,連線海上絲綢之路,包括更遙遠的東南亞、南亞,至當年的呂宋、安南、占城、真臘、暹羅、緬甸等地。至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新會葵商在重慶、成都等地相繼開設德隆、悅隆等9家“隆”字商號,主營葵扇又大量經銷新會陳皮。清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新會鄉土志》記載,新會陳皮為當時主要物產之一,民國元年(1912年)前後,會城有經營新會陳皮的專營店30間,它們集中於會城河以南賢洲街一帶(今岡州大道中原賢洲路段)。當時,新會陳皮被運到上海、重慶、廣州3個主要市場,然後轉銷到全國各地。至此,遍布全國的“陳皮商道”業已呈現。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歷史文化專家委員會主任,粵陳堂新會陳皮文化研究中心榮譽顧問毛佩琦先生總結指出“陳皮為藥、膳、飲之佳品。常言說:一兩陳皮一兩金。廣東新會古稱岡州,是中國陳皮之鄉。《本草綱目》記載,陳皮‘天下多以廣中來者為勝’。新會陳皮現已銷往全國,並遠銷南洋、美洲各地,清同治皇帝更將陳皮欽點為宮廷貢品。隨著華僑的腳步和各地的岡州會館建立,新會陳皮跨海越洋,傳遍了世界70餘個國家。華人遠在海外,陳皮是來自故鄉的生活飲食良伴,也是睹物思情,慰藉鄉情的珍品。新會陳皮的特色指標,已列入《中國藥典》作為‘廣陳皮’的代表。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新會陳皮’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陳皮已經成為僑鄉新會享譽中華走向世界的耀眼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