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紀錄片《新三峽》是國家宣布三峽工程整體竣工後,全球首部全景展示“三峽之新、三峽之變、三峽之美”的影像作品。通過影視方式展示三峽工程建設、運行的輝煌成就,展示三峽庫區及中下游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風貌、新景觀、新氣象;以三峽工程為代表,廣泛宣傳我國水利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從《壩》《水》《山》《人》《景》《城》《夢》七個方面,用鮮活的場景、真實的數據、感人的故事,構成了一幅立體的新三峽全景圖。
分集劇情
第1集
作為長江的新地標和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大壩?它的功能到底有多神奇強大。這座凝聚了中國人百年治水夢想的大壩給下游的百姓和中國人帶來了什麼。為什麼它被譽為“人民的大壩”、“生命的大壩”。本集片子從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切入,讓你在故事中感受到科學與輝煌,在求證中體味到三峽大壩帶來的福祉與變化。作為開篇之作,本集可謂氣勢磅礴,起伏跌宕,將三峽大壩、三峽工程的偉大意義講得透徹而感人。
第2集
今天,三峽的水變了。庫區水位變高,水面變寬,水流變緩,曾經的急流險灘變成了高峽平湖。如此巨變之下,人們不禁發出疑問:三峽的水生態情況到底怎樣。幾十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為保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做了些什麼。過去洪水肆虐的長江,如今為何被譽為“國家水資源銀行”。本集通過科考、紀實的表現手法,讓觀眾客觀、真實地感受到三峽水生態的現狀與遠景,展現出一個綠色、生態、和諧、美麗的新三峽。
第3集
隨著庫區水位的大幅上升,三峽的地質、氣候等生態情況有沒有改變?千百年來生存在三峽兩岸的那些珍稀物種,如今經歷了怎樣的生存考驗。水位的升高對三峽的庫岸、滑坡、地質、地震到底帶來了哪些風險。本集採用科考、紀實的表現形式,將鏡頭對準三峽的山水自然、草木生靈和守護那一方靈山秀水的人們。通過生動的故事,在回答人們對三峽地質、氣候和陸生生物關注的同時,將三峽人與大山的情感、眷戀、責任講述得深沉感人。
第4集
為了一個國家的治水夢想,130多萬人搬離故土,重建家園。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那些為三峽工程做出巨大犧牲的百萬移民都去了哪裡。現在過得好嗎。他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哪些改變。三峽人特有的民俗文化、鄉音鄉情是否還能得到傳承。本集從象徵著三峽人精神性格的黃葛樹切入,將三峽移民落地生根、堅韌不拔的性格藉助黃葛樹的生長特性生動地展現出來。在關切與思辯中用鏡頭背後紀錄片人的情感與溫度,傳遞出濃濃的人性關懷。
第5集
本集採用旅行科考紀錄片的方式,全程跟蹤記錄考察活動,並以老攝影家的真實故事為線索和參照,通過新舊照片的對比和見證,來展現三峽景觀在國家保護、遷建後的蝶化新生與滄桑變遷。雄奇險秀依舊在,高峽平湖樂逍遙。如今的三峽江如玉帶、城若明珠,新三峽出現了很多新景觀和新的地域文化,讓美麗的三峽又多了幾分神秘和浪漫的時代色彩。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導演楊書華從小生活在長江之畔,對長江有很深厚的感情。1992年,第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1994年,三峽工程動工以後,整個庫區的人文生態、社會、城市等方方面面,都在搬遷過程中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對楊書華產生了觸動。他意識到,這個過程中,肯定有很多以前的景象要消失。這些東西消失之前,自己必須要通過影像把它記錄下來,讓更多觀眾知道它。
更重要的是,在拍攝《中國三峽》的過程中,楊書華發現三峽蘊含了太多有趣的故事。一部紀錄片根本無法給觀眾講完這些故事。於是,在原國務院三峽辦(現合併於水利部)、湖北省政府、重慶市政府、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和中央新影集團的支持與幫助下,楊書華和他的團隊再次把鏡頭對準三峽,就有了《新三峽》。
拍攝過程
自2012年啟動以來,《新三峽》分成多個攝製組長期蹲守在三峽庫區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攝和採訪,為了讓觀眾真切感受大壩成功攔截巨大洪峰的驚險過程,攝製團隊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對長江主汛期的兩次洪峰過壩進行了全程拍攝。為了求證三峽大工程帶給百姓的滄桑巨變,攝製組又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戶家中,不辭辛勞地用鏡頭捕捉著一幕幕三峽移民的勞動之美,記錄下了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庫區新生活。
主創團隊
出品人 | |
---|
總監製 | |
---|
總策劃 | |
---|
監製 | |
---|
總協調 | |
---|
總導演 | |
---|
總撰稿 | |
---|
總製片人 | |
---|
視效總監 | |
---|
藝術顧問 | |
---|
攝影指導 | |
---|
文學顧問 | |
---|
製片主任 | |
---|
攝影 | |
---|
航拍技術 | |
---|
技術 | |
---|
燈光 | |
---|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發行信息
宣傳活動
2014年11月19日,紀錄片《新三峽》開機儀式在中央新影集團標準放映廳舉行。2015年10月20日,國務院原總理,全國人大原委員長李鵬同志接見了劇組主創人員,了解和關心了《新三峽》項目的創作情況。2020年12月15日,時任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明清、副秘書長游賢勇等在中央新影國際傳媒審片室,審看了紀錄片《新三峽》。
2022年11月16日,紀錄片《新三峽》首播儀式在北京舉行;同年11月24日,在《新三峽》央視首播結束,《新三峽》總導演楊書華攜攝製組全體創作人員,向一直指導幫助《新三峽》創作的所有參與的人感恩致敬。
播出信息
製作單位
播放量
《新三峽》在央視紀錄頻道晚間檔首播,收視率比2021年時段均值提升49%,收視份額為0.735%,較2021年時段均值提升39%。截止2022年11月27日《新三峽》二輪網路和社交媒體傳播已超過了3000萬的播放量和點擊率。《新三峽》自11月16日舉行央視開播儀式以來,關於《新三峽》的話題客群觸達人數8000多萬人。
作品評價
《新三峽》對三峽的紀錄,不是簡單的線性流向,而是飽含人文關懷的上下求索。按三峽流經地理空間進行梳理敘事,固然是一種討巧的敘事結構,但《新三峽》對三峽“新、變、美”的探尋顯然不滿足於地理空間,而是發散到了三峽的山,三峽的水,三峽的人,三峽的城,最終在山水人文中提煉出三峽的精神。這種上下求索的主旨,首先充分體現在《新三峽》紀錄片的一字標題中。七集紀錄片,一集一字,壩、水、山、人、景、城、夢。前六字為實指,一字統領全章,著眼新三峽一處之風貌工筆;最後一字則為虛指,一字統領七章,鏡頭拉遠,前六章刻畫的新三峽圖景拼湊成一幅氣勢磅礴的新三峽整體畫卷,令人驚嘆三峽新面貌之餘又邀請觀者共同對三峽精神、新三峽發展前景進行思考和想像。(光明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