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簡稱GIC),成立於1981年5月22日,是新加坡最大的國際投資機構,其主要任務是管理新加坡的外匯儲備,跨出新加坡國界向海外大舉投資。公司一直被稱為"亞洲最大及最神秘的投資者",目前管理的資產超過千億美元,其規模與巴菲特掌管的投資帝國Berkshire相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 外文名: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
  • 簡稱:GIC
  • 成立於:1981年5月22日
公司介紹,價值觀,子公司,投資,入股首都機場,爭議,歷史,

公司介紹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由於關係到國家利益,公司的管理層、內部結構、管理的資金、在海外的運作以及業績等都諱莫如深。但為了應對越來越大的挑戰,同時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近年來才逐漸露出真面目。成立之初由李光耀親自擔任主席,吳慶瑞擔任副主席,但李光耀依然擔任公司董事長。現任總裁為李一添,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曾被邀請擔任GIC顧問。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投資,包含股票、固定收益證券以及貨幣基金、不動產以及其它特殊的投資項目,其目標是經由穩健的全球投資獲取長期優異的資產報酬,以打敗同產業指數為目標,當然由於這些資金是新加坡的國家資產,所以在投資時必須非常小心謹慎。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價值觀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價值觀是:廉潔、群策群力、精益求精、長遠投資觀以及謹慎決策。

子公司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下轄三家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The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Pte Ltd)、GIC不動產投資有限公司(GIC Real Estate Pte Ltd)以及GIC特殊投資有限公司(GIC Special Investments Pte Ltd)。
總裁陳國枰總裁陳國枰
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
掌管資產管理部門以及企業服務部門,前者負責執行GIC在公開市場的投資操作,諸如股票、固定收益證券以及貨幣市場工具等,後者則提供遂行投資所需的諸如企業規劃、金融服務、內部稽核、風險控管、信息技術、行政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等整合性的服務
GIC特殊投資有限公司
是GIC專門投資未上市公司的分支,為了獲取優異的長期投資報酬,GIC必須讓投資觸角遍布各個領域,包含創業投資、合資、過渡性融資、買斷、垃圾債券以及企業重整等等。
GIC不動產投資有限公司
顧名思義則是掌管GIC不動產投資的分支,經由直接或間接投資世界各地的不動產,該公司已逐漸成為GIC穩定長期投資報酬的重要貢獻者。

投資

目前,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有200多名投資專家,其中新加坡人占60%。現階段,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管理的資產超過了1000億美元,已躋身於全球最大的10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行列。它在世界各地的2000多家公司中有投資,其一半資金投在美國和加拿大,歐洲國家占25%,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占25%。
GIC於1995年即進入中國大陸,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發起股東之一。在台灣,GIC也是其QFII史上最大的投資人之一,其投資遍布上市與未上市公司,諸如宏全國際與台茂開發等。2004年1月,GIC購得台灣《蘋果日報》主要股份。

入股首都機場

通過最近繼續增持首都機場H股股票,2008年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已成為首都機場的最大H股流通股股東。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志忠2008年10月14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的股票一直受到資本市場、尤其是以長期投資為主的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其中就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在較早時候通過二級市場交易購買了一些首都機場股票。2008年5月底,首都機場以每股港幣7.45元價格進行3.13億H股公開配售,GIC就認購了2.5億股。
北京首都機場北京首都機場
到2008年10月為止,GIC持有首都機場的H股約有3.43億股,占到首都機場H股的18.3%,占總股本的7.9%,成為最大的H股流通股股東,也是首都機場集團公司之後第二大股東。
首都機場作為中國機場行業龍頭企業,雖然在短期內因為新擴建資產的投入使用而使折舊和運營成本面臨一個跨越式的增加,但中國整體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航空交通需求持續增長,以及首都機場非航空性業務不斷開發,決定了首都機場未來長期發展前景非常喜人。

爭議

由於公司為非上市公司,雖然負責管理政府資產卻從不公布財務報表、高層管理人員薪資等基本情況,引起一些批評人士的擔憂與指責,特別是李光耀本人依然擔任該公司最高管理職務,引發外界猜疑。 不久前該公司舉行了成立20周年的慶祝活動,逐漸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子公司子公司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雖不是一家掛牌公司,但其財務情況是人們一向關注的。因為該公司管理的是“民財”,是國庫的外匯儲備。政府投資公司的資金都是投入海外市場的,無疑也被許多外國集團視為潛在的大股東。由於政府投資公司總是守口如瓶,所以它一直籠罩在神秘色彩中。不過,畢竟時代不同了,當市場都在講求開放之際,政府投資公司也趁它步入20 歲的時候,儘可能地解除外界對它的種種誤會,擺脫“神秘組織”的形象。

歷史

1971年,美國政府暫停美元轉換為黃金。新加坡那個時期的儲備大部分是英鎊和美元。財政部為轉移焦點,把投資組合改而包括黃金、德國馬克、日元及瑞士法郎。後來,日元在4個月內從360日元上揚至1971年8月時的308日元兌1美元。新加坡現有的貨幣多元化政策便是從這個經驗延用至今。
另一方面,在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時,投資者留意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會議,就像他們今天觀察紐約自動報價股市一樣。當時全球通貨膨脹,大大衝擊了債券和證券投資。幸好,那時候新加坡的儲備大部分是現金和短期債券。
政府投資公司1981年才成立,政府投資公司負責人員的專業背景,主要是通過80年代和90年代的通貨緊縮形成的。
華爾街在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狂瀉。紐約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隔夜暴跌500點至大約1700點。那時,市場充滿恐慌情緒,要拋售股票已經太遲了。因此,政府投資公司決定大舉進入政府債券市場,期待能找個安全避風港和改善流動率。該公司的債券部門人員在亞洲交易時間,趕緊“橫掃”所有可找到的5大工業國政府債券。股市持續受驚,直到美國聯邦儲備局向投資者保證,將為市場提供流動能力。一周后,塵埃落定時,政府投資公司在股票的虧損,大體上已被債券的收益所抵消。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的海灣戰爭,導致石油價格大漲至每桶40美元,而且軍事衝突將維持多久是個未知數。不過,政府投資公司決定把眼光放得更遠,因猜測美國聯邦儲備局將放緩貨幣政策而增持股票。等到炸彈落在巴格達時,股市已收復了所有的失地。 按投資的本質來看,如果在“下注”後,平均取得60%的回報是好事,當然條件為其餘的四成不能是大大削弱實力的損失。亞洲金融危機時,政府投資公司預料到泰銖的問題,但卻沒有料想到這種效應會蔓延到馬來西亞、印尼及韓國。公司的儲備能渡過亞洲金融危機,是因為投資在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的比例很小。該公司大部分的儲備是在發達市場,所以反而從亞洲金融危機中獲利。
華爾街華爾街
步入新千年,一切變化更快、時機更難捕捉。如何在新經濟、新時代站穩陣腳,讓過去種的樹繼續繁茂生長,是該公司面臨的挑戰,也是國際基金經理的挑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