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眾哲學:教材版》是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偉光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大眾哲學:教材版
- 作者:王偉光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2035775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新大眾哲學》立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精神,從總論、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等方面圍繞時代問題展開哲學詮釋,力求將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提升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的高度加以分析與闡明,在回答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的進程中,力爭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化、中國化和大眾化。
《新大眾哲學》是為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生準備的參考教材,也可供全國大學生、研究生學習哲學參考之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哲學總論:學好哲學,終生受用
第一節 哲學緒論
一 為什麼學哲學
二 哲學是什麼
三 怎樣學哲學用哲學
結語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民性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
四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性
結語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要求
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方法論原理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必須深入中國實際
四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必須體現人民智慧
結語
第二章 唯物論:反對唯心主義
第一節 唯物論總論
一 哲學的基本問題
二 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
三 反對主觀主義
結語
第二節 世界統一於物質
一 世界是物質的
二 物質是運動的
三 時空是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
四 運動是有規律的
結語
第三節 意識是存在的反映
一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二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三 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四 人的意識是社會意識
五 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結語
第四節 人與自然的關係
一 自然觀問題的重新提出
二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
三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結語
第五節 信息化的世界和世界的信息化
一 信息的功能與特點
二 信息源於物質但不等於物質
三 信息與意識的關係
四 信息與人的實踐活動
五 網路社會是現實社會的延伸和反映
結語
第三章 辯證法:照辯證法辦事
第一節 辯證法總論
一 關於事物普遍規律的科學
二 普遍聯繫的觀點
三 發展的觀點
四 系統的觀點
五 過程的觀點
結語
第二節 對立統一規律
一 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核心
二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三 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
四 矛盾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
五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六 矛盾的共性與個性、與相對
結語
第三節 質量互變規律
一 量、質、度
二 量變和質變
三 質量互變的特殊性
結語
第四節 否定之否定規律
一 辯證否定
二 否定之否定
三 新事物終究戰勝舊事物
結語
第五節 系統論
一 整體性的觀點
二 結構性的觀點
三 層次性的觀點
四 開放性的觀點
結語
第六節 唯物辯證法的重要範疇
一 內容與形式
二 現象與本質
三 原因與結果
四 必然與偶然
五 可能與現實
結語
第四章 認識論: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
第一節 認識論總論
一 實踐是認識論首要的基本觀點
二 人類認識的兩個飛躍
三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四 真理是一個發展過程
五 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
結語
第二節 由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
一 個別與一般
二 由認識個別到認識一般
三 由認識一般再到認識個別
結語
第三節 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
一 人民民眾是實踐的主體
二 民眾路線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三 正確理論轉化為民眾行動
結語
第四節 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
一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新的簡明概括
二 “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需要一定的條件
三 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改造主觀世界
結語
第五節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一 實事求是是中國經驗的哲學總結
二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
三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理論品格
四 求真務實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要義
結語
第五章 歷史觀:人類思想史上的新歷史觀
第一節 歷史觀總論
一 唯物史觀的創立
二 舊歷史觀的根本缺陷
三 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四 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五 階級和階級鬥爭
六 分析社會現象的基本方法
七 民眾史觀
結語
第二節 社會歷史運動的規律性
一 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
二 歷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
三 社會有機體的基本結構和演化
四 社會基本矛盾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
五 歷史發展的合力作用
結語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利益觀
一 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的形成及其基本觀點
二 利益實質是一種社會關係
三 民生是高於一切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 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人民利益至上
結語
原版後記
作者簡介
王偉光,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南開大學終身教授、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哲學博上,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民族和宗*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會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首席專家,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哲學一級學科學術帶頭人。歷任巾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1987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
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甲新時代巾國特色社會豐義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和巾華思想通史等。出版學術著作五十餘部,專著主要有《社會矛盾論》《利益論》《王偉光講習錄》《哲林漫步》《馬克思主義學習文稿》《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主編著作主要有《新大眾哲學》《馬克思主義基奉問題》《社會主義通史(八卷本)》《中因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共產黨員哲學修養》《開闢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境界》等。譯著主要有《歷史和階級意識》(合譯)。在國家報紙、期刊上發表論文六百餘篇。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