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衛星雷射通信捕獲技術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王建民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型衛星雷射通信捕獲技術研究
- 項目負責人:王建民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批准號:60377028
- 申請代碼:F0503
- 負責人職稱:副教授
- 研究期限:2004-01-01 至 2006-12-31
- 支持經費:25(萬元)
《新型衛星雷射通信捕獲技術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王建民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新型衛星雷射通信捕獲技術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王建民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傳統的衛星雷射通信系統是採用信標光+子區掃描的捕獲模式,已獲得空間實驗的成功;另外還有一種採用星敏感器的捕獲模式,但尚未獲得空間驗證。...
反衛星平台上使用CCD光學測量技術也有重要的用途,可以提供在軌捕獲時的圖像數據,對兩個太空飛行器相對姿態的判斷非常重要,其主要用於近距離的接觸,作用範圍也比雷射雷達和微波雷達要小很多,大概在幾百米的近距接觸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並研究了採用FADOF選頻的LD光電雙反饋技術,探討了採用該技術實現LD自動穩頻和可靠穩定在FADOF透射峰上的可能性,並得到了實驗證實。研究了小型化的FADOF,並設計研製了MCU控制的LD驅動電路及溫控電路。設計了新型雷射信標的光學機構和電...
總的來講,空間光通信是包含多項工程的交叉科學研究課題,它不僅在空間要完成一系列重要的技術功能,還需要有步驟地從地2地、地2空、空2空獲取許多試驗數據和技術考驗。 值得提出的是,空間光通信的發展是與高質量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
歐美都在著手開展相關研究,目前歐空局的歐洲數據中繼計畫已經採用了相干雷射通信技術實現了1.8Gbps 在軌套用,美國雷射中繼計畫實現了2.88Gbps 演示驗證。星地高速相干雷射通信實驗載荷由上海光機所牽頭負責,上海微小衛星研究中心、上海...
雷射通信技術與無線電通訊原理相似,即先將聲音信號調製到雷射束上,然後把帶有聲音信號的雷射傳送出去。最後用接收裝置把音像信號檢出來。雷射通信按其套用範圍可以劃分為光纖通信和無線雷射通信兩類。雷射通信技術由於其單色性好、方向性強...
雷射通信是一種利用雷射傳輸信息的通信方式。雷射是一種新型光源,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強、單色性好、相干性強等特徵。按傳輸媒質的不同,可分為大氣雷射通信和光纖通信。大氣雷射通信是利用大氣作為傳輸媒質的雷射通信。光纖通信是利用光纖...
光束捕獲和跟蹤技術理論基礎,光束預瞄準和提前瞄準技術、預瞄準角度計算方法、影響預瞄準精度的因素及補償技術,光束捕獲技術、影響捕獲性能的因素、實現方法,光束跟蹤和振動補償技術,捕獲跟蹤地面模擬測試技術,星地雷射鏈路等前沿技術。
深入介紹了衛星光通信理論,包括衛星光通信終端光學系統設計的物理基礎,衛星光通信終端光學系統的特點和光學系統設計,光束捕獲、跟蹤和通信技術物理基礎,光束預瞄準和捕獲掃描技術,光束跟蹤和振動補償技術,以及衛星雷射通信技術。
受光學元件表面加工誤差、光學系統裝調誤差以及空間環境的影響,雷射通信終端經光學天線的輸出光束具有一定波前誤差。傳輸光束的波前畸變將嚴重影響其在遠場接收平面內的光場分布,進而對光束的瞄準、捕獲、跟蹤造成影響,導致衛星雷射通信鏈路...
雷射星際鏈路構成 雷射星際鏈路包括對地靜止衛星(GEO)間的星際鏈路和低軌道衛星(LEO)與GEO衛星間的星際鏈路,如圖所示。採用雷射通信技術可使鏈路的星載設備重量減輕,體積變小,而且,雷射通信系統的可用頻寬大,不受頻率分配限制,此外...
《衛星雷射通信總體技術》是202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洪瑋等。內容簡介 全書共10章。第1章為緒論,主要闡述衛星通信技術現狀,衛星雷射通信的特點、性能、研究意義與套用潛力;第⒉章重點歸納及總結國外衛星雷射通信發展歷程,...
譚立英教授是空間光通信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衛星雷射通信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主任。從事的研究方向包括衛星光通信、雷射干涉計量、光學信息處理、雷射全息等。先後承擔了多項衛星光通信研究的重大項目以及相關的其他項目20餘項。分別在終端...
瞄準航天未來發展需求,科研單位從中國國內收集的眾多搭載試驗項目中,進行了多輪遴選,最終選擇了以Q/V頻段通信為代表的甚高通量通信載荷、雷射通信、深冷迴路等十餘項國際領先的“前沿性、戰略性”技術試驗載荷,其中多項為國際或中國...
自由空間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 tions)是指以光波為載體,在真空或大氣中傳遞信息的通信技術。 可分為大氣光通信、衛星間光通信和星地光通信。自由原理 空間雷射通信系統是指以雷射光波作為載波,大氣作為傳輸介質的光通信...
發展與研究 空間雷射通信技術 空間雷射通信模式是指以雷射光波作為載波、大氣作為傳輸介質的光通信技術。空間雷射通信結合了光纖通信與微波通信的優點,除具有尺寸、功率和頻寬優勢外,其波段窄、波束小,比現有的通信系統更難以被截獲和干擾...
3、首次在我國高軌衛星上搭載雷射通信系統;4、首次在我國高軌長壽命通信衛星上百分之百工程化套用國產化產品,改變了相關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推進效率比常規化學推進提升十倍以上;5、首次在我國衛星上將技術試驗和示範套用相結合,...
《星載摻鉺光纖放大器關鍵性能參數輻射特性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李密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隨著衛星雷射通信技術的發展,借鑑地面光通信技術的發展模式,將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引入到衛星終端上才能最終實現衛星...
全書由衛星光通信技術和衛星光網路技術兩大部分組成,詳細介紹了衛星光通信系統原理,衛星光通信捕獲、跟蹤和瞄準技術,空間光信號的傳輸與接收,衛星雷射鏈路組網體系結構,網路拓撲結構設計,路由算法等關鍵技術。《衛星光網路技術》可作為...
為我國空間雷射通信的研究和建設提供研究成果作為理論技術支持。結題摘要 在本項目對基於雷射的天基骨幹傳輸網關鍵傳輸理論和關鍵技術方案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驗證。主要研究了天基骨幹傳輸網傳輸理論及其信道特性,提出了基於雷射的天基骨幹傳輸網...
2023年12月,山東省科技廳公布了“2023年度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名單”,威海雷射通信先進技術研究院榜上有名,成功備案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科研成就 致力於推動以衛星雷射通信載荷為代表的前沿技術研究、產品生產及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套用推廣,...
監測海洋動力環境,獲得包括海面風場、海面高度場、有效波高、海洋重力場、大洋環流和海表溫度場等重要海況參數;實現國產行波管放大器在軌壽命飛行驗證;完成星地雷射通信鏈路新技術試驗驗證。技術指標 HY-2衛星裝載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
《空間相干雷射通信技術》是2022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近年來,隨著衛星網際網路概念的興起,星間骨幹網路對於數據傳輸容量的需求暴增。傳統的微波星間通信技術存在損耗大、載波頻率低等問題,同時受限於衛星平台的重量和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