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交通
新倉鎮位於平湖市城東16.3公里,地理坐標東徑121。11`39"和北緯30。43`57"。 本鎮鎮界在歷史上迭有變遷,具體位置缺少資料記載。宋、元時,新倉為集市,範圍大致在今新倉集鎮之內。明、清時,新倉為里、莊,四周情況無資料。民國初期,設新倉區。民國19年時,轄區最大,共轄2鎮23鄉,範圍包括今新倉鎮、全塘鎮、廣陳鎮、共建鄉等的全部或部分地區。今新倉鎮四至:東、北與上海廊下接壤;西界廣陳鎮、共建鄉;南鄰黃姑鎮。南北長-公里,東西寬--公里,總面積--平方公里,平均高程2.8米。 新倉鎮 地處杭州灣北岸,毗鄰上海市金山區,杭浦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處於上海、杭州、蘇州、寧波四大城市的交通中心,相距均在90公里左右,一小時的車程。 航空: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虹橋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均只需一小時左右車程。 公路:地處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岸互通區,是杭浦高速公路從上海進入浙江的第一個出口,是接軌上海的第一站。 鐵路:即將建成的乍嘉湖鐵路和規劃中的江浙滬城市輕軌將使新倉具有良好的鐵路運輸能力。 海運:具有良好的國際通航運輸能力,離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一小時車程,離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乍浦港十五分鐘車程。
名稱由來
為何要名之“新倉”呢?有其“新倉”,那么“老倉”又在哪呢?這得從“蘆瀝巡司”說起。
所謂“巡司”,簡單地講就是管理鹽場。宋元時在海邊都置鹽場。元代在廣陳鎮置“蘆瀝巡司”,後又復置到新倉。至正十三年(1353年)由新倉遷至蘆浦市。明初併入獨山鹽場,改置嘉興鹽運分司。洪武元年(1368年)復置蘆瀝場鹽課司(這司舊時擁有屯堡。嘉靖年間改築小城,為戍守處)。洪武十九年(1386年)移置白沙灣,改名為“白沙灣巡司”。
為什麼要把“巡司”移來移去?這跟鹽場的地點變化有關。鹽場的地點變化卻隨海水的進退有關,因為此地的鹽場大多採用取海水曬制與煮鹽。
古海鹽幅員廣闊,瀕臨大海。看看海鹽古縣治幾經變遷的境況,就知道自古海侵無常。公元1世紀前後我國東部海域發生海進現象。舊志載,約在西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海水浸淹海鹽東境,原在古華亭鄉拓林的海鹽第一個縣治(在今金山縣張堰東南、金山衛城東山陽鄉境)被海潮所淹(其後為“柘湖”),縣治移至武原鄉(今衙前南)。東漢順帝永建二年(127年),第二個海鹽縣治又陷為湖(當湖),湖瀰漫數十里。《後漢書》記載:“今謂為當湖,大旱湖竭,城郭之處可識。”縣治再遷往齊景鄉的故邑山南(今乍浦南)。不久第三個縣治又被淹,東晉鹹康七年(341年)縣治移至今海鹽縣武原鎮東南的馬嗥城。清順治四年(1647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雍正六年(1728年),乍浦天妃宮海塘外十里處海潮縮退時,幾次呈現古遺址,見石鋪街道、商肆、居民住房殘址,觀者踴躍,拾得大量五銖錢及瓷碗、古鏡、井磚等物。五銖錢上有“大泉當五十”字樣,銅秤錘下有“天鳳五年展武縣官秤”九篆字,均為王莽時代遺物,其地即為海鹽故邑舊治淹沒處。海侵無常,使數百平方公里的沃壤和灘涂淪為汪洋,對當地的生聚發展帶來了很大困難。海變的災難也反映在古代的文藝作品、民間傳說及民俗中,乾寶《搜神記》中記載的由拳(古海鹽)陷為湖時老嫗和官吏變為魚的故事、民間傳說中白沃使君躍馬避水、指地救人和三姑入湖為神救人的故事,以及民間所立的白沃廟、三姑廟、霍光廟,都是以大水災為背景。後來本地的大規模水上迎神賽會也與祛避水患有關。
海侵無常,但海退之後又淤漲為田,所以海岸線也在移近移遠。新倉的“秦沙村”、今衙前鎮南的“漲沙橋”這些地名就是“滄海桑田”的一個註腳。關帝廟內有塊清雍正年間所立的石碑,碑文云:“吾里名新倉者貯鹽所也,其水道運鹽河也……元明間古老傳聞瀕海而處,幾飄蕩於煙波者屢矣……嗣後漸漲而東,有漲沙橋者,其址現在,而新倉遂為內地雲。”建國後新倉一地人工開河,翻起的泥土裡常有海生貝殼,有時因沙質土松還會發生塌方事件;鎮北還有一塊地方,當地人習慣叫做“海鹹地”;全塘還有一地名“爛缺口”,也是例證。
宋朝天聖元年(1023年)在廣陳鎮已經設定“廣陳榷場”(管理貿易)。到元代至元年間,又設“廣陳務”和“蘆瀝巡檢司”,說明那時的廣陳鎮已經建有鹽倉。但是隨著海水外退,鹽場也在東移。宋元佑八年(1093年),兩浙路提刑羅適將原設在廣陳的鹽倉移至蘆浦,名之新倉。所以新倉建鎮歷史應從這一年算起。而連線廣陳與新倉的河道,因有裝鹽之船東來西往繁忙運輸,就叫鹽船河。
當然,鹽場的東移,“蘆瀝場鹽課司”也隨之置於新倉。今東小街原叫“司前街”,居民會也稱“司前居民會”,正表明了它的大致位置。至於新倉東的“衙前”集鎮,顧名思義,就是位於衙門之前,不過這衙門是管鹽的衙門,行政上應屬“二級衙門”,但說明新倉之後的鹽場在繼續東移。這是題外話了。
新倉老街在沿鹽船河一岸,還保留著許多原汁原味的古舊民居,高低不一,參差斑駁。面街背河的民居,都依水而建,屋基下的駁石都非常考究,見方的條石,齊整錯列,其間鑲嵌而設的纜繩石鼻,仿佛向人訴說著昔日河運的忙碌與繁榮。從東閘橋到秀龍橋,毗接相連的民居,時有間斷;那間斷處必有石埠,大大小小,樣式不同,各呈姿態。至今還有五六個保存完好的大石埠,造得蠻有氣派,頂面石的圓圈裡鐫刻著美麗的圖案,兩側的壁石上還雕有對稱的花紋。報本橋下的踏埠邊,有塊條石上“星石千年在”的對聯文字,清晰可辨。
這些石埠全都位於鹽船河的北岸,也就是說,新倉老街建在河的北岸。這是因為古人依據陰陽之說,“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陽為福地,所以把民居築集在水北。“瀋陽”、“漢陽”、“洛陽”都是如此,平湖境內全公亭、虎嘯橋、新埭鎮等等大小集鎮也都是如此。
自然環境
新倉鎮地處亞熱帶南緣,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夏冬季季節交替明顯,酷熱和嚴寒期短,境內地域的氣候差異甚小,降水年際變化較小,且時有災害性天氣出現。 四季氣候特徵:由於受海洋水體效應調節,溫度和緩,冬夏長,春秋短。 春季始於4月初,終於6月中旬,歷時73天左右。由於鋒面氣旋活動和冷暖空氣交替頻繁,回暖略遲,變化較多,時有低溫和陰雨綿綿。個別年份4月份下旬還會出現晚霜凍。 夏季始於6月下旬,終於9日中旬,歷時95天左右,為全年最高溫季節。常年6月中旬入梅,七月上旬出梅。8月下旬起至9月中下旬,氣溫逐漸轉涼,但颱風暴雨較多。 秋季始於9月中旬後期,止於11月中旬後期,歷時2個月左右。冷空氣較多,溫差較大,多為秋高氣爽天氣。秋末常有陣陣秋雨。 冬季開始於11月下旬至翌年3月末4月初,歷時約4個半月。多嚴寒少雨雪,受強冷空氣侵襲出現暴冷和霜凍天氣,且易冬旱。最低溫度可低至-5。C。 日照新倉日照充足,為浙江省多日照區,常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052.8小時。日照百分率常年平均46%,最大年份52%,最小年份37%。逐月分布以8月最高,占64%,3月最小,為36%。 輻射量全年太陽總輻射量多年平均109.19千卡/平方厘米。最多年117.04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年95.39千卡/平方厘米。 氣溫新倉地處縣境內陸東北部,由於接近杭州灣,受海洋水體效應的調節,與鄰縣相比,具有冬暖夏涼,溫度和緩,秋溫高於春溫的特點。冬季低溫不低,夏季高溫不高,春季回暖略遲,秋季降溫緩慢。年平均氣溫15.6。C,境內日最高氣溫一般於7月始,30。C的天數平均57.1天,極端最高氣溫38。1。C出現於1975年7月24日。日最低溫度低於0。C的天數年均5.5天。極端最低氣溫-10.6。C,出現在1977年1月31日。 由於受季風等因素影響,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勻,隨季節變化很大,冬半年乾冷少雨,夏半年暖濕多雨,全年降雨天數130天以上,最多為160左右。一年中有三個相對多雨期,即春雨、梅、秋雨;二個相對乾旱期,即伏旱、冬旱。
農業經濟
養殖業以養生豬及家禽而聞名安慶市,近年來年出欄生豬12萬頭,其中達100頭以上生豬養殖專業戶有280餘戶,50頭以上700餘家,占全鎮人均純收入1/4,經濟效益可觀。境內丘陵起伏,山林山地縱橫,總面積5萬公頃,其中松杉竹木林4萬頃,另有成片的酸鹼性土地在PH-6.5,地勢在1 新倉鎮5°—30°的緩坡地及林場總面積7000畝以上,尚待開發種植經果林及油茶,牧場資源豐富,有待開發餵養牛、羊、牧畜,發展前景廣闊。 境中悠悠長河源於風景秀麗的花亭湖,自西向東穿流而過,昔日是水上要道,如今盛產優質黃沙。 礦產資源經探明有珍珠岩、煤、石灰石、硫酸銅、鐵礦石、鐵沙等,皆具有開採價值,有待開發。 2007年我們積極加快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進程,全面加強農村面貌改善,推進城鄉一體化,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新時期“新倉經驗”的內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8%。 一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年初,鎮黨委、政府制訂了關於促進農業新發展的若干扶持政策意見,積極調整全鎮農業產業結構,為發展效益農業和設施農業注入了新動力。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社,目前全鎮共有專業合作社11家。加大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組建,流轉土地面積2845畝,有效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為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努力實現農業向產業轉變。 二是農村環境整治不斷加強。全年完成河道疏浚達41.152公里,保潔116.5公里;完成平廊公路綠色通道改造長度9800米,面積93200平方米,鎮村河道綠化長度10580米;戰鬥村和雙紅村的“綠化示範村”創建成功;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達95%以上,並實行有償收費機制;繼續 新倉鎮加大農村出租房屋周圍環境整治。 三是農村新社區建設有效推進。以開展農村宅基地置換為抓手,全面推進農村新社區建設。原來8個以項目拆遷帶動形成的農民新村在原有基礎上,今年又新征土地進行擴建。同時又確定了13個農民新村集聚點啟動開工建設,確保每個行政村農戶建房都能進新村,共新征土地157畝,辦理養老保險人員87人,基礎設施建設投入700萬元。截至目前,全鎮進入新村置換建房的有114戶。農村新社區生活污水實現整體標準化達標排放,建有社區公園,設全民健身活動場所,使農民兄弟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努力實現農民向居民的轉變。
登全國重點鎮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通知,公布了最新全國重點鎮名單,我市的新倉鎮再次榜上有名,這是繼2004年該鎮首次入選全國重點鎮之後再獲此殊榮。
據了解,全國重點鎮是小城鎮建設發展的重點和龍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於去年下半年開展全國重點鎮增補、調整工作,新倉鎮在市規劃建設局的指導幫助下,積極整理匯總相關資料,努力開展申報工作。接下去,國家有關部委將研究制定加強全國重點鎮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全國重點鎮動態調整機制,指導和支持全國重點鎮建設發展。
此次新倉鎮再次入選全國重點鎮,將對該鎮小城市培育試點發展工作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有利於該鎮產業轉型發展、城鎮基礎配套和生態環境建設,從而助推該鎮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社會事業
平湖市新倉鎮醫院始建於1952年,位於新倉鎮蘆川新街63號 新倉鎮,全院占地20餘畝,建築面積11752平方米,其中醫療用房6598平方米,編制床位70張,院內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備先進,醫療技術力量雄厚,為全省“200強”農村中心集鎮示範衛生院。 醫院醫療技術力量狀況: 醫院現有在編職工66人,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31人,中專學歷23人,副高職稱2人,中級職稱21人,初級職稱42人,二名副主任中醫師在2005年度被評為全國農村基層名中醫。 目前醫院主要醫療設備有東芝TCT300-CT機和500毫安X光機德國產ADCSOL-CR成像系統,東芝NEMIO數字東軟NAS-HF1000型全中文數位化彩操儀、阿洛卡SSC-390B超血球計數、日立7020全自動生化儀,優利特尿液分析儀K+Na+CI-分析儀、德國產血凝分析儀,進口呼吸機、進口手術電刀ZY-9300多功能麻醉機、進口多參數監護儀等一系列先進的醫療設備。 醫院各功能科室簡介: 門診部:臨床科室開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骨科、五官科、口腔科等科以及中醫內、婦科等門診科室,並有特色專科中醫內科、婦科二名副主任中醫師長年坐診。醫技科室開設放射B超檢驗、生化等診療科目,醫院長年邀請上級醫院外科、骨科專家定期來院坐診。 住院部:設三大住院病區,內科病區主要開展心血管、呼吸、神經、消化、內分泌代謝、免疫系統常見多發及危重疑難疾病的診治,外科病區主要開展膽、脾、結腸手術及四肢骨折內固定手術、婦產科病區主要開展剖腹產、難產接生、子宮附屬檔案腫瘤手術、人流、藥流等計畫生育手術,提供婚前檢查,產前產後檢查,優生優育諮詢。 醫院承擔工作: 作為一所農村中心集鎮示範衛生院,把疾病預防、衛生監督、婦幼保健基本醫療等作為農村公共衛生必不可少的服務項目,為農民提供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畫生育技術指導等“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指導下,近年來,醫院注重於加強內涵建設,不斷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堅持“人才興醫、科技興院”方針,切實為地方民眾提供優質、低價的衛生服務而努力。
工業概況
2007年新倉鎮根據制訂的促進工業經濟發展意見,不斷鞏固傳統服裝、童車等產業,積極發展引進機械製造、汽摩配等新興產業,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努力實現多元發展之路,全力做強做大我鎮工業經濟總量。 一是堅持以項目推進為抓手,加大有效投入。重點抓好列入市“五個一批”12個工業生產性項目和鎮重點工業項目27個的推進工作,到年底,項目開工率達到90%,項目竣工投產率達到70%以上,全鎮54個工業投入項目累計完成工業生產性投入4.5億元,比去年增長一倍多,工業經濟總量增長明顯加快,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增長20%以上”目標。工業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10個項目開工9個項目,開工率達到90%。啟動建設車業創業孵化區,為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舞台。 二是堅持以招商引資為突破,開闢新的經濟成長點。我們進一步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在鞏固廣東、溫州、上海三地蹲點招商的基礎上,大力實施“以企引企、以外引外”戰略,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全年契約利用外資3412萬美元,超額完成市委、市政府的年度目標任務,比上年同期增長64.8%;實際到位外資1062萬美元,完成市年度目標任務,比上年同期增長4.2%。引進市外內資6268萬元,完成年度計畫目標125%。 三是堅持以科學發展為前提,狠抓節能減排工作。根據上級有關節能減排工作的要求,我們實行鎮領導掛鈎聯繫制度,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引導督查,列入市重點整治的7個污染物減排項目整改全面完成,污染物減排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 四是堅持以土地利用調查為契機,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作為市政府確定的工業建設用地調查試點單位,我鎮及時組織人員集中時間開展了一次地毯式的調查,全面摸清了全鎮工業建設用地的現狀,發現了企業用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下一步提高企業節約集約用地的總體思路和意見建議,也為全市面上開展這項工作提供了經驗。同時,部分企業積極利用現有存量土地抓技改,真正實現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科技興鎮
認真實施科教興鎮戰略,進一步完善了領導幹部科技目標責任制。加大了科技計畫項目的申報力度,全年列入省級重大專項2項,平湖市級重大項目2項。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大了教育投入和資源整合力度,調整了教育網點,一鎮四校協調發展。幼兒教育得到加快發展,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95.7%,其中學前一年幼兒入學率達109%。成人教育得到了鞏固和發展,自考工作穩步前進。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開展了職工上崗培訓、安全操作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等,全年共培訓人員2411人。
新倉特色
新倉鎮環境優美,民風純樸,有著江南小鎮獨有的水鄉魅力.鎮屬大墩頭古文化遺址。屬原始社會晚期(良渚文化)的古文化遺址。位於三久村3組。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蒐集的標本有夾砂陶斧口沿、夾砂灰陶腹片等陶片,石矛、石鏟、石斧等石器。法華禪寺:俗稱"法華庵"。在新倉鎮北關帝弄北面,離鎮約500米,占地10餘畝。明崇禎間建,前後二殿,住持明正三際重修。該殿雄壯寬廣,夏天期間鎮上居民都去納涼休息、舒適清靜。1954年秋,新倉鄉政府為建禮堂將該寺拆除。1999年,重建投入使用。
近年來,新倉鎮堅持走抓大扶小、多元開拓、外向帶動、工業集聚的路子,工業特色經濟加速發展。2006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3.75億元,同比增長21.23%。行業結構呈現出以服裝、印刷、童車為主導,電器、機械、紡織、潔具等行業為輔助的多元化發展態勢。全鎮有3家企業開展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金健峰休閒服裝獲浙江省名牌產品稱號,天一潔具獲嘉興市名牌產品稱號,一家企業獲嘉興市高新技術企業稱號,二家企業獲平湖市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新倉鎮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2006年全鎮訂單農業生產面積17200畝,實現總產值2002萬元。西甜瓜種植面積2000畝,實現總產值750萬元。小南瓜種植面積1500畝。食用菌生產面積接近500萬平方尺。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社,2006年新增
戰鬥村蔬菜廠、農科站兩家專業生產合作社,全鎮專業合作社達9家。形成了以食用菌、西甜瓜、蔬菜為主導的種植業格局,是遠近聞名的“食用菌之鄉”、“西瓜之鄉”。
榮譽稱號
近年來, 新倉鎮相繼獲得全國鄉鎮企業出口創匯十強鄉鎮、浙江省文明鎮、省教育強鎮、省體育強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鎮、省創建百家農業農村現代化示範鎮等榮譽稱號,是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鎮,也是平湖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示範鎮;鎮黨委多次被浙江省委、嘉興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六好”鄉鎮黨委稱號。
新倉老物事
《嘉興日報》平湖版刊登:
撰稿 鄧中肯 攝影 顧雪鋒
聽鄉人唱《新倉謠》挺有意思:“新倉新倉,好比天堂。南有海塘,北有山塘;西有河墩,東有白漾。胳膊山邊琵琶池,三寺六街十二坊。一派好風光!”新倉本地老居民一副自戀自愛、自我得意的腔腮,溢於言表。這個至今已有916年歷史的古鎮,一直是平湖出東城門最為興隆的鄉鎮,自古就有“東鄉十八鎮,新倉第一鎮”之美譽。古時確有為數不少的名勝古蹟,古籍里就有“新倉十景”的記載。昔日街坊也有“三寺六街十二坊二十四橋三十六弄四十八堂”之說,足見其曾經的富裕繁榮與興旺發達。
蘆瀝浦與蘆川
中國第一大江的滾滾洪水攜帶著大量的泥沙直奔東海,在激動人心的出口處纏綿又繾綣地堆積了新的陸地。根據三角洲開發階段理論,三角洲的“上游”往往地勢較高,適宜於人類定居,開發就較早,其次是“中游”,再次是“下游”。處在這個“下游”之地的平湖,位於長江三角洲臨海的邊緣、圈屬於太湖流域,因淤漲海退而形成了大量的田地。空闊的蒹葭圍地也吸引了眾多尋找田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氏族。
應該說,秦漢時期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還相當落後,包括現在的海鹽、平湖,金山、奉賢、南匯一帶更為落後。秦始皇統一中國,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會稽郡置縣二十六,其中一縣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即稱“海鹽縣”。直到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把原海鹽縣東北境的武原、齊景、大易、華亭四鄉析出建新縣,取“湖平似鏡”,名之“平湖”。新倉原屬武原鄉,所以至今殯喪做道場奏班稟報地址時仍說是“武原鄉”。
??古時武原鄉一帶為蘆瀝濕地,就像《詩經》里描繪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個景況。蘆瀝濕地上布滿縱橫交錯的泄水河道,但更多的是一片茫茫的蘆葦。當然,還有較大的河流,蘆瀝浦就是一條非常重要而著名的泄水河流。
據顧祖禹《讀史方輿》記載:“蘆瀝浦,在縣東北三十八里”,“縣北境之水,悉匯於此,有蘆瀝鹽場”。說到“蘆瀝浦”,就必須提及“東江”。
東江約在唐代即已湮廢,歷史上將東江、松江、婁江合稱“三江”。據考證,松江由太湖流出,在今江蘇甪直以西、澄湖以北古三江口,一分為三。南派即東江(一稱“上江”),南下流入白蜆湖、小湖,約在今澱山湖一帶。從白蜆湖、小湖流出後稱為“谷水”。下游各書記載不一,大致主流一支在今海鹽縣澉浦入海,一支在今上海市金山縣小官浦入海,另一支就在今平湖縣東蘆瀝浦入海。小官浦相當於現在的張涇河,但澉浦早已不存,其入海口一段相當於現在的長山河出海處一段,只留下“澉浦”這一地名。蘆瀝浦也早已湮廢,但同樣留下了“水口”(獨山東)這一地名;“水口”即蘆瀝浦之水的出海口。
因為有蘆瀝浦一河,所以鹽場就名之為“蘆瀝鹽場”;因為有蘆瀝鹽場,所以集市就名之為“蘆瀝市”。就因為蕩漾著欸乃櫓聲的河岸上那痴情的一排排蘆竹蘆葦,就因為種滿希望的田野上那坦蕩的一馬平川,所以站成了一個滄桑的名字——蘆川。新倉在明清時又名“蘆川”,至今在新倉中大街還有一條弄堂,名為“蘆川新弄”。很像是一塊記憶斑駁的門牌,永久地釘在新倉人飽經風霜的額頭。
應家弄、姚家房子與陸家房子
新倉古鎮上的老房子很多。老大街南側的房子大都不大,因為臨河而建就沒有多大的空間,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些駁石和石踏埠;但是街北的小弄堂里舊時掩藏的名堂就多了。
最近我兩次去尋訪那些老弄堂,發現年份上百年的古宅已經留存不多,現在沒有坍廢的也已經破落不堪,岌岌可危。倒是東大街的朱家弄,其東側的一長溜牆壁仍然保存完好。底部三陂黃褐色的石基非常顯眼,似乎還記錄著東鄉新倉曾經的富裕與氣派。金家弄原本也有幾棟大戶人家的庭院,可惜都已廢棄,只看到牆角跟隨意擱置的圓石礎。以前造房子,先打好地基;再在地基上擺礎,在礎上再立木柱。“基礎”一詞的引申義即由此而來。“礎潤雨”,新倉人懂得察看石礎是否濕潤,就能推知老天是否要下雨了。
西大街的荷葉弄大概是新倉鎮上最為“捉襟”的小弄堂了。說它“捉襟”,是因為很小,很狹窄,裡面卻很進深。
江南古鎮上的發達人家,都肯定要構築庭院,又都肯定要藏富,所以上規模的私人住宅,一般都縮結在弄堂的深處。新倉為東鄉第一大埠,自然就有不少富綽人家。第一次去時路過應家弄,但沒走進去,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發現。第二次去時,一位老嫗自告奮勇帶我去看。原來應家弄里深藏著一所老房子,年份在百年以上,上下兩層,前有天井,後有庭院。令我驚詫的不是它的規制,而是它的女兒牆。不知房屋先前的主人出於什麼構思,也不知出於哪方高人之手,竟把那女兒牆建得如此美輪美奐!在那高高的西牆之上,鑲嵌五件四方的雕刻作品。五幅飾品因牆勢而置,圖案各不相同,龍鳳花卉、盤蝠威虎,栩栩如生。雖已有破損,但依舊玲瓏生動。這是我去新倉鑽弄堂的最大收穫。
鹽船河南岸現有兩座房子還是值得一提的。一是西小街的姚家房子,也是大戶人家的住宅,解放後做過鄉政府,後來又成了鎮政府的食堂。它的外牆至今保存完好,石庫門絲毫未損,但牆內已面目全非。二是東小街的陸家房子。這是建於1935年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中有天井,且有迴廊,可看作小型的跑馬樓。舊時新倉有好幾幢跑馬樓,但均已拆除。這座樓房幸虧在上世紀50年代被充公,被闢為“新倉地區醫院”竟得以保留下來,不然也有可能被“破四舊”破掉。但幾經滄桑,現已被改變了原來的面貌,東牆已被用水泥重新裝修過,天井裡的條石也已殘缺不全。有意思的是,南門口邊上的白牆上,上個世紀60年代為配合治療血吸蟲病宣傳的紅漆字依稀可辨,西牆上還寫有毛主席的詩詞《送瘟神》。
歷史名人
陸維釗(1899—1980)
南京高等師範文史地部畢業。曾在
聖約翰大學、
浙江大學、浙江師院、
杭州大學任教。精書法,擅山水、花卉、治印,是我國現代高等書法教育的先驅者之一。陸維釗晚歲書法,溶篆、隸、草於一爐,圓熟而精湛,凝練而流動,所創結體人稱“陸氏蜾扁”,在書壇獨樹一幟,蜚聲海內外。著有《中國書法》、《全清詞鈔》、《書法述要》、《陸維釗書法選》、《陸維釗書畫集》、《陸維釗詩詞選》等。
許明清(1918-1946)
原名陳玉虹,浙江省平湖縣新倉鎮新廟鄉杉青港村人。
15歲就讀嘉興市國中後,開始受到革命啟示。至1937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人校不久便聆聽了周恩來的演講,周對抗戰形勢、前途的精闢分析,加深了他對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的認識,即參加革命。1937年9月,受中共組織委派,入第一期應城湯池農村合作訓練班學習,結業後分到京山縣工作,以農村經濟合作指導員的身份在京山深入農村,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1938年4月4日,在京山縣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冬,任中共京山縣向家沖區委書記。期間,積極開展地下活動,發展中共黨員,創建應城抗日游擊司令部軍醫院。
1939年,任中共應城礦區區委書記。1940年,任中共應城縣委組織部長。1943年夏,任中共
漢孝陂縣委書記兼縣長。抗日戰爭後期,中共鄂中地委、行署建立,地方武裝擴編。同時有了學校、醫院,這些單位所需經費、物資、醫藥器材,主要依靠漢孝陂地區的財政收入供給。在極其惡劣的形勢下,許明清同饒明太、朱道平等縣委領導一起在敵人 300多個據點中穿插游擊,為地委機關、部隊、學校、醫院籌集資金,並多次冒著風險到日寇占領的武漢購買醫療器械、藥品供應部隊。
1945年10月,調任鄂中專署副專員。
1946年夏,隨中原部隊突圍。7月,江漢軍區及獨立旅由文敏生、羅厚福率領,從安陸桑樹店出發向鄂西北急進。在軍情緊急的關鍵時刻,許明清率隊斷後,阻擊敵軍追擊,破壞鐵路,阻滯敵軍行軍速度,掩護主力部隊突圍。
1946年7月14日,許明清所在部隊解放竹山城,隨後開始建立新的根據地。組建了中共
竹山縣委、竹山縣人民民主政府,朱正傳任書記,許明清任縣長。在北門坡廣場召開民眾大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拿出部隊軍餉作為無息貸款給窮苦人民買糧食,發展生產,重建家園。不久,敵185旅尾追而來,敵新編第10師師長羅廣文又領兵進駐竹溪,其第10旅旅長谷炳奎抵保豐,對竹山縣城構成夾擊之勢。羅厚福率主力部隊奉命西進,8月中旬,又向房縣轉移。縣委機關被迫轉移南部山區組建中共竹南縣委,許任書記,以六房溝為中心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政權組織。
1946年9月,竹南縣委被襲,許率部突出重圍奔赴房縣找地委匯報工作。地委決定 仍由許明清重返竹南收容失散人員。在返回途中因叛徒出賣,在房縣中壩麥浪坪被捕押解到竹山縣城。敵人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許堅貞不屈,視死如歸。10月10日午夜,被國民黨軍谷炳奎部活埋於竹山城西走馬崗,時年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