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維至

斯維至

斯維至,浙江諸暨人,男,1916年生,乳名贊鈴,又名斯全。著名先秦史研究學者。

1948年首次發表《兩周金文職官考》,為海內外學者所稱道。1949年後先後任西北大學、陝西師大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第一屆至第四屆副會長,陸續發表了關於殷周土地所有制問題等論文60餘篇。著有《史學常談》、《周代的方國》、《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論稿》、《姓名的故事》、《斯維至史學論集》等。1991年後任顧問,現任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維至
  • 外文名:斯全
  • 出生地:浙江諸暨
  • 出生日期:1916年
  • 職業:著名先秦史研究學者。
斯維至(1916~),個人簡介,飛廉之說,西北大學執教,成就,論文,聲望,

斯維至(1916~)

個人簡介

斯維至,浙江諸暨人,男,1916年生,乳名贊鈴,又名斯全。家貧,以叔舅資助,1931年浙江紹興越材中學畢業。家貧輟學,艱苦奮鬥,自強不息,以後刻苦自學。1940年至1949年間,曾在四川圖書館、成都中國“工合”(宋慶齡、艾黎主辦)工作,編輯《活路》刊物,任華陽實中、國立六中、華英女中等校文史教師。1947年由著名學者蒙文通徐中舒兩先生推薦,任華西大學講師兼中國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從此走上先秦史研究道路。1948年首次發表《兩周金文職官考》,為海內外學者所稱道。1949年後先後任西北大學、陝西師大講師、副教授、教授,先秦史學會第一屆至第四屆副會長,陸續發表了關於殷周土地所有制問題等論文60餘篇。著有《史學常談》、《周代的方國》、《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論稿》、《姓名的故事》、《斯維至史學論集》等。1991年後任顧問,現任陝西文史研究館館員。
斯維至斯維至

飛廉之說

斯先生自學成材,但思路開闊,不囿一家之言,不盲從,不迷信,富於獨立創新。1947年至1948年發表《西周金文所見職官考》及《殷代風之神話》兩文,初露頭角。前文的考釋,被收入香港中文大學主編《金文詁林》,美國匹茲堡大學許倬雲教授的《西周史》也有採用。國內張亞初的《西周金文官制研究》評其為進一步深入研究金文職官打下基礎。日本考古學家林巳奈夫在其論文集中,對於斯先生提出殷代鳳為風神,即飛廉之說,深表讚許。

西北大學執教

新中國成立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史學家侯外廬首任西北大學校長,斯先生受聘到該校任教。當時院系初建,斯先生就在第一線辛勤耕耘,桃李成林,受其業者莫不奮發上進。1963年提升副教授。1980年晉升為教授並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先生為第一屆至第四屆先秦史學會副會長。1989年離休。1991年聘為陝西省文史館各譽館員、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顧問。

成就

論文

斯先生髮表論文百餘篇,融文、史、哲於一爐。如《關於殷周土地所有制問題》,對中國古代社會分期提出不同流行的說法。在《論庶人》一文中進一步提出庶人為次於國人的平民之說,引起前蘇聯史學界的注意,而今我國史學界已無不承認庶人為平民之說。斯先生研究先秦史,服膺王國維的“兩重證據法”,除通古文字學,先秦經典以外,還儘量利用民族、考古材料,參加姜寨考古,深入涼山彝族、西雙版納傣族等地參觀調查。他認為這樣才能避免教條主義,使先秦史成一門真正的科學。晚年他轉向於國家、民族、社會文化研究,陸續發表《說德》《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湯禱雨桑林之社與桑林之舞》《神仙思想與兵馬俑的羌戎文化》《論黃帝及五帝系統的形成》《論楚辭的形成及其文化圈》等。
斯先生早在1980年還參與白壽彝先生總主編的多卷本《中國通史》的撰寫,並擔任其中第三卷先秦史主編,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嘉獎。同時另有一篇《中國古代國家的起源》,即夏、商、周為三個部族,各經過氏族公有制到私有制以至國家的形成。此文觀點承白壽彝先生賞識作《附錄》刊於通史第四卷末。
《陝西通史》創始人郭琦非常欣賞《中國通史》的體例。邀請史念海先生、張豈之先生為主編,斯先生為該書第二卷《西周史》的作者。在書中斯先生引用了大量的地下考古材料,因此為周人可能遷自西亞,後來與我國的蒙、藏、羌族融合。這是斯先生的大膽假設,有待於更多地下考古資料的證明。
斯先生在1980年為普及中國古代的哲學及歷史文化,特別是對大學歷史系的學生和愛好歷史學的青年編撰了《史學常談》一書,對先秦經典文書及甲骨金文考古材料作了深入淺出的解說,受到廣泛讀者的歡迎。
斯先生還編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論稿》一書。該書共分三卷:第一卷社的崇拜,第二卷宗法、封建、國家,第三卷華夏文化,由台灣允晨文化公司出版。

聲望

斯維至先生研究先秦史在海峽兩岸是頗有聲望的。但人們對斯維至先生他的書法卻了解甚少。他講授與研究先秦史,一開始就著力於金文史料的探索,他不能不直接抄錄金文文獻,臨摹原文,從而無形中錘鍊了他的大篆功底,為其書法造詣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形成了自己古樸、雄健、蒼勁的特點。然而最能反映個性與逸趣的,當推其大字行楷。斯先生在青年時代,正值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艱苦時期。當年日軍的殘暴,國土之淪陷,人民的苦難與國民黨的潰敗和腐化,中華兒女誰不義憤填膺,踴躍抗戰。青年斯維至為人直率耿直,刻苦學習,認真工作,積極投身抗日宣傳。乃至老年,說話直率,不假雕飾,心口如一,激昂高亢。從其書法作品中就表現出其性格的特點。從其所寫的條幅和對聯中,我們清楚地看出其書筋骨內凝,勁健挺拔,氣勢磅礴,乾脆利索,有如金戈鐵馬,一往直前,筆勢駿利,一任自然,看似粗放,漫不經意,然而颯爽之間有一種豪邁氣質,令人有痛快淋漓之感,至其起承彎轉、盤曲迴旋則又如枯藤、蒼勁沉鬱、倔強不屈,不失其在環境堵塞之下的頑強奮搏的表現。綜觀斯先生的書作,別開生面,是其獨具的風采。造詣如此,而不外揚,自甘寂寞,這就是學者型書法家的特點。與此相一致的是斯先生舊體詩律絕都寫得清俊有致,也不輕易示人。
斯先生退休後,勤奮不減當年,每天耕耘不輟,除寫了幾十篇論文外,還編寫了《姓名的故事》,2001年9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此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使讀者能對祖國的歷史文化和姓名禮俗有所了解。斯先生的思想比較開拓,敢於造新,經過科學分析,然後提出自己的論點與新說。斯先生如今將近九旬,靜坐在自己的“求真齋”里望著窗外一片蔥綠蒼翠,盡享晚年的樂趣。正如其詩中妙言:皓首窮經歲月長,雲蒸霞蔚書齋香。會心不覺拈花笑,正是青山照夕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