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似弱棘魚

斯氏似弱棘魚

斯氏似弱棘魚(Hoplolatilus starcki)又名藍面鴛鴦,為鱸形目、弱棘魚科、似弱棘魚屬一種生存於近海珊瑚礁區的熱帶海水魚類。斯氏似弱棘魚分布於印太海域巴厘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海域,北至馬里亞納海域南至新克里多尼亞等多處海域,多在珊瑚礁周邊遊蕩,覓食各類有機物碎屑,遇危險時會游進珊瑚礁中躲避。可作為觀賞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斯氏似弱棘魚
  • 拉丁學名:Hoplolatilus starcki
  • 別稱:藍面鴛鴦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亞綱:真骨下綱
  • :鱸形目
  • :弱棘魚科
  • :似弱棘魚屬
  • :斯氏似弱棘魚
  • 英文名:Starks tilefish
瀕危狀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品種簡介,飼養方法,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極長,標準體長為體高的3.7-4.6;背鰭前無任何高凸的脊。吻短。口大,端位;上頜骨延伸至眼後部下方;上下頜齒具細小圓錐狀齒。前鰓蓋邊緣具鋸齒,主鰓蓋棘退化。鰓耙數,22-27。側線鱗孔100-108。背鰭基底長,具硬棘VIII,軟條21-24;臀鰭亦長,具硬棘II,軟條15-16;尾鰭深叉形。體黃褐色,腹側較淡;頭部藍色,一直延伸至的鰭基部。背、臀鰭淡黃色,有時背鰭為淡藍色;尾鰭鮮黃色,上、下葉及中部具白緣。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礁石陡坡外緣石礫堆底質海域,通常成對活動,遇到危險時會迅速躲進洞穴里。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西起摩鹿加,東至密克羅西亞,北至南沙群島,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台灣分布於南沙群島。

漁業利用

小型魚種,體色獨特而顯眼,是水族養殖業龐物之一。

品種簡介

藍面鴛鴦是很常見的鴛鴦魚品種,它們產字菲律賓和澳洲海域,其捕撈和貿易數量都要比其它品種多。這種魚可以生長到500px以上,需要用600L以上的水族箱來飼養。它們在海洋中成小群活動,所以在水族箱中可以多條一起飼養。幼體和雌性的個體,全身都是藍色的,有些不熟悉的愛好者可能把它們看成另一種,但它們的尾巴和雄性一樣是黃色剪刀狀的。

飼養方法

它們要比前兩種鴛鴦容易飼養一些,其更喜歡在水的中下層活動,而且有躲避到洞穴里的習性。藍面鴛鴦能接受人工飼料,但需要用豐年蝦訓導一段時間後才能逐步適應。如果水族箱中有強勁的水流,它們可能會成群地逆水流游泳,往往最強健的雄性在最前端,其餘個體跟隨在其左右。如果水質不是很好,它們的藍色會逐漸退卻。最好將硝酸鹽控制在100ppm以下,如果可以建議使用優質的海鹽。
有人見過藍面鴛鴦在水族箱中產卵,但沒有孵化的記錄。相信不少人正在對鴛鴦魚類的人工繁殖做著反覆的實驗,如果你可以將你的藍面鴛鴦飼養的很強健,那么不妨也試驗一下。最好用大型的礁岩生態水族箱飼養,這樣它們在成熟後就可能自然產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