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為華所著的《新區域主義理論(中國區域規劃新視角)》通過分析和梳理國內外區域規劃理論,反思我國區域規劃研究和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以新區域主義的視角剖析我國區域規劃轉型的策略途徑及其新內涵,探索構建適應我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新概念區域規劃的基本理論框架、規劃模式、實施機制等。此外還從實證研究角度,對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划進行制度性思考,以推進創新我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相應機制和體制。 《新區域主義理論(中國區域規劃新視角)》可供城市與區域規劃師、地理研究人員、政府管理人員學習參考,也可供相關專業師生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新區域主義理論:中國區域規劃新視角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頁數:197頁
- 開本:16
- 品牌: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 作者:殷為華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4138467, 9787564138462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動態
1.2.1 國外研究進展與重點
1.2.2 國內研究進展及不足
1.3 研究架構
1.4 研究內容
1.5 研究方法與特色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特色
2 區域規劃的概念、性質及作用辨析
2.1 區域和區域規劃
2.1.1 基本概念
2.1.2 區域規劃的分類標準及其相應類型
2.2 區域規劃的本質屬性
2.2.1 基本性質
2.2.2 區域規劃與其他規劃的關係
2.2.3 區域規劃與區域政策
2.3 區域規劃的特點和作用
2.3.1 主要特點
2.3.2 功能作用
2.4 小結
3 區域規劃的理論基礎
3.1 區域規劃思想的起源
3.1.1 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
3.1.2 蓋迪斯的生態型區域規劃學說
3.1.3 芒福德的區域整體發展理論
3.2 傳統的區域規劃理論
3.2.1 勞動地域分工理論
3.2.2 地域生產綜合體理論
3.2.3 區位理論
3.2.4 增長極理論
3.2.5 其他區域經濟發展理論
3.3 現代區域規劃的相關理論
3.3.1 可持續發展理論
3.3.2 循環經濟理論及景觀生態學理論
3.3.3 系統理論
3.4 小結
4 新區域主義的綜合研究範式
4.1 從舊區域主義到新區域主義的演化過程
4.1.1 區域主義
4.1.2 區域主義的發展演化
4.2 新區域主義的興起背景及其理論溯源
4.2.1 興起背景
4.2.2 理論溯源
4.3 新區域主義的研究議題
4.3.1 區域和區域功能
4.3.2 區域化
4.3.3 區域治理
4.3.4 治理視角下的大都市區域規劃
4.4 新區域主義的核心論點
4.4.1 多種涵義的區域空間
4.4.2 多層治理的決策方式
4.4.3 多方參與的協調合作機制
4.4.4 多重價值目標的綜合平衡與可持續
4.5 新、舊區域主義的差異對比
4.5.1 區域治理的實施結構
4.5.2 區域成員承擔的責任
4.5.3 區域對外開放的程度
4.5.4 區域化的主題內容
4.6 新區域主義的簡要述評
4.6.1 新區域主義的理論特點
4.6.2 新區域主義的理論優勢
4.6.3 新區域主義的理論局限
4.7 小結
5 已開發國家區域規劃創新的實踐案例
5.1 西方國家區域規劃的發展實踐
5.1.1 發展歷程及特點
5.1.2 主要經驗
5.2 國家案例
5.2.1 德國的空間戰略規劃
5.2.2 英國的區域規劃
5.3 區域案例
5.3.1 跨區域協調的典範:柏林布蘭登堡首都經濟區域規劃
5.3.2 變革的催化劑:弗蘭德斯區域空間結構規劃
5.3.3 新世紀的探索:東京首都圈區域規劃
5.4 小結
6 新區域主義視野下我國區域規劃轉型路徑
6.1 我國區域規劃發展的歷史回顧和現狀問題
6.1.1 歷史軌跡及其成效分析
6.1.2 我國區域規劃發展的主要問題
6.2 加快我國區域規劃轉型的現實意義
6.2.1 貫徹落實國家科學發展觀
6.2.2 促進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6.2.3 有效應對區域城市化與城市區域化的雙重考驗
6.2.4 加快改革區域規劃管理體制
6.3 我國區域規劃轉型的新區域主義視角
6.3.1 新區域主義的方法論啟示
6.3.2 新時期我國區域規劃轉型的總體思路
6.3.3 我國區域規劃轉型的主要策略路徑
6.4 小結
7 我國新概念區域規劃的基本理論框架
7.1 新概念區域規劃的功能作用
7.1.1 增強國家巨觀調控區域發展的能力
7.1.2 促進區域空間的可持續發展
7.1.3 加快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
7.2 新概念區域規劃的理念體系
7.2.1 科學發展理念
7.2.2 主體功能區理念
7.2.3 空間治理理念
7.3 新概念區域規劃的基本內涵
7.3.1 區域觀
7.3.2 政策觀
7.3.3 協調觀
7.3.4 生態觀
7.3.5 倫理觀
7.4 新概念區域規劃的實施機制
7.4.1 互動機制:建構區域規劃全過程的多元主體互動模式
7.4.2 網路機制:形成政府間及其與社會組織的合作夥伴網路
7.4.3 組織機制:設立制度化的區域規劃協調責任主體
7.5 小結
8 實證研究:從藍圖描繪走向集體行動的長三角區域規劃
8.1 長三角地區的空間範圍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8.1.1 長三角地區的空間範圍界定
8.1.2 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態勢
8.2 長三角地區加快區域協調發展的背景和動因
8.2.1 環境背景
8.2.2 主要動因
8.3 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一個重要的規劃論題
8.3.1 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的現實意義、主要目標及作用預判
8.3.2 長三角地區區域協調發展進程
8.3.3 當前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實施的主要困境
8.4 長三角地區新概念區域規劃的特徵及其實施機制
8.4.1 長三角地區新概念區域規劃的主要特徵
8.4.2 長三角地區新概念區域規劃的實施機制
8.5 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