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幹縣古橋有:惠政橋、維摩橋、通津橋、坑口橋、通遠橋、陳家橋、上廟橋、城田廊橋、筠水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乾古橋
- 位置:新幹縣金川鎮老湄湘河上
- 俗稱:大石橋
- 長:48.05m
- 寬:7.13m
惠政橋 位於新幹縣金川鎮惠政路北端的老湄湘河上,俗稱大石橋,該橋為三拱石橋,長48.05米,寬7.13米,矢高1.82米,面積144平方米。兩側築有欄桿。拱長3.2米,矢高1.82米。據清同治《新幹縣志》記載:該處原為木橋(始建時間不詳),因“春夏瀑溢,壅不能洩(泄),橋輒就圮(損毀)”,至宋代改建為石橋,橋高47尺、闊28尺、長21丈,橋上建有涼亭,橋兩側建有欄桿。據橋中拱石上刻字記載,宋元祐八年(1093)6月改建此橋,紹聖三年(1096)中秋竣工。宋元符三年(1100),宋代大文豪蘇軾在儋州遇赦北歸復職,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春,與新乾籍文友謝民師相約,途徑新淦,新淦縣令張古特邀蘇軾題書橋名,蘇軾當即乘舟於中拱石上親書“惠政”二字。後歷代多次重修,現存橋身為清乾隆四十年(1775)秋重修。橋身基本完好,大部分保持原狀,惟長亭和欄桿不復存在,20世紀70年代橋面改為水泥路面,橋兩側邊沿各豎17根高0.96米和3根高3米的鋼筋水泥柱。惠政橋一直是新乾歷史上南來北往的重要橋樑,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2006年12月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維摩橋 又名“姨婆橋”。位於新幹縣桃溪鄉城頭行政村城頭村東1公里處,橫跨於拜石下溪與條溪的匯合處,為三孔兩墩卷拱石橋。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主橋全長30米、寬3.7米、高5.28米,北端引橋8米、南端引橋100米。橋面用長1.3米、寬0.33米、厚0.14米的紅岩石與石灰泥漿粘合壘砌,中間以條石鋪設,在條石與紅岩石之間又縱設條石各一塊。三橋孔跨度各為12米,分別用長1.4米、寬0.33米、厚0.33米的長方形紅岩石卷砌而成,兩墩均呈船形狀,東端略尖。橋北端還砌有一米見方的溢洪涵洞。整橋較穩固。於1984年3月13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通津橋 位於新幹縣界埠鎮長排行政村長排村,為三孔石橋。始建於明天順六年(1462),成化元年(1465)十一月竣工,其後歷有維修。橋長28米、寬4.38米、高4.45米,橋身用長0.7米、寬0.4米、厚0.22米的長方形麻石重壘相貫。中間建有兩個石墩以破水勢。該橋歷史悠久,對研究該村的交通、經濟、農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984年3月13日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坑口橋 位於新幹縣界埠鎮坑口行政村坑口村。橫跨在一條寬約24米的坑裡溪上,明天啟七年(1627)修建。橋長26米、寬4米、高2.2米,面積106平方米。石質,初為木橋,清道光四年(1824)改修石拱橋。南北向,鹹豐七年(1857)重修橋面,鋪以長方石板。歷來為新幹縣城過贛江往荷浦、三湖的必經之道。1984年3月13日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通遠橋 位於新幹縣金川鎮惠政路中段的新湄湘河上,俗稱小石橋,始建於明天順元年(1457),後兩次被洪水沖毀,改設木橋以維交通。嘉靖元年(1522)改修石橋。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春又被洪水沖毀。嘉慶元年(1796)又重修,橋長17.5米、寬5.8米、高15.2米,橋面均用長0.82米、寬0.35米的麻石板鋪成。建國後幾經整修,現鋪設水泥橋面。
陳家橋 陳家橋是一座青石柱架橋,位於新幹縣大洋洲鎮程家行政村陳家村,跨陳家渠而建,修建於清代,東南向西北走向,是通往清江的古道。橋全長19.88米,寬1.3米,矢高4.2米,面積26平方米。橋面由三塊石板並排鋪設,共用18塊(兩塊青石板中間夾一塊麻石板平鋪),每塊青石長3.07,寬0.43-0.47米不等,厚0.12米,麻石寬0.35米。橋面石板銜接處,用青石板托墊,共用5塊,略寬出橋面各約0.4米,橋柱三根成“/—\”形,總計15根,六跨石板橋,其入水部分直接卡於水中松樹上。橋兩側用多塊青石板壘砌成蹾。西北側橋柱刻有“乾隆十七年壬申歲冬月濂溪重修”字;橋頭略偏左側修建有“三元亭”涼亭供路人休憩。整橋簡單穩固,採用榫卯結構修建,有確切紀年,境內鮮見。對該村的交通、經濟、農業起一定的作用,其橋樑建築工藝獨特,對古橋史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上廟橋 位於新幹縣大洋洲鎮鄧家陂行政村鄧家陂村,跨鄧家渠而建,建於清代,東西走向,是通往清江之道。橋長12.4米,寬1.2米,高4.1米,面積15平方米。橋面由三塊石板並排鋪設,共用15塊。單體條石長寬不均,托墊擱板總計4塊,各寬出橋面0.32米不等。橋柱8根,中間有3根為麻石,余為青石。兩側橋墩用青石板壘砌。全橋採用榫卯結構修建,橫亘於背後渠上。橋體較穩固,保存尚好,其修建工藝獨特,對古橋史研究有一定的價值。
城田廊橋 位於新幹縣七琴鎮城田行政村城田村,跨城田渠而建,是通往七琴街之道。建於清代,為三拱廊橋,南北走向。瓦項,磚柱8根,2個船形礅,岩石壘砌。橋全長24.7米,寬4.43米,通高8米,建築面積110平方米。橋面以水泥鋪墊。橋拱淨跨為5.8米。橋兩側均設拱形門,寬1.46米。整體較穩固,橋體部分進行過改建。
筠水橋 位於新幹縣城上鄉竹溪行政村竹溪村,跨竹溪陂而建,是出村之道。為廊式橋。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東西走向,磚木結構。橋長44.8米,寬3.5米,高7.5米,建築面積157平方米。4個石墩用紅質巨石砌成,每墩長6.5米、寬1.8米、高5.7米,墩上部如鯽魚背狀。橋面以木板平鋪,橋上建有木質長亭閣,似水上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