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包圍的強國之路--新形勢下中非經貿合作戰略研究》 序
本書是施勇傑同志在我指導下完成的博士後研究報告《新形勢下中非經貿合作戰略研究》基礎上形成的成果。全書站在中國海外戰略的高度,審視當前我國追求“大國崛起”的內外環境,全面評估中非經貿合作面臨的新形勢,客觀總結中非經貿合作的現狀、特徵並對發展前景和趨勢進行展望,深入剖析當前中非合作轉型升級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推動中非經貿合作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戰略謀劃和政策建議。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審時度勢,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今天的中國已經毋庸置疑地站在海外投資大發展時代的“大門口”。推開這扇“大門”,中國面臨的是逐步實現由“世界工廠”向“全球投資者”轉型的歷史任務。但是,“門後”的路在哪裡?往哪兒走?怎么走?萬一走錯了怎么辦?這些問題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思考、摸索和回答,路子也必須由全體中國人自己來趟。近四十年的工作經歷告訴我,這扇“大門”不是那么好進的,但我們也應該堅信,這“大門”後面必然有一條強國之路,有一條屬於中國的“大國崛起”之路。
本書正是勇傑同志貼著“門縫”遠望所取得的一點成果。我們的長期努力,也許能窺到一些“門道”,也許未見得完全正確。客觀講,此時此刻的我們更像一個“學生”,站在這扇“大門”前,心中滿是欣喜、衝動、惶恐和好奇。但即使是這樣,作為導師,我已為勇傑在這方面所做出的大膽探索和嘗試感到欣慰,為他這幾年在中非經貿合作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
同時,我也力主勇傑將成果刊印,目的無非兩個。
一是“拋磚引玉”。本書的研究具備明顯的探索性和前瞻性,有些提法在當下看來還顯得有些“大膽”。儘早讓這些提法和觀點與國內外學者們、國際經濟合作從業者們、讀者們見面,也就能更早地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和驗證。在此過程中,哪怕得到的是質疑和批判,思想碰撞的“火花”也有助推動學科進步,是對理論的創新和補充。同時,我也希望本書的出版能進一步提升大家對中非經貿合作這一重要課題的研究興趣。
二是“以資參考”。本書對中非經貿合作的梳理和總結,涉及到大量的新情況、新數據、新信息。勇傑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了大量的數據挖掘和實地調研,在資料缺乏的非洲問題研究領域,這方面的努力本身就難能可貴,可以為後續專家學者提供更好的學術參考。同時,本書提出的戰略謀劃和政策建議,也有望為未來我國相關對非政策的設計和調整提供重要依據,尤其其中通過深入研究已開發國家政策體系所得到的不少可供借鑑的做法,值得學習且可操作性強,有可能直接為我所有。
在當今研究非洲問題的中國學者中,勇傑亦屬於“知行合一”的一位。他先後10多次訪問非洲,考察20餘個非洲國家及多個領域,對中非經貿合作方面的諸多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我指導下從事博士後研究的近三年,他對非洲問題和中非合作的研究興趣日益濃厚,和我一樣,他也有些“此生難捨是非洲”了。在今後工作和科研中,衷心希望他能堅持學術理想,不懈努力,刻苦鑽研,為中非經貿合作的發展盡心盡力,獻計獻策。同時,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中青年學者們能投身中非經貿合作這一重要領域的研究,正如非洲諺語所說“獨行快,眾行遠”。中非經貿合作的持續健康發展,中非經貿合作研究的不斷深化,是我一生最期待的兩件事。
魏建國
2015年3月於北京
《突出包圍的強國之路--新形勢下中非經貿合作戰略研究》 摘要
近年來,西方不斷在地緣政治和經貿層面加強對我“戰略合圍”,擠壓我在“亞太傳統舞台”的發展空間,企圖阻撓我“大國崛起”。當前非洲可以成為我打造有利國際秩序的“戰略支點”,更能對亞太傳統舞台“持久戰”形成積極策應。
中國經濟增速“下台階”,中高速增長成“新常態”,產業結構調整進入“陣痛期”,國際經濟合作模式正由“出口拉動型”向“投資驅動型”轉變。非洲經濟在後危機時代已重返高增長通道,城市化、國際化、人口紅利、政策紅利等正在釋放。但國際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結束,外部需求支撐力度下降,給非洲帶來新挑戰。當前國際經濟格局正處於調整變革期,開發中國家經濟集體受到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的拖累。
近年來中非經貿合作的三種方式——中非貿易、工程承包、投資均快速增長,中國已連續5年位居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企業成為非洲工程承包市場最大承包商,中非經貿合作已具備較好基礎。但非洲在我對外經濟合作中占比尚較低,這是因為中非雙方經濟體量本身不對稱,這也決定中國可能以“小投入”在非洲撬動“大回報”。
中非經貿合作結構明顯失衡,貿易和工程承包規模大,占比高,對非投資絕對規模和相對占比都很小。投資“短板”是當前我在非洲影響力、控制力低的關鍵原因。未來對非投資規模和地位將不斷上升,並引領中非經貿合作。
在量、質兩層面提升對非投資將打造深度利益交織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助力中國度過結構調整“陣痛期”,實現由“世界工廠”向“經濟強國”轉型,並逐步破局長期制約我發展的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寡占供給格局。利益一致性將使中國投資者在非洲採取與西方不同的策略,有助於非洲跳出“貧困陷阱”、“產業低端化陷阱”和“重債陷阱”。
新時期中非經貿合作正面臨新機遇。中國經濟已進入對外投資“元年”,對非投資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中非產業戰略對接也已進入階段性時間視窗。同時,美國啟動全球“流動性回抽”,非洲對中國資金的渴求度上升。世界主要國家相繼與非洲簽訂貿易優惠協定,“非洲製造”對中國資本的吸引力上升,尤其部分中低端產業如由“中國製造”轉變為“非洲製造”,可借道非洲通向已開發國家市場。
但新形勢也給中非經貿合作帶來新挑戰。非洲多國已淪為西方“制度殖民地”,脫離國際經濟格局“墊底地位”難度大。西方在非合謀圍堵中國已初現苗頭,並將政治對抗思維向經貿領域延伸,在非屢屢製造排華輿論,企圖延緩中非合作步伐。中非經貿合作模式自身尚存在“重貿易,輕投資”、“重眼前,輕長遠”、“重硬體,輕軟體”、“重輸血,輕互動”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調整改進,同時合作主體間行為的戰略協調性亟待提升。
在促進中非經貿合作走向均衡的同時,三種合作方式自身也必須進行升級轉型。
中非貿易應在長期內進一步發揮基礎性作用,深耕非洲市場,結合非洲“三網一化”等歷史任務,推動產品結構升級;並不斷提升對非出口商品質量,在非洲打響中國品牌,為對非投資“鋪路”。
工程承包業務由低端向高端延伸,不斷提高設計、諮詢、監理等高端業務占比;合作模式由單純EPC向並重PPP升級;企業角色由“國際施工員”向“全球投資者”轉型。
對非投資應發揮對中非經貿合作的引領作用,借力“一帶一路”戰略,強化基礎設施和富餘產能對非投資,將非洲打造成亞歐非市場大融合“戰略支點”;強化對對非投資的戰略指導和協調,提升經貿合作效益和戰略協調性。
在戰略上,建議我有機結合“一帶一路”戰略和中非經貿合作升級,藉助歐非經貿關係和優惠政策,在亞歐非之間形成“絲路價值循環”,讓區內資金、資源、要素在其中循環並實現,全力打造“絲路經濟合作戰略區”,區內經濟體量將有效對抗西方經貿新封鎖。未來應明確確立以“國家經濟利益”為導向的中非關係觀,通過深化經貿合作建立中非利益交織的命運共同體。強化投資對中非經貿合作的引領作用,促進中非產業、資源、市場全面對接。
本文還從產業、財稅、金融支持和配套服務支持等方面提出系統性政策建議,全面升級我對非經濟合作政策系統,促進中非經貿合作持續快速發展。
《突出包圍的強國之路--新形勢下中非經貿合作戰略研究》 目錄
目錄
第1章導論
1.1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1.2.1 關於經貿合作理論
1.2.2 國外研究進展
1.2.3 國內研究進展
1.3 本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
1.4 可能的創新和不足之處
第2章中非經貿合作的地位和時代背景
2.1 中非經貿合作在雙方對外經貿合作中的地位
2.1.1 中非經貿合作在中國對外經貿合作中的地位
2.1.2 中非經貿合作在非洲對外經貿合作中的地位
2.2 中國經濟形勢的新變化
2.1.1 中國經濟增速不斷“下台階”,未來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成“新常態”
2.1.2 產業結構調整進入“陣痛期”,產業升級的戰略任務“迫在眉睫”
2.1.3 外需支撐力度下降,國際經濟合作模式逐步由“出口拉動型”向“投資驅動型”轉變
2.1.4 國際收支長期失衡,今後中國經濟將逐步告別“雙順差”
2.3 非洲經濟形勢的新變化
2.3.1 非洲經濟:後危機時代重回高增長通道
2.3.2 非洲經濟成長的內在驅動因素強勁
2.3.3 當前非洲經濟成長中的新不確定性因素
2.4 中非經貿合作面臨新的國際形勢
2.4.1 國際經濟格局正處於調整變革期
2.4.2 開發中國家經濟正集體受到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的拖累
2.4.3 全球主要經濟體不斷加大對非洲的投入
2.4.4 南南合作的崛起為中非經貿合作提供了有利背景
第3章中非經貿合作的發展現狀及其前景
3.1 中非貿易的現狀及前景
3.1.1 中非貿易的發展歷程
3.1.2 中非貿易的現狀
3.1.3 中非貿易的前景
3.2 對非工程承包的現狀及前景
3.2.1 對非工程承包的發展歷程
3.2.2 對非工程承包的現狀
3.2.3 對非工程承包的前景
3.3 對非投資的現狀及前景
3.3.1 中國對非投資的發展歷程
3.3.2 中國對非投資的現狀
3.3.3 中國對非投資的前景
第4章中非經貿合作的結構性演變趨勢:從失衡走向均衡
4.1 中非經貿合作結構演進的理論依據
4.1.1 邊際產業轉移理論與中國對非投資
4.1.2 國際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與中國對非投資
4.1.3 技術變遷產業升級理論與中國對非投資
4.1.4 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理論與中國對非投資
4.2 中非經貿合作結構演進的現實需求
4.2.1 對非投資在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經貿中的戰略作用
4.2.2 對非投資對非洲經濟發展的戰略作用:有助跳出“三大陷阱”
第5章中非經貿合作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5.1 中非經貿合作面臨的新機遇
5.1.1 中國經濟進入對外投資大發展階段,中國對非投資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5.1.2 中國產業結構調整進入攻堅期,中非產業戰略對接進入階段性時間視窗
5.1.3 美國對全球進行流動性回抽,非洲對中國資金的渴求度上升
5.1.4 多國與非洲簽訂貿易優惠協定,“非洲製造”對國際投資的吸引力上升
5.2 中非經貿合作面臨的新挑戰
5.2.1 非洲多國已淪為西方的“制度殖民地”,脫離國際經濟格局“墊底地位”難度大
5.2.2 西方在非合謀圍堵中國初現苗頭,中非經貿合作持續發展阻力面臨上升
5.2.3 中非經貿合作輿論風險明顯上升,西方將政治對抗思維向經貿合作領域擴張
5.2.4 非洲國家對中國認同感下降,對華訴求差異性上升
5.2.5 部分地區政治和安全風險多發,區域內部多重矛盾交織下非洲難改“敏感體質”
5.2.6 中非經貿合作模式“四輕四重”,合作主體間行為的戰略協調性亟待提升
5.3 中非經貿合作的戰略轉型方向
5.3.1 中非貿易:進一步發揮基礎性作用,增量提質深耕非洲市場,為中非經貿合作結構升級“鋪路”
5.3.2 工程承包:業務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合作模式由單純EPC向PPP升級,企業角色由“國際施工員”向“全球投資者”轉型
5.3.3 對非投資:發揮投資的引領作用,推動中非經貿合作實現均衡化升級,助力打造利益深度交織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第6章中非經貿合作戰略謀劃和政策建議
6.1 中非經貿合作的戰略謀劃
6.1.1 絲路循環,戰略支點
6.1.2 經貿核心,助力突圍
6.1.3 投資引領,全面對接
6.1.4 最佳化布局,政策升級
6.1.5 軟硬並重,固化成果
6.2 中非經貿合作的政策建議
6.2.1 最佳化對外投資監管體制,提升政府服務水平
6.2.2 “非對稱”提升非洲在我對外開發格局中的地位,搶抓中非合作戰略機遇
6.2.3 完善對外投資管理立法和國際協定體系,在制度層面促進和規範對非投資
6.2.4 創新中非經貿合作模式,提升我在非利益層次
6.2.5 強化中國海外利益保護,分擔企業投資風險
6.2.6 升級對外經濟合作財稅政策,引導企業“走向非洲”
6.2.7 創新中非金融合作模式,強化對中非經貿合作的金融支持
6.2.8 構建對非投資服務體系,培養和儲備國際人才
6.2.9 提升中非軟實力的建設,強化我在非利益的“軟保障”
施勇傑,博士,中非發展基金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曾任職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政府機關。現主要從事中非經貿和對非投資研究,在國家級期刊和高級別內刊發表幾十篇文章,與基金研究團隊圓滿完成外交部、商務部、“中國第一智庫”國經中心等部委機構委託的近10項國家部委課題研究,並獲2項部委級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