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美術編年史

新中國美術編年史

新中國美術編年史分為繪畫和書法兩卷,主要介紹1949年-2014年以來國內優秀藝術家和新生代藝術家,通過這些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和思想脈絡,來展示新中國成立後藝術類的不斷演變和發展的過程,展示新中國美術創作與研究方面的一些成就。

基本介紹

  • 書名:新中國美術編年史1949-2014 
  • 作者:劉國清
  • ISBN:978-7-5140-0727-5
  • 類別:美術史、書法史
  • 頁數:582
  • 定價:1960元
  • 出版社: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8
  • 裝幀:精裝
  • 開本:29 × 21
主要介紹,主要內容,出版背景,

主要介紹

新中國美術編年史分為繪畫和書法兩卷,1949年-2014年以來國內優秀藝術家和新生代藝術家,通過這些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和思想脈絡,來展示新中國成立後藝術類的不斷演變和發展的過程,展示新中國美術創作與研究方面的一些成就。在現代美術史上,湧現出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吳冠中等藝術家,他們創作了一大批具有不朽藝術魅力和深遠歷史意義的經典作品。可以說,他們的作品不僅是收藏市場的寵兒,而且其創作風格影響和改變中國美術教育的方向,對美術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當然,新中國美術與古代、近代美術一樣,其意義和價值都是複雜的,社會各界對此也是或讚美、或批判,褒貶不一,態度迥然。但我們的初衷是本著尊重歷史的態度,讓大眾理解、感受和欣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優秀美術作品這個原則進行編輯的,誠望得到諸君指正。希望通過本書的出版發行和相關宣傳推廣活動,增強藏家及諸多美術愛好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使更多的讀者進一步了解新中國美術發展的光輝歷程。

主要內容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美術在體制建設和形象建構方面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延安、解放區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和經驗,開始在新中國的美術歷史中發揮作用。
新中國成立之前(1949年7月2日)第一次全國文化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出席了大會並作了重要講話,強調了自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來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它對指導新中國美術創作的重要性。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組織上以解放區的藝術家為主體,並在他們的領導下,對一些從事美術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學者,以及堅守傳統、以賣畫為生的藝術家進行了重組,並讓他們在相應的文化機構進行創作研究。
在美術體制和機構建設上,政府相繼成立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和各地分會,重組了各地美術學院,建立了大眾圖畫、美術出版社,創辦了《人民美術》等期刊。體制機構的建設和重組,從根本上講是為中國共產黨有效地管理、控制和分配藝術資源,宣傳黨在意識形態方面的政策,為實現相應的社會目標服務的。所以,確立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指導地位和中國共產黨對文藝的絕對領導,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美術體制建設的重要任務,新中國美術也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向前發展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成立了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北京國立美術學院(現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國畫院等美術教育和美術研究創作機構。
1966年《五·一六通知》以後,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就像“文革”的名稱所表明的那樣,這次革命是以意識形態、思想觀念、文化屬性為準線劃分階級、敵我、新舊的,同時,這一標準也是在文化、政治領域奪取重新分配權力的重要依據。“文革”美術,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其作用是為這次革命劃清敵我提供形象依據,樹立工農兵的主體地位,從而使現實的階級鬥爭合理化,並推動其發展而服務的。根據10年“文革”歷史發展的特徵,“文革”美術可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66年至1969年;第二階段,1970年至1976年。如果從創作主體的身份對這兩個階段進行劃分的話,我們可以把第一階段稱為“紅衛兵”美術時期,把第二階段稱為“工農兵”美術時期。
從1976年到1979年,是新中國美術向改革開放的過渡與轉換時期。作為過渡時期的美術工作,它表現為“文革”美術模式的延續和運用、藝術對政治反應的直接性,以及表達問題的直接與淺近等特徵。同時也呈現出從歌頌到暴露,從讚美到批判的轉換。在體制方面,美術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復、各種美術機構的重新啟動、專業美術刊物的復刊創刊,以及為受到迫害的藝術家平反、恢復名譽、重新安置工作等都預示著新時期美術改革開放時代的到來。
21世紀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美術界邊界開始變得模糊,進入了一個更加複雜的新階段,也突顯出了藝術現象的多樣化,導致部分藝術工作者價值觀錯亂,立場和觀點都有了多重性,有人將這種現象稱為藝術界的“碎化革命”。這種革命,主要因為近年來西方油畫、當代藝術 、抽像藝術,甚至行為藝術等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得到了市場的關注,傳統美術工作者將之前的“筆墨之爭”,轉向了守住中國畫底線筆墨的主張。跨越和固守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維護、恢復和固守藝術邊界的趨勢也與日俱增。因此,有人認為“固守”有利於傳統文化的發掘和繼承,也有人則認為“突破”更有利於傳統文化的改造和更新,在固守邊界和突破邊界兩極之間保持適度的平衡,追求“和而不同”也就成為很多美術工作者的這中態度。

出版背景

在悠悠歷史長河之中,充滿智慧的中國先民創造出自己的美術文化,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獨立於世界藝術之林,讓我們中華兒女為之驕傲與自豪,並將滿腔的衷愛化作不竭的創造力。在現代美術史上,湧現出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吳冠中等藝術家,他們創作了一大批具有不朽藝術魅力和深遠歷史意義的經典作品。可以說,他們的作品不僅是收藏市場的寵兒,而且其創作風格影響和改變中國美術教育的方向,對美術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前三十年文藝為政治服務,藝術創作受到了極大的扼制;後三十年藝術創作自由度提高,受西方觀念影響,藝術呈多元化發展,本土藝術品投資市場逐漸形成,深刻影響藝術未來走向。為引領藝術潮流,推動美術發展,我們將1949年至2014年在業內頗具影響、有代表性的部分藝術家作品選編成集——《新中國美術編年史1949-2014》,通過分析、梳理每位藝術家不同的創作風格與思想脈絡,全方位地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美術創作與研究取得的成就。
《新中國美術編年史1949-2014》一書,選編的是新中國成立至今的優秀美術作品,並按年代劃分為“1949—1966”、“1966—1976”、“1976—2000”、“2000—2014”四個歷史階段,將每個階段的美術發展、現象和美術思潮作了回顧和介紹,也濃縮了幾個階段人們不同的時代激情、理想和願望。書里引用了大量的圖片資料,真實地介紹了發生在新中國美術界的各種事件,並選取不同類別的繪畫藝術和書法藝術來描述新中國美術的發展歷程。這不僅是新中國成立65年來人們對社會理想、政治覺悟、視覺藝術的理解與敘述,更是幾代中國人最重要的集體記憶的回放。
當然,新中國美術與古代、近代美術一樣,其意義和價值都是複雜的,社會各界對此也是或讚美、或批判,褒貶不一,態度迥然。但我們的初衷是本著尊重歷史的態度,讓大眾理解、感受和欣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優秀美術作品這個原則進行編輯的,誠望得到諸君指正。希望通過本書的出版發行和相關宣傳推廣活動,增強藏家及諸多美術愛好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使更多的讀者進一步了解新中國美術發展的光輝歷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