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鼎盛時期是50年代,導演了根據美國作家T.德萊塞的小說《美國的悲劇》改編的影片(Place in the Sun,A )《郎心如鐵》 (1951),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1953年導演的西部片《原野奇俠》,使他獲得當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的撒爾伯格紀念獎。1959年導演《安妮少女日記》1951年的《郎心如鐵》和1956年的《巨人傳》榮獲兩次奧斯卡最佳導演金像獎。1955年就任美國電影科學藝術學院會長。他還得過大衛葛雷菲斯獎、亞溫達爾巴克獎,為影視界做出極大貢獻。
1922年,George Stevens的父母結束了各地的巡迴演出,回到家鄉,並考慮進入電影行業,他們很快適應了電影業,George Stevens的父親Landers Stevens在很多著名的影片中擔任角色,這些影片包括《小凱撒》 Little Caesar (1931),《公敵》 The Public Enemy (1931) 和《公民凱恩》 Citizen Kane (1941)等。
同一年,17歲的 Stevens成為環球公司(Universal)的攝影助理,兩年後也就是1923年,他獨自擔任影片Roughest Africa 的攝影師,這部影片的主演就是著名的喜劇搭檔Laurel 和Hardy ,Stevens顯露出傑出的攝影技巧,Laurel 和Hardy的多數喜劇片(包括無聲片和有聲片)都出自Stevens的攝影。他的美學觀念得到了發展,在1933年以前(28歲以前),George Stevens已經為60部電影擔任攝影師,幾乎都是喜劇短片和短西部片。
1944年至1946年他在通訊部隊 (the Army Signal Corps)服役,拍攝了包括諾曼第登入的一些紀錄片。他的影片格調低沉,曾受到評論家的非議,但是也有人大加讚賞,認為他以人文化的方式紀錄戰爭。可以發現,Stevens在戰後的電影更加具有人道主義精神。
1948年,戰後他拍攝的I Remember Mama ,影片因溫馨的家庭氣氛和輕喜劇風格受到歡迎,獲得奧斯卡5項提名。
Stevens在戰後的第二部電影是1951年的《郎心如鐵》A Place in the Sun ,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獲最佳影片獎提名;同時獲得坎城電影節大獎Grand Prize of the Festival提名。(這一年好萊塢的佳作還有 Elia Kazan的《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和Stanley Donen 與 Gene Kelly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
1953年導演的西部片《原野奇俠》Shane 獲奧斯卡6項提名,他本人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獎提名。贏得撒爾伯格紀念獎Irving G. Thalberg Memorial Award。
1956年《巨人傳》Giant 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獎提名;最終贏得最佳導演獎。
Ø 1959年《安妮·弗蘭克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 獲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獎提名。同時獲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電影花費了250萬美元,膠片長達400,000英尺。電影是根據美國著名的小說家Theodore Dreiser的作品《美國悲劇》An American Tragedy改編的,獲得奧斯卡9項提名,最終贏得5項大獎,可能是Stevens最成功的作品。William C. Mellor 的攝影,Franz Waxman 哀傷的配樂也值得稱道。幾位主演Elizabeth Taylor、Shelley Winters、Montgomery Clift的表演都非常精彩。
James Dean扮演的Jett一夜暴富,固然是美國夢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他在片中違反了傳統道德價值觀,因此結局悲慘,是重塑過程里的一出警世恆言。而最後得團圓者,是Benedict一家,以男性社會裡必不可少的基石——女性的愛慕,重新確認了Benedict作為傳統價值社會中的主導者身份,並意味深長地以兩個孩子(一個白人一個有色人種,同為他的後代)的眼睛特寫來結束全片,作為一種修正後的美國價值觀,《巨人傳》沒有理由不受到美國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