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第五師(新四軍第5師)

新四軍第五師

新四軍第5師一般指本詞條

新四軍第5師是以湖北地區中共組織領導的抗日游擊武裝為基礎建立、以湖北地區為主要根據地的一支抗日軍隊,於1941年1月建立。李先念任師長兼政治委員,任質斌任政治部主任,後又任命劉少卿任參謀長,下轄第13、14、15旅,第一、第二、第三游擊縱隊。

在武漢淪陷後的七年抗戰中,新四軍抗擊了15萬日軍和8萬偽軍,對日偽軍作戰1260次,殲滅日偽軍43770人,主力部隊發展到5萬餘人,創建了鄂豫邊抗日民主根據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四軍第5師
  • 時期抗日戰爭時期
  • 領導者:中國共產黨領導
  • 所在地區:鄂豫皖湘贛邊界地區
  • 師長:李先念
歷史沿革,主要戰鬥,

歷史沿革

1939年1月,中共豫鄂邊區黨委抽調新四軍第4支隊竹溝留守處的兩個中隊,組成新四軍獨立游擊大隊(也稱支隊)。同年5月與湖北省抗日游擊大隊一部合編為新四軍挺進團。6月隨豫南、鄂中抗日武裝整編為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
1939年11月中旬,根據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劉少奇的部署,將豫南地區、鄂中地區、鄂東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統一整編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建立了縱隊委員會。朱理治任縱隊政治委員兼縱隊委員會書記,李先念任縱隊司令員,劉少卿任參謀長,任質斌任政治部主任,陳少敏任豫鄂邊區黨委代理書記。
1940年9月,德、意、日訂立軍事同盟,國民黨頑固派則趁機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製造“皖南事變”。1941年1月17日,蔣介石下令取消新四軍番號。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並統一整編華中部隊為7個師和一個獨立旅。其中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整編為新四軍第五師。2月18日,中共中央軍委任命新四軍各師領導人,李先念任第五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劉少卿任該師參謀長,任質斌任該師政治部主任。4月5日,新四軍第五師全部組建完畢。
1942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同意華中局關於“第五師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的建議。從此,第五師在中央軍委直接指揮下轉戰武漢外圍,直至抗日戰爭勝利。

主要戰鬥

侏儒山戰役
1941年12月7日,新四軍第五師第15旅分兩路向侏儒山、南河渡奔襲,一槍未發,拿下汪步青部官兵100餘人。繳獲迫擊炮2門、輕重機槍和長短槍70餘支(挺),後撤離。12月23日,15旅再次進攻侏儒山,由地方武裝配合,分左右兩翼再次進攻,一舉攻克侏儒山將軍嶺,乘勝向壩上發展,全殲偽軍機炮營;天漢支隊在南河渡殲滅偽軍1個排。日軍一部趕來增援,被第43團擊退。經兩次打擊後,偽軍汪步青師主力退踞漢陽、沔陽間何家幫、周家幫一線,師部移駐沔陽東南彭家場。1942年1月7日,新四軍第五師向偽軍汪步青師發起第三次攻擊。43、44團分別攻擊周家幫、何家幫地區偽軍,迫使其向沔陽城以東西流河等地潰退。1月10日,日軍派援軍會同偽軍長劉國鈞的1000餘人,向第43團陣地反撲。經激戰,新四軍斃傷日軍20餘人,俘虜偽軍400餘人。1月中旬,汪步青殘部企圖奪回侏儒山。第15旅再次給予打擊,將其擊潰,並擊退黃陵磯日軍的增援。1月23日,漢陽日軍100餘人向侏儒山進犯,被44團3營和天漢支隊1個連擊退。1月28日,李先念乘勝組織13旅配合15旅分兩路向汪步青殘部發起總攻,全殲了敵人,只有汪步青率10餘人僥倖逃脫。2月2日,一股日偽軍進犯沔陽境內的胡家台,13旅旅長周志堅當即率部將該敵包圍,派游擊隊隊長劉正洪帶領隊員化裝成老百姓摸進日軍駐地指揮部,裡應外合,全殲敵人。
2月4日,侏儒山戰役結束。此役歷時兩月,進行大小戰鬥14次,全殲偽軍一個師5000餘眾,擊潰偽軍一個師,生俘偽軍950餘人,成功擊退日軍數次增援,消滅日軍200餘人。侏儒山戰役的勝利,有力地配合了第三次“長沙會戰”,牽制了武漢周邊日軍對長沙會戰的支援,並開闢了川漢沔地區大片根據地。
新四軍第五師的反“掃蕩”鬥爭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後的兩年多時間,是敵後人民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期。日軍為確保其占領區的統治,大規模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和“清鄉運動”。與此同時,國民黨頑固派千方百計地限制、削弱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抗日力量。鄂豫邊區軍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粉碎了日偽頑一次又一次的夾擊陰謀。僅1942年5至12月,五師就戰勝了國民黨頑軍12個正規師、4個保全團、11個游擊縱隊、5個獨立游擊支隊的瘋狂進攻,多次粉碎日偽軍包括萬人規模的連續“掃蕩”。從1943年春開始,日偽軍對鄂豫邊抗日根據地的“掃蕩”更為頻繁。為彌補兵力不足,日軍將投降的國民黨軍改編為偽軍,加強“掃蕩”、“清鄉”的機動力量,並成立偽湖北省清鄉事務局。邊區黨委和五師師部緊緊依靠人民民眾,開展廣泛艱苦的游擊戰爭,連續粉碎日偽軍的春季、夏季、秋季“掃蕩”,表現出中華兒女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
鄂南、襄南抗日根據地的開闢
新四軍第五師組建後,除以主力堅持和保衛鄂中、鄂東、襄西基本根據地外,還根據全國抗戰局勢的變化,向長江、漢水以南擴大根據地,進行以戰略包圍武漢為目的對日攻勢作戰。1942年4月,日軍發動浙贛戰役,為配合國民黨抗日軍隊作戰,五師幾次派遣部隊南渡長江,積極向大幕山區和武漢近郊發展,在武漢以南地區爭取了一塊抗戰陣地。正在鄂南抗日游擊戰爭堅持發展的時候,日軍進犯襄南,襄南失陷。五師立即派部隊南渡襄河,打擊日偽,發動民眾,建立政權,逐漸向洪湖推進,創建以洪湖為中心的襄南抗日根據地。1943年11月,日軍發動常德戰役,五師挺進支隊以襄南根據地為依託,南渡長江,在石首、公安、華容邊界建立了一塊游擊根據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