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主義

新新聞主義(New Journalism),一譯“新集納主義”,是一種新聞報導形式。新新聞主義報導最顯著的特點是將文學寫作的手法套用於新聞報導,重視對話、場景和心理描寫,不遺餘力的刻畫細節。新新聞主義被認為是20世紀實務新聞學最激進的一種報導理論。其發展的高峰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代表人物包括湯姆·沃爾夫諾曼·梅勒、杜魯門·卡珀帝和亨特· 湯姆遜。這些人的作品主要發表在《紐約客》、《鄉村之聲》和《老爺》等雜誌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新聞主義
  • 外文名:New Journalism
  • 別名:新集納主義
  • 類型:一種新聞報導形式
特點,起源,發展,

特點

新新聞主義受文學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對文學體裁進行了大膽的借鑑,但仍講究“和而不同”,即對文學要素的借鑑要符合新聞媒介自身運作的規律和原則。由於整個現代新聞寫作是從英國文學中脫胎而來的,新新聞主義可以看作是新聞學向文學傳統的一個回歸。
套用寫作中,新新聞主義最顯著的特點是將文學寫作的手法運用於新聞報導,重視對話、場景和心理描寫,不遺餘力地刻畫細節。在這種新聞報導方式里,洋溢著濃郁的小說化氣息和主觀性色彩,甚至走著由事實轉向虛構的道路。因此,李良榮教授在論及西方新新聞主義理論及其實踐時指出:“新新聞主義其實為新聞特寫與通訊體裁的寫作提供了全新的借鑑範式,甚至可以說提供了變異的可能性。”其後,雖然西方的記者們不再使用“新新聞主義”這個字眼,而改用“文學性新聞”、“親近性新聞”、“創造性非虛構寫作”這樣一些名詞,他們的作品卻與沃爾夫那些“新新聞主義”的代表作有著驚人的相似,給中國傳統文化帶來衝擊。

起源

新新聞主義理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殖民地時代托馬斯·潘恩寫作《常識》的時候。美國的文學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作家都曾做過新聞記者,比如海明威和喬治·歐威爾等,他們最早進行了用把文學要素引入新聞報導的嘗試。湯姆·沃爾夫認為傳統的客觀性報導已經無法真實的展現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主張記者應該花費大量時間深入採訪,記錄人物的對話和行動,並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來。
新新聞主義從誕生開始就受到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激烈批評,因為新新聞主義涉及到了傳統新聞學理論中的很多被認為是不可逾越的禁區。例如,新新聞主義主張記者可以在新聞報導中描述人們的主觀感受和心理活動,這在傳統的新聞學中是最為忌諱的。
很多新新聞主義者都鐘愛“亞文化”題材,為彼時的美國新聞界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但理論界也一直指責以這種混淆新聞學和文學的報導方式寫出來的新聞作品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都值得懷疑,玷污了客觀、公正的崇高新聞理念。

發展

進入80年代後,新新聞主義的發展出現了尷尬的局面。一方面,隨著1981年《華盛頓郵報》記者珍妮特·庫克因虛構新聞人物而被收回已經頒發的普利茲新聞獎,學術界對新新聞主義又展開了新一輪激烈的批評;另一方面,由於面對電視和網路等新媒體的衝擊,傳統的客觀性平面報導已經很難吸引客群的注意力,很多報紙不得不謹慎的引進新新聞主義的寫作方式。俄勒岡大學新聞學院於1995年在全國範圍內第一次開設“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研究生課程,標誌著新新聞主義作為一種20世紀重要的新聞學流派被學術界正式接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