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人生》主要描寫了一個叫奧斯曼的上耳其大學生從同學嘉娜那裡發現了一木神奇的書《新人生》,閱讀那本書改變了奧斯曼的生活和世界。
作品鑑賞
書中的強大力量摧毀了主人公的舊的自我世界,然而,新的人生卻尚未尋得,因此,主人公困惑並迷茫。書中永遠都關乎一場旅程。主人公見到某個目光一路追隨著他,讓他想追尋。文中反覆出現了人物對於《新人生》這本書的凝視,閱讀和機械的抄寫。表面上看來是文中的主人公是在凝視著在《新人生》這本書,而書中散發出來的光其實是一個強烈的隱喻,暗示著書中所代表的價值觀對於讀者的凝視。期間,主人公在完全折服於那本書描述的世界之後,在黎明前的微光中,看見死亡以光芒萬丈的天使形象現身並見證了自己的死亡。這段簡短的文字其實包含了大量的隱喻。死亡是自我舊的主體意識的死亡,而死亡的天使形象又和西方的基督教傳統相關。基督教理論中天使是上帝的使者,來救贖塵世的人類。這裡暗示了書中的理論其實就是西方的價值觀念,而且是以一種救贖東方的形態出現的。這時,主人公隨著自我的死亡,誕生了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個他者的特性就是主人公要追尋的目標。然而,隨著主人公的喪生,帕慕克似乎在暗示我們,一味的拋棄傳統或者固守的回歸都不是解決的途徑。這似乎也是對於土耳其民族身份的寓言。
帕慕克的小說從來都像是寓言體小說。小說中的人物或事件都只是載體,作者真正想表現的是故事所闡述的寓言或事理,借具體喻抽象,使深奧、抽象的道理用簡單、具體的故事或人物表現出來。所以,小說中的人物往往都不是一個個具體的個體,而是一個象徵,一個符號。對於小說中的人物,帕慕克沒有進行詳細地外貌描寫,使讀者對人物只有一種概念化的印象。小說中沒有直接描述主人公的外貌。只在第二章,對穆罕默德進行簡短描寫時,讀者才間接地了解些主人公的外貌特徵,“他和我一樣蒼白、高瘦、又憂愁、出神、帶著倦容”,更為誇張的是作者一直沒有透露主人公的名字,直到小說後半部分第十三章,“冒牌奧斯曼回答道,渾然不覺一片嫉妒的烏雲己浮上正牌奧斯曼的眼帘”,讀到這裡讀者才知道了男主角的名字是奧斯曼。而在《新人生》中作者主要通過主人公的個人意識展開整個故事,通過主人公的意識活動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小說主人公外在信息的匱乏,與思想意識的極端具體形成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覺到,貫穿整個小說的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而是外形模糊,而意識豐富的靈魂或是魂魄、這些人物更像是一個個的符號、這些人物模糊不清,神秘莫測,行蹤也是捉摸不定。這就更增加了小說的神秘色彩使小說像是籠罩在迷霧之中。
出版信息
書名 | 作者 | 譯者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
新人生 | 奧爾罕·帕慕克 | 蔡娟如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7-07 |
作者簡介
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06.07~ ),土耳其作家。出生於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堡科技大學主修建築。200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已經被譯為40多種語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