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多要素作用下東北地區中心地結構及擴散域研究》是依託東北師範大學,由王士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時期多要素作用下東北地區中心地結構及擴散域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士君
- 依託單位:東北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基於地理學的自然-人文要素耦合系統視角,利用CAS、GIS、RS、分形等新的技術手段,按照理論- - 實證- - 理論的思路,對中心地這一傳統理論開展現代背景下的創新性研究。理論層面上,注重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綜合考量,分析多要素對不同等級中心地及擴散域的影響,探求各要素在中心地結構及擴散域的形成與發展中的影響機理與畸變模型,完善中心地的理論圖景,確定擴散域界定原則與模式,初步形成發展了的中心地理論。套用層面上,以中國東北為目標區域實證理論研究成果。注重在信息化、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研究東北地區的中心地與擴散域。考察不同尺度區域的中心地結構模式,探索不同類型和級別的中心地擴散域的疊加和展延效應,尋求強化中心地與擴散域有效聯繫的途徑與最佳化中心地結構的對策,為區域協調發展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結題摘要
本項目基於負責人所主持的團隊近年來開展的城市地理學基礎理論的系列研究,與前一基金項目緊密銜接。項目自2009年開始申報至今,實際工作主要在4年內展開並完成,主體基本按照預定的研究計畫開展,部分理論探索在實際研究中有所拓展,總體而言,超額完成了計畫研究任務,形成了較為豐富的成果。 從成果的內容來看,完成了對東北地區現代城市中心地系統的整體基礎資料資料庫的初步建立,形成了東北地區中心地系統的理論和實證框架。基於地理學的自然—人文要素耦合系統視角,利用GIS、RS、分形等新的技術手段,按照理論--實證--理論的思路,對中心地這一傳統理論開展現代背景下的創新性研究。探討了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對不同等級中心地及擴散域的作用機理和中心地系統新時期的空間圖示,特別是一些關鍵要素的特殊作用機制,例如邊境障礙、現代交通、城市群、國家資源戰略、近域城市整合等要素對中心地系統影響、機制和結果。初步形成了擴散域這一中心地理論的新概念,並將現代地理學的新技術手段套用於擴散域的空間界定中,基本形成了擴散域界定的一般原則和模式,進一步發展了中心地理論。從套用層面看,開展了針對東北地區全域特別是一些典型地區中心地系統的研究,例如以白山地區、通化地區、大慶地區等為重點的資源型地區;以大連、營口、丹東、盤錦、錦州、葫蘆島為主體的港口城市地帶;以遼中、遼南、吉林中部為主體的城市群組地區;丹東、黑河等邊境城市地區。考察了不同尺度區域的中心地結構模式,探索不同類型和級別的中心地擴散域的疊加和展延效應,提出強化中心地與擴散域有效聯繫的途徑與最佳化中心地結構的對策,為區域協調發展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 從成果形式上看,形成了理論著作3部,均已經或即將在科學出版社出版,1部已出版,2部將於2013年中期正式出版,均標註基金號;形成標註基金號論文28篇,未標註基金號論文2篇;完成相關博士學位論文4篇,碩士學位論文3篇。 從人才培養上看,2010-2012年間,有3名碩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圍繞本項目完成了學位論文,通過了答辯,分別獲得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本項目的立項為碩博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項目組核心成員宋颺、馮章獻分別基於本項目開展延續性選題,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