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富春江庫區大移民

新安江、富春江庫區大移民

《新安江、富春江庫區大移民》是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康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安江、富春江庫區大移民
  • 作者:吳康福
  • 出版時間:2015年8月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頁數:300 頁
  • ISBN:9787503466830
  • 定價:60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建德史志叢書》序言 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是一首五言絕句,為歷代唐詩選本必收,後又被選為全國國小語文教材,流傳甚廣。建德知名度也隨著此詩的流傳得到很大提高。 建德,是浙江人類發源地。從建德市李家鎮新橋村烏龜洞出土的“建德人牙”說明,早在十萬年前,就有人類的祖先在這裡繁衍生息。浙江最早的人類歷史是從這裡起步的,他不光是建德人類的祖先,也是我們浙江人類的祖先,這是建德人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情。在建德乾潭、洋溪一帶的地名中有許多關於春秋時期伍子胥、漢代名臣朱買臣的故事。在秦朝,政府即在建德銅官設官開銅。三國魏黃初二年,即公元221年,東吳首領孫權自立為吳王,遷孫韶為揚威將軍,封建德侯。三國吳黃武四年(225),孫權析富春縣,置建德縣,作為孫韶的食邑。自此,建德建縣歷史達1789年。建德又是嚴州府治所在地。公元G97年睦州州治遷建德梅城,1121年改睦州為嚴州,至1959年建德專署撤銷,建德作為州府所在地近1300年。宋代方逢辰在《嚴州新定續志序》中雲:嚴之所以為望郡而得名者,不以田,不以賦,不以戶口而獨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有子陵之風在也。這裡說的是漢朝嚴子陵隱居桐廬釣台對嚴州的影響。宋代名臣范仲淹在建德梅城擔任知州期間,仰慕嚴子陵的為人,曾激情飽滿地寫下了《嚴先生祠堂記》。
建德的文化積澱非常深厚。建德古代的土族人是山越民族,歷史上多次受到中原文化和其他先進文化的衝擊和影響。如漢朝王莽時期,許多中原大家族因為不滿王莽的統治舉家南遷,把先進的中原文化帶到建德一帶。三國時期的孫權多次派大將攻打山越民族,在統治山越民族期間,也帶來了先進的東吳文化。唐朝的黃巢起義,又導致許多中原人南遷建德。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山越文化與外來文化不斷融合,逐漸孕育出優秀的建德文化。加之建德古代是水上交通樞紐,南來北往,各種文化不斷影響建德。南宋時期,杭州作為南宋的都城嚴州處於相當於陪都的歷史地位,這對建德文化的影響就更為明顯。建德歷史上是官員貶謫的地方。許多品德高尚,學問深厚的官員來到這裡,寫下千古不朽的名篇。杜牧、劉長卿、范仲淹、陸游等都寫下了大量詩文。建德從南宋開始,就有了自己的地方志成果,從南宋開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我們建德共有各類志書30餘部,其中,南宋淳熙《嚴州圖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帶有地圖的圖經,在全國方誌界占有很高的地位。明清時代,文化更是蓬勃發展。嚴州被寫入《金瓶梅》、《水滸傳》、《官場現形記》等多部明清小說。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小說《聊齋志異》首刻本在建德梅城刻印。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歷史是民族的記憶,是人類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很好地保護、傳承和弘揚建德歷史文化。盛世修志,志載盛世。改革開放以米,建德歷史地方志工作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75萬字的《建德縣誌》、400餘萬字的《建德市志》先後出版。
《建德縣誌》獲得全省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建德年鑑》已連續出版14卷,並獲得全國二等獎。2013年《建德往事》叢書也在社會上推出,並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目前,建德興起地方修志、家族修譜、個人寫回憶錄或從事史志研究的熱潮。如何把他們的積極性保護好、引導好,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為了順應形勢的需要,建德市委黨史研究室、地方志辦公室適時推出《建德史志叢書》這一平台。《建德史志叢書》秉持開門修史這一宗旨,面向廣大史志工作者和愛好者,實行課題申報制,以反映近現代建德歷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其它重大題材,尤其是填補空白的史志研究成果為重點,納入編纂出版範圍的優先給予支持出版。市委十三屆六次全委會提出,發揮建德人文優勢,努力建設美麗江城。我們史志工作者一定要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充分利用好《建德史志叢書》這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