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夜郎谷

新晃夜郎谷

新晃夜郎谷,在湖南省最西部的新晃侗族自治縣方家屯鄉與貴州省萬山特區高樓坪鄉的結合部,夜郎谷呈英文字母“V”字形,全長15公里、谷底展寬不足30米、山谷直接切割深度200—300米的大峽谷。由於它天生的山、水、崖、瀑,使之贏得了“三十里幽谷,三十里畫廊,三十里世外桃源”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晃夜郎谷
  • 地理位置: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與貴州省萬山特區結合部
  • 谷長:15公里
  • 谷底展寬:不足30米

夜郎谷由於長年封存,谷內草木自然繁衍,青秀無比。元古界上震旦系億萬年的運動,又造就了此谷峰崖壁立、奇形怪狀的喀斯特地形。峽谷的水來自地底,清爽潔淨,遠視有若乳玉,加上沿途落差逐步遞增,造成了漂流的絕佳去處。游過猛洞河的人說:“在夜郎谷的漂流,刺激!”
夜郎谷的山有別於泰山、峨眉山之類高出“地表”的山。因為受地殼運動的影響,這裡山的形成敷衍在山谷兩壁的石崖上了,從谷底抑視兩岸,只見它們挨挨擠擠地往山谷探身,仿佛要撲身下來,所以就不好用挺拔、高聳之類的詞語去形容。也有人用張家界之“奇”、“峻”去描寫夜郎谷的山,因為它們不拘一格,也不守規矩,別處的山從南到北連綿起伏,有頭有尾,群峰涌動。而這裡的山有如從地底下冒出的一堆石頭,這裡挺直一下腰板,形成了一面大絕壁;那裡蹲下身去,做成了蟾蜍望月的姿式;要么兩岸一齊向對方邁步,像是久別重逢。總而言之,夜郎谷的山不是一般的石頭、泥巴,而是人的石頭、泥土;它有感情,好動,而且調皮,如自由放曠地放鬆了的身子骨,由此而成就了“三十里畫廊”。
跟峽谷中的山互為應和的是夜郎谷中的崖。這些山崖是山的骨骼和表情,山有什麼想法、感情、理想,全被這些奇形怪狀的崖給注釋了。來到夜郎谷之前,筆者以為是人常常主宰自然,用了甲骨文、金文、隸文、篆文乃至方格子楷體“賜”予自然山川許多“名字”。到了夜郎谷,這種觀念自覺地顛倒過來。山崖做出的許多動作告訴我們這該叫“萬佛聽經”,那該叫“夜郎王印”,那該叫“秦猿吼日”,還有“夜郎王峰”、“母子相抱”、“一腳登天”等等,在夜郎谷裡邊走邊看邊數,眼睛看不快,數目要數錯,脖子要轉酸。別處的山崖可能要么一律是黑的,是灰的、是紅的,而這裡的山崖顏色雜陳,比如“夜郎王印”一塊四四方方略有殘破的石壁潔白如玉,稍有凹進。“萬佛聽經”呢,眾多沙彌的面前擺著一本巨書,翻開一半的書本遠望去,在頁碼之間或白或竭,仿佛這本佛經被釋加老佛祖翻看過一樣,有些地方還作了注釋。有些地方,纏絡的老藤延伸或者倒掛下來,或有水瀑傾瀉,山崖平增了幾分靈氣。
水是靈動的處子,是山的血液,是崖的毛細血管。滿峽谷就算有絕好的山與崖,如沒有一條水蜿轉其中,這山崖就枯了,硬硬地,失去了生機。夜郎谷偏偏有這么一條好水。新晃縣地處雲貴高原余脈,一年有半多日子云蒸霞尉,而夜郎谷地勢又高許多,所以一年四季雲霧繚繞,就不足為奇了,何況谷底有若大的一條河水。夜郎谷的水大部分來自地底,這和喀斯特地貌有關。幾年前,當地人在源頭用大石塊草草攔了一道堤壩,用於乘橡皮划子漂流,每天居然有上百人趁興一漂30里,其浪漫、瀟灑不亞於當年李白乘舟出三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由地底和岸間滲湧出來的水浸人的涼,在峽谷的開端堆積成湖,遠視如乳玉,近看是碧水,然後沿著峽谷向東而去,窄處滔滔喧響,寬處鱗鱗展波,這樣,夜郎谷的水就如山如崖一樣有名了。
夜郎谷少有人來,水邊長滿了一人多高的芭毛草,燈籠樹以及諸多不知名的灌木,有些鋤把粗的老藤居然在水上打個轉身再回到岩上,人踩上去,居然穩穩噹噹,在這個開放的市場經濟時代,就有與世隔絕的味道了。一些植物的根須成簇地飄佛在水中,隨著水波一漾一漾地,煞是好看。至於從山頂或山間飛下來的水,那就是瀑布了。“古棧道”上有一股大水,常年不斷,它三次於岸間停留,瀑布分分合合,不但有“一唱三嘆”之妙,而且蘊含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真是妙景。有些水瀑兀地從圓月大的石窟中飛瀉下來,有如長練,待落到樹木叢生的山間,那應該有的訇然響聲,居然消失了,等你再傾身細聽,飛瀑擊盪的水聲又隱隱傳來,這正好印證了一句佛理:“有道無時無亦有,無道有時有是無”,妙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