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新城大捷
- 地點:寧岡新城
- 時間:1928年2月18日
- 參戰方:工農革命軍,寧岡國民黨軍隊
- 結果:工農革命軍勝
- 參戰方兵力:工農革命軍第1團,第2 團1營。國民黨軍隊一個正規營、一個靖衛團
- 傷亡情況:殲國民黨380 人
- 主要指揮官:毛澤東、國民黨王國政
一、新城戰鬥的背景
1927 年 9 月 9 日,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湘贛邊舉行了秋收起義。由於敵強我弱,加上沒有人民民眾的支援,起義沒有成功。起義失敗後,工農革命軍向國民黨統治較為薄弱的湘贛邊界羅霄山脈的井岡山進軍,到 1928 年初,工農革命軍在這一帶得到立足和發展。湘贛邊界紅色區域的發展,引起了江西國民黨政府的恐慌和不安。
1928 年 2 月上旬,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下令駐紮吉安的贛敵楊如軒第 27 師,以第 81 團和第79 團的一個營進攻萬安,進逼遂川; 以第 79 團的另一個營進占寧岡新城,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一次“進剿”。
此時,工農革命軍正在遂川分兵發動民眾,贛敵趁機派第三軍獨立營進駐寧岡縣新城內,勾結反動地方武裝靖衛團,企圖進犯工農革命軍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得悉情況後,命令寧岡縣黨組織發動工農民眾日夜騷擾敵人,同時,下令工農革命軍火速集結,撤離遂川,返回茅坪,尋找戰機殲滅敵人。
工農革命軍在遂川收攏返回茅坪後,於 2 月 17日上午,前委在茅坪攀龍書院召開了軍事會議,毛澤東主持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第1 團和剛整編的第2 團營以上幹部。會議研究和布置了攻打新城的作戰計畫,制定了三面攻擊、一面埋伏、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案,即“圍三闕一、開門打狗”的戰術。第1 團1 營埋伏新城東門外,擔任主攻; 第1 團3 營一部埋伏在南門外,擔任突擊和助攻; 另一部( 第 1團2 營) 和教導隊占領北門外的制高點,擔任堵擊; 第2 團1 營埋伏在西門外盤山小路的兩側,擔任伏擊。王佐率2 團2 營守衛井岡山,並監視遂川方向的敵軍。指揮所設在新城東南面的棋山。
當天下午,前委又在茅坪的閻側殿召開了戰鬥動員大會。夜裡,工農革命軍第 1 團、新升編的第 2團像一支利劍,直插寧岡縣城——新城。
新城,是寧岡縣城,自元代至正( 公元 1353 年)設永寧縣( 公元 1914 年改寧岡縣) 以來,一直為縣治之地。昔日築有環城四百三十多丈的城牆,牆高二丈多,厚一丈左右,四周的城牆經過多次修葺,形成堅固的小城堡,辟有東、南、西、北四座城樓。
半夜時分,部隊打著火把兵分兩路從茅坪奔向新城,大隴、茅坪等地民眾武裝也隨同前往,按預定的計畫埋伏於新城外,分別控制東、南、北三門。
2 月 18 日拂曉前,工農革命軍在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從遂川趕到新城,各部隊進入指定位置。兵力部署是: 第 1 團 1 營主攻東門、2 營阻擊北門、3 營佯攻南門,第 2 團全部埋伏在西門外兩側高地,將新城圍得像鐵桶一樣。毛澤東拿著望遠鏡,帶領張子清等 4 人登上新城東門側對面的梅楊屋背的棋山親自指揮了新城戰鬥。
二、新城戰鬥的經過
2 月 18 日清晨,經過一夜的強行軍,工農革命軍按預定的時間到達各指定位置,準備戰鬥。
城中的守敵沒有察覺到工農革命軍已經把他們重重包圍起來,像往常一樣到南門外的巽峰書院操場上操。當敵人架起槍枝做徒手操時,埋伏在四周的工農革命軍兩個連打響戰鬥。敵人遭到突然襲擊,死傷了好幾十人,其餘的敵人慌忙逃回城內,緊閉城門。南門外的槍聲一響,在東門擔任主攻任務的第1 團1 營立即發起攻擊,此時槍聲大作,一場圍殲戰拉開了序幕。
工農革命軍在各處城門的攻擊戰持續到下午,仍然沒有進展。在城外二里處棋山嶺指揮戰鬥的毛澤東和張子清,經過對戰況的分析,傳令在東門的部隊實施用火攻的辦法,又將進攻北門的第 3 營改為佯攻,抽調兩挺機槍到東門援戰。英勇的參戰民眾運來許多稻草和柴茅,潑上煤油點火。熊熊的烈火捲起沖天濃煙,熏得城牆上的敵人無法立足。與此同時,第1 營的一個排在城外一幢民房,揭掉椽皮,利用高度,集中四挺機槍掃射城頭。戰士們頂著沾濕的棉絮,踏著雲梯爬越城牆。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第1 營攻奪了東門。
東門攻破,城內守敵亂了軍心,無心再戰,陣腳大亂。不到半個鐘頭,南門也被第3 營攻下,敵人見城門失守,愴惶打開北門,企圖往永新方向逃竄,遭到2 營迎頭痛擊,旋即退回,轉向火力稀少的西門逃竄。西門的敵人看到南門、北門相繼失守,也準備逃跑,敵營長王國政在張開陽的不斷催促下,帶領餘部打開西門向老七溪逃竄。在西門外,進入第 2團埋伏圈,工農革命軍前後夾擊,將敵殲滅,西門正是工農革命軍有意誘敵出逃的“口袋”,在西門的路口旁架設有三挺重機槍,第 2 團 1 營已在城外的路霞村梗和稻田裡埋伏多時,待逃敵進入伏擊圈,即以猛烈火力痛擊,打得敵人成片地倒下。余敵欲退回城內,又被追出來的第1 團逼住,成了無處可逃的瓮中之鱉。在紛飛的槍彈中,敵營長王國政飲彈而亡,士兵們丟下槍舉手乞降。反動縣長張開陽沿著一條水圳向前逃去,逃不多遠被參戰的古城大江邊暴動隊隊長文根宗生擒。
晌午過後,戰鬥全部結束。毛澤東到了北門,從北門進城,他很高興,慰問了參戰的工農革命軍。
這次戰鬥殲滅國民黨軍隊一個正規營、一個靖衛團,擊斃國民黨軍隊營長王國政,活捉了國民黨縣長張開陽。殲敵380 人,俘虜100 餘人,繳槍數百支,徹底打敗了江西國民黨軍隊的首次“進剿”,取得了秋收起義以來第一次大捷,奪取了寧岡全縣,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史稱“新城大捷”。
毛澤東和張子清等人從新城戰鬥中總結出了這樣的作戰原則: 分工以發動民眾,集中以應付敵人,動員人民參加戰鬥,集中一切力量戰勝敵人。
槍桿子裡出政權。這是我們黨在經過大革命慘痛失敗後總結出來的血的教訓。新城戰鬥的勝利,催生了又一個縣級紅色政權的建立。
2 月 21 日,在礱市沙洲召開工農商學兵 2 萬人大會,慶祝寧岡縣工農兵政府的成立。在萬眾歡騰的盛會上,毛澤東作了振奮人心的講話,並拉著縣工農兵政府的首任主席文根宗的手向台下的民眾作介紹。
毛澤東說,這是文根宗同志,就是他,在新城戰鬥中活捉了張開陽,立了一大功。從今天起,他就要擔任寧岡縣的工農兵政府主席、新縣長,大家要擁戴他,支持他,把寧岡的工作做得更好!
這次大會上,還正式宣布成立中共寧岡縣委,龍超清為縣委書記,並公開掛牌,在礱市“劉德盛”藥店辦公; 同時,成立縣赤衛大隊,石敬庭任大隊長。龍超清、文根宗分別代表縣委、縣政府在大會上講話。人民民眾群情激昂,大會最後公審和處決了敵縣長張開陽。
會後,寧岡各區、鄉工農兵政府相繼成立。在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的領導下,寧岡縣的對敵鬥爭和地區武裝建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工農民眾的鬥爭熱情空前高漲。
茶陵、遂川、寧岡三縣紅色政權的建立,標誌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初步形成。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寧岡為中心的湘贛邊界工農兵武裝割據局面。這是工農革命軍自秋收起義失敗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部隊的士氣,也是工農革命軍在朱毛會師前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三、新城戰鬥的歷史貢獻
新城戰鬥的勝利,開創一個新的時代,為井岡山革命鬥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役,殲敵及生俘500 多人,並有重大繳獲。工農革命軍取得了創建根據地以來的首次輝煌勝利,走出自秋收起義失敗後近半年的低谷期,使工農革命軍看到了革命勝利的曙光。
新城大捷後,前委即著手籌建寧岡縣工農兵政府。毛澤東提議,新設立的縣工農兵政府設在礱市,首任縣工農兵政府主席由文根宗擔任。這一建議獲得前委和寧岡縣委書記龍超清等人的一致贊同。從此,礱市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一個新縣城,寧岡革命鬥爭邁進了一個新的時期。
新城戰鬥,運用了分兵以發動民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的作戰原則,徹底打敗了贛敵的首次進剿,從而奪取了寧岡全縣,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
新城戰役在軍事上的亮點還有,裡應外合的戰術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事先工農革命民眾潛伏到城裡,一旦攻城戰鬥打響,則做內應,里外結合,中心開花。
催生了人民軍隊俘虜政策的出台。新城戰鬥結束後的當天,數百名俘虜被押往茅坪,在押解去茅坪的路上,有的戰士和農民出於對敵軍憤恨而打罵俘虜。這種情形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和深思。毛澤東召集何挺穎、張子清等人研究,提出共產黨的軍隊不能效仿國民黨的一套,應該寬待俘虜,藉以政治瓦解敵軍,擴大兵力來源。大家都贊成這個政策。
新城戰鬥解決了如何對待俘虜的問題,這是革命軍隊區別於舊軍隊的標誌,也是新型人民軍隊誕生的一個里程碑。優待俘虜的政策是毛澤東建軍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城戰鬥的歷史貢獻還在於,密切聯繫民眾,走民眾路線。戰鬥前夕,毛澤東命令寧岡縣組織工農民眾騷擾敵人,分散敵人注意力,這是緊緊依靠民眾,密切聯繫民眾,發動民眾,取得戰鬥勝利的一個成功範例。新城戰鬥勝利後,毛澤東說,新城打勝仗,這個力量還不是我們的,是寧岡民眾的,這一仗有民眾支持、參加,沒有民眾,就沒有力量。新城戰鬥是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以來,工農革命軍取得的第一次勝利,這大大鼓舞了部隊的士氣,井岡山全勝時期的序幕從此拉開。新城戰鬥的勝利是黨領導的革命軍隊走民眾路線、密切聯繫民眾的必然結果,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走民眾路線成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新城戰鬥的勝利有著其歷史的必然性,在探索中國革命向何方去的問題上,毛澤東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武裝割據,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新城戰鬥,修復了南門城樓,並在棋山上修建了紀念亭。這兩處都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愛國主義理想主義教育的基地。人民民眾在學習黨的歷史的同時,也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井岡山的鬥爭是怎樣堅持下來的?如果沒有工農民眾的支持與參與,工農革命軍能夠在井岡山得以生存及取得勝利嗎? 新城戰鬥已經過去八十五年,但是工農革命軍的戰鬥精神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永遠激勵著青年人勇往直前。井岡山是一座革命歷史大寶藏,孕育著豐富的精神食糧,是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
1928 年 2 月上旬,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下令駐紮吉安的贛敵楊如軒第 27 師,以第 81 團和第79 團的一個營進攻萬安,進逼遂川; 以第 79 團的另一個營進占寧岡新城,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一次“進剿”。
此時,工農革命軍正在遂川分兵發動民眾,贛敵趁機派第三軍獨立營進駐寧岡縣新城內,勾結反動地方武裝靖衛團,企圖進犯工農革命軍剛剛建立起來的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得悉情況後,命令寧岡縣黨組織發動工農民眾日夜騷擾敵人,同時,下令工農革命軍火速集結,撤離遂川,返回茅坪,尋找戰機殲滅敵人。
工農革命軍在遂川收攏返回茅坪後,於 2 月 17日上午,前委在茅坪攀龍書院召開了軍事會議,毛澤東主持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第1 團和剛整編的第2 團營以上幹部。會議研究和布置了攻打新城的作戰計畫,制定了三面攻擊、一面埋伏、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案,即“圍三闕一、開門打狗”的戰術。第1 團1 營埋伏新城東門外,擔任主攻; 第1 團3 營一部埋伏在南門外,擔任突擊和助攻; 另一部( 第 1團2 營) 和教導隊占領北門外的制高點,擔任堵擊; 第2 團1 營埋伏在西門外盤山小路的兩側,擔任伏擊。王佐率2 團2 營守衛井岡山,並監視遂川方向的敵軍。指揮所設在新城東南面的棋山。
當天下午,前委又在茅坪的閻側殿召開了戰鬥動員大會。夜裡,工農革命軍第 1 團、新升編的第 2團像一支利劍,直插寧岡縣城——新城。
新城,是寧岡縣城,自元代至正( 公元 1353 年)設永寧縣( 公元 1914 年改寧岡縣) 以來,一直為縣治之地。昔日築有環城四百三十多丈的城牆,牆高二丈多,厚一丈左右,四周的城牆經過多次修葺,形成堅固的小城堡,辟有東、南、西、北四座城樓。
半夜時分,部隊打著火把兵分兩路從茅坪奔向新城,大隴、茅坪等地民眾武裝也隨同前往,按預定的計畫埋伏於新城外,分別控制東、南、北三門。
2 月 18 日拂曉前,工農革命軍在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從遂川趕到新城,各部隊進入指定位置。兵力部署是: 第 1 團 1 營主攻東門、2 營阻擊北門、3 營佯攻南門,第 2 團全部埋伏在西門外兩側高地,將新城圍得像鐵桶一樣。毛澤東拿著望遠鏡,帶領張子清等 4 人登上新城東門側對面的梅楊屋背的棋山親自指揮了新城戰鬥。
二、新城戰鬥的經過
2 月 18 日清晨,經過一夜的強行軍,工農革命軍按預定的時間到達各指定位置,準備戰鬥。
城中的守敵沒有察覺到工農革命軍已經把他們重重包圍起來,像往常一樣到南門外的巽峰書院操場上操。當敵人架起槍枝做徒手操時,埋伏在四周的工農革命軍兩個連打響戰鬥。敵人遭到突然襲擊,死傷了好幾十人,其餘的敵人慌忙逃回城內,緊閉城門。南門外的槍聲一響,在東門擔任主攻任務的第1 團1 營立即發起攻擊,此時槍聲大作,一場圍殲戰拉開了序幕。
工農革命軍在各處城門的攻擊戰持續到下午,仍然沒有進展。在城外二里處棋山嶺指揮戰鬥的毛澤東和張子清,經過對戰況的分析,傳令在東門的部隊實施用火攻的辦法,又將進攻北門的第 3 營改為佯攻,抽調兩挺機槍到東門援戰。英勇的參戰民眾運來許多稻草和柴茅,潑上煤油點火。熊熊的烈火捲起沖天濃煙,熏得城牆上的敵人無法立足。與此同時,第1 營的一個排在城外一幢民房,揭掉椽皮,利用高度,集中四挺機槍掃射城頭。戰士們頂著沾濕的棉絮,踏著雲梯爬越城牆。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第1 營攻奪了東門。
東門攻破,城內守敵亂了軍心,無心再戰,陣腳大亂。不到半個鐘頭,南門也被第3 營攻下,敵人見城門失守,愴惶打開北門,企圖往永新方向逃竄,遭到2 營迎頭痛擊,旋即退回,轉向火力稀少的西門逃竄。西門的敵人看到南門、北門相繼失守,也準備逃跑,敵營長王國政在張開陽的不斷催促下,帶領餘部打開西門向老七溪逃竄。在西門外,進入第 2團埋伏圈,工農革命軍前後夾擊,將敵殲滅,西門正是工農革命軍有意誘敵出逃的“口袋”,在西門的路口旁架設有三挺重機槍,第 2 團 1 營已在城外的路霞村梗和稻田裡埋伏多時,待逃敵進入伏擊圈,即以猛烈火力痛擊,打得敵人成片地倒下。余敵欲退回城內,又被追出來的第1 團逼住,成了無處可逃的瓮中之鱉。在紛飛的槍彈中,敵營長王國政飲彈而亡,士兵們丟下槍舉手乞降。反動縣長張開陽沿著一條水圳向前逃去,逃不多遠被參戰的古城大江邊暴動隊隊長文根宗生擒。
晌午過後,戰鬥全部結束。毛澤東到了北門,從北門進城,他很高興,慰問了參戰的工農革命軍。
這次戰鬥殲滅國民黨軍隊一個正規營、一個靖衛團,擊斃國民黨軍隊營長王國政,活捉了國民黨縣長張開陽。殲敵380 人,俘虜100 餘人,繳槍數百支,徹底打敗了江西國民黨軍隊的首次“進剿”,取得了秋收起義以來第一次大捷,奪取了寧岡全縣,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史稱“新城大捷”。
毛澤東和張子清等人從新城戰鬥中總結出了這樣的作戰原則: 分工以發動民眾,集中以應付敵人,動員人民參加戰鬥,集中一切力量戰勝敵人。
槍桿子裡出政權。這是我們黨在經過大革命慘痛失敗後總結出來的血的教訓。新城戰鬥的勝利,催生了又一個縣級紅色政權的建立。
2 月 21 日,在礱市沙洲召開工農商學兵 2 萬人大會,慶祝寧岡縣工農兵政府的成立。在萬眾歡騰的盛會上,毛澤東作了振奮人心的講話,並拉著縣工農兵政府的首任主席文根宗的手向台下的民眾作介紹。
毛澤東說,這是文根宗同志,就是他,在新城戰鬥中活捉了張開陽,立了一大功。從今天起,他就要擔任寧岡縣的工農兵政府主席、新縣長,大家要擁戴他,支持他,把寧岡的工作做得更好!
這次大會上,還正式宣布成立中共寧岡縣委,龍超清為縣委書記,並公開掛牌,在礱市“劉德盛”藥店辦公; 同時,成立縣赤衛大隊,石敬庭任大隊長。龍超清、文根宗分別代表縣委、縣政府在大會上講話。人民民眾群情激昂,大會最後公審和處決了敵縣長張開陽。
會後,寧岡各區、鄉工農兵政府相繼成立。在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的領導下,寧岡縣的對敵鬥爭和地區武裝建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工農民眾的鬥爭熱情空前高漲。
茶陵、遂川、寧岡三縣紅色政權的建立,標誌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初步形成。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寧岡為中心的湘贛邊界工農兵武裝割據局面。這是工農革命軍自秋收起義失敗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部隊的士氣,也是工農革命軍在朱毛會師前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三、新城戰鬥的歷史貢獻
新城戰鬥的勝利,開創一個新的時代,為井岡山革命鬥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役,殲敵及生俘500 多人,並有重大繳獲。工農革命軍取得了創建根據地以來的首次輝煌勝利,走出自秋收起義失敗後近半年的低谷期,使工農革命軍看到了革命勝利的曙光。
新城大捷後,前委即著手籌建寧岡縣工農兵政府。毛澤東提議,新設立的縣工農兵政府設在礱市,首任縣工農兵政府主席由文根宗擔任。這一建議獲得前委和寧岡縣委書記龍超清等人的一致贊同。從此,礱市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一個新縣城,寧岡革命鬥爭邁進了一個新的時期。
新城戰鬥,運用了分兵以發動民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的作戰原則,徹底打敗了贛敵的首次進剿,從而奪取了寧岡全縣,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
新城戰役在軍事上的亮點還有,裡應外合的戰術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事先工農革命民眾潛伏到城裡,一旦攻城戰鬥打響,則做內應,里外結合,中心開花。
催生了人民軍隊俘虜政策的出台。新城戰鬥結束後的當天,數百名俘虜被押往茅坪,在押解去茅坪的路上,有的戰士和農民出於對敵軍憤恨而打罵俘虜。這種情形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和深思。毛澤東召集何挺穎、張子清等人研究,提出共產黨的軍隊不能效仿國民黨的一套,應該寬待俘虜,藉以政治瓦解敵軍,擴大兵力來源。大家都贊成這個政策。
新城戰鬥解決了如何對待俘虜的問題,這是革命軍隊區別於舊軍隊的標誌,也是新型人民軍隊誕生的一個里程碑。優待俘虜的政策是毛澤東建軍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城戰鬥的歷史貢獻還在於,密切聯繫民眾,走民眾路線。戰鬥前夕,毛澤東命令寧岡縣組織工農民眾騷擾敵人,分散敵人注意力,這是緊緊依靠民眾,密切聯繫民眾,發動民眾,取得戰鬥勝利的一個成功範例。新城戰鬥勝利後,毛澤東說,新城打勝仗,這個力量還不是我們的,是寧岡民眾的,這一仗有民眾支持、參加,沒有民眾,就沒有力量。新城戰鬥是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以來,工農革命軍取得的第一次勝利,這大大鼓舞了部隊的士氣,井岡山全勝時期的序幕從此拉開。新城戰鬥的勝利是黨領導的革命軍隊走民眾路線、密切聯繫民眾的必然結果,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走民眾路線成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新城戰鬥的勝利有著其歷史的必然性,在探索中國革命向何方去的問題上,毛澤東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武裝割據,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新城戰鬥,修復了南門城樓,並在棋山上修建了紀念亭。這兩處都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愛國主義理想主義教育的基地。人民民眾在學習黨的歷史的同時,也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井岡山的鬥爭是怎樣堅持下來的?如果沒有工農民眾的支持與參與,工農革命軍能夠在井岡山得以生存及取得勝利嗎? 新城戰鬥已經過去八十五年,但是工農革命軍的戰鬥精神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永遠激勵著青年人勇往直前。井岡山是一座革命歷史大寶藏,孕育著豐富的精神食糧,是我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