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克斯規則

斯托克斯規則是指發光光譜的峰值及中心的波長總是大於激發光光譜的峰值及中心的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托克斯規則
  • 外文名:Stokes rule
  • 類型:規則
  • 提出者:G.G.斯托克斯
  • 提出時間:1852
外文名稱,規則背景,規則進一步揭示,近代套用,

外文名稱

斯托克斯規則
Situokesi guize
斯托克斯規則
Stokes rule

規則背景

1852年G.G.斯托克斯在研究光致發光的光譜時,提出了一個論斷:發光的波長總是大於激發光的波長。後來,在大量的實驗中,出現了很多例外。於是,把發光譜線分為兩類,符合上述關係的叫做斯托克斯線,它的波長和激發光的波長之差,稱為斯托克斯位移。反之,稱為反斯托克斯線,相應的波長差稱為反斯托克斯位移。由於存在很多例外,上述斯托克斯提出的論斷就不是規律,而只能稱為定則。1879年E.洛梅爾概括了大量實驗結果,把斯托克斯定則修改為:發光光譜的峰值及中心的波長總是大於激發光光譜的峰值及重心的波長,稱為斯托克斯-洛梅爾定律。

規則進一步揭示

1927年C..瓦維洛夫定律揭示了發光效率隨著激發光的波長而變化的規律:在斯托克斯區(即發光波長大於激發光波長的頻段)發光的能量效率隨著激發光波長的增加而上升,而發光的量子效率不因激發光波長的增大而改變;但是,進入反斯托克斯區以後,發光效率就急劇地下降。從而,進一步揭示了斯托克斯規則的物理內容。

近代套用

近代關於發光光譜的研究則又深入一步地闡明了產生斯托克斯位移的物理過程。它反映發光中心(見固體發光的電子躍遷所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是發光中心與振動中的點陣相互作用的結果。對寬頻帶發光過程來說,斯托克斯位移是很有益的,因為它可以避免發光被材料再吸收。近年發現了將長波光轉換為短波光的材料(上轉換材料),它吸收兩個以上的光子後,發射出一個能量較大的光子,一般只是在高激發密度下才比較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