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納姆蘭法案

斯皮納姆蘭法案,發布於1795年,既斯賓漢姆蘭德制、斯品漢姆蘭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皮納姆蘭法案
  • 發布:1795年
  • 背景:工業革命深入,毛紡業危機
  • 意義:積極和巨大的歷史作用
目錄,1批評,2肯定,3評價,

目錄

背景:
工業革命深入,毛紡業危機和反機器騷亂。
農業歉收,“饑荒價格”。
法國大革命,英國武裝干涉。
具體內容:
當一加侖(重八磅十一盎司)用二等麵粉做成的麵包值一先令的時候,凡能勞動的貧民每星期應有三先令來供其自己的需要,不管他是以自己的勞動或其家屬的勞動得來這筆錢,還是他從教區方面領到津貼。另外,為了養活妻子和家庭的成員,每人還應有一先令六便士。當一加侖麵包值一先令六便士的時候,他自己每星期應有四先令,他的家屬每人應有一先令十便士。以後就按此比例繼續下去,每當麵包價格漲一便士時,對他自己就增加三便士,對他各個家庭成員就增加一便士。
對斯皮納姆蘭法的爭議和評價:

1批評

把收入和家庭人口掛鈎,體現農業社會的平均主義思想,挫傷勞動的積極性。
擾亂了正常的勞動力市場。
沿用教區救濟,變相阻礙勞動力流動。
延長了小生產勢力的壽命,不利於工業革命推進。

2肯定

人道主義和平等主義的體現,是歷史的進步。
承認了公民獲得救濟的權利,包含了日後“福利國家”的基本原則。

3評價

積極和巨大的歷史作用:
緩和了英國的貧困危機;保護勞動人口,有利於工業革命深入發展;為英國贏得拿破崙戰爭營造安定社會環境;平抑了“反機器騷亂”,保護了工業革命的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