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多動主義

新多動主義是指某些格子間小白領在結束一整天的腦力勞動後,馬上換個身份做起了“不賺錢”的兼職,或是去咖啡店端盤子,或是召集同事拍DV,一刻都不得空閒,好似得了“多動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多動主義
  • 新多動群體:高職位,高壓力,高密度生活
  • 新忙人屬相:蜜蜂
  • 新忙人宗旨職場不是全部,樂趣要自己尋找
行為介紹,特點介紹,忙人忙事,

行為介紹

與“新懶惰主義”齊頭並進的是“新多動主義”:某些格子間小白領在結束一整天的腦力勞動後,馬上換個身份做起了“不賺錢”的兼職,或是去咖啡店端盤子,或是召集同事拍DV,一刻都不得空閒,好似得了“多動症”。無論是“新懶惰主義”還是“新多動主義”,歸根到底都是在平淡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崇拜”。

特點介紹

“新多動”群體:高職位,高壓力,高密度生活。
“新多動”行為準則:多動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愉悅。
“新忙人”屬相:蜜蜂
“新忙人”宗旨:職場不是全部,樂趣要自己尋找。
新懶惰主義與新多動主義看似背道而馳,本質上卻是同一種精神驅動:快樂崇拜。 懶人的各種偷懶主旨無非是想盡辦法節約時間精力去做更重要的 事情,同時在偷懶的過程中享受到創意的樂趣。而忙人則在連軸轉的 生活中忘卻職場壓力,體會到生活最本真的快樂。 說到底,懶人懶而有品,忙人忙而有趣,懶人不“拜物”,忙人 不“拜金”,大家統統都———“拜快樂”。

忙人忙事

上班職員下班導演
西蒙[28歲項目經理]一年前,某通訊公司職員集合整個部門同事之力,拍了一部恐怖電影《巫毒》,開啟白領製作獨立電影的先河。一個月前,上海仁濟醫院的卞醫生拍攝表現醫患矛盾的DV電影《白領日誌》,成為媒體關注焦點。一周前,《三聯生活周刊》主筆王小峰自編自導的DV短片《十面埋婦》宣告完成。
事實上,白領業餘時間拿起DV當導演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西蒙就是其中一員。西蒙原先是個碟片發燒友,一下班就窩在家裡看碟,但是自從成為業餘導演後,他的日程變得異常忙碌。下班不回家,打一圈電話把客串演員的同事、朋友、同學都召集到辦公室,分發自己連夜趕寫的分鏡頭本。由於大家都是第一次拍電影,NG多如牛毛。西蒙雖然是個好脾氣的項目經理,但是作為導演,卻常常因為NG而急火攻心發脾氣。晚上10點一過,各位演員集體閃人,只剩導演西蒙窩在辦公室補寫場記和第二天的分鏡頭本。
雖然西蒙就此喪失了休息時間,還多出許多額外花費,但是他覺得很值得,一方面與朋友們在一起精誠合作,好像回到了大學時代;另一方面看著一部電影在自己手中漸漸成型,要比直接看碟片爽得多。
白天行政主管夜晚咖啡店服務生
PETER[27歲行政主管]27歲的PETER是一家私企的行政主管,作為中層幹部,最容易成為“夾心餅乾”。忙的時候,他像一個巨大的電源插座,要同時對付五六個部門的幾十號人;稍有差錯,老闆、部下的責備會劈頭蓋臉地壓過來,PETER既壓抑又委屈。
最近,PETER的同學開了家咖啡店,本來是叫他捧場喝喝咖啡,PETER卻愛上了那裡悠閒的環境,向朋友提出每天晚上過來端盤子,薪酬就和KFC服務生一樣,6塊錢一個小時,一晚上賺的錢正好喝杯咖啡。同學大跌眼鏡,但最終拗不過PETER,還是請了這位“高級雇員”。
每天晚上,PETER下了班便直奔咖啡店,脫下拘謹的襯衫西裝,換上淺棕色店服,在輕柔的背景音樂中來回穿梭。說來也怪,這個時候,老闆的責備、工作的不快,全拋九霄雲外了,只是單純地為自己在做一份工作而快樂。客人不多的時候,PETER會和其他幾個店員小弟、小妹聊聊生活談談天,不用考慮職場上的爾虞我詐,與人交往成了一件簡單的事。PETER說,打三小時工讓自己換來神清氣爽,是花錢也買不來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