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蟒

斫蟒

《斫蟒》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全文簡短,只講述了一個小故事,但作者的點評卻很重要。本文講述了一個兄弟倆砍柴遇到了巨蟒,哥哥遭難,弟弟卻勇於施救而與巨蟒搏鬥,並最終取得成功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親人有難,要知道親人之間血濃於水,不能袖手旁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斫蟒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胡田村胡姓者[1],兄弟采樵,深入幽谷。遇巨蟒,兄在前,為所吞。弟初駭欲奔;見兄被噬,遂奮怒出樵斧,斫蟒首。首傷而吞不已。然頭雖已沒,幸肩際不能下。弟急極無計,乃兩手持兄足,力與蟒爭,竟曳兄出。蟒亦負痛去。視兄,則鼻耳俱化,奄將氣盡[2]。肩負以行,途中凡十餘息,始至家。 醫養半年,方愈。至今面目皆瘢痕,鼻耳惟孔存焉。噫!農人中,乃有弟弟如此者哉[3]!或言:“蟒不為害,乃德義所感。”信然!

注釋

[1]胡田村:在今淄博市張店區。今作湖田。
[2]奄(yan 淹)將氣盡:氣息微弱,將要斷氣。奄,氣息奄奄。
[3]“乃有”句:竟有這樣好弟弟。乃,竟。弟弟,讀作“悌弟”。悌, 敬事兄長。

譯文

胡田村有家姓胡的,兄弟二人到山上砍柴,無意中走到深山峽谷中。突然遇到一條大蟒,長兄走在前邊,被大蟒咬住。弟弟在後面見了,最初驚嚇得想逃跑,見到哥哥被蟒咬住向下吞,就奮不顧身地抽出砍柴的斧頭,向大蟒的頭砍去。大蟒雖然受了傷,但仍然咬住不放。長兄的頭雖說被吞進去,幸而肩膀吞不下去。弟弟在緊急中,沒有別的辦法可施,就用兩隻手攥住兄的兩隻腳,用力與蟒爭奪,竟然把兄從蟒的口中拖了出來。大蟒也因受傷負痛走了。細細一看長兄,鼻子耳朵都已經化掉,氣息奄奄,很是危險。他用肩扛起長兄往回走,一路上歇息了十幾次,才背回家。請醫生給醫治,在家養了半年才好。到現在,滿臉上全是瘢痕,長鼻子耳朵的地方,只有窟窿了。哎,在農人中,竟有這樣的弟弟!有的說:“大蟒沒有殺死他的長兄,那是被他弟弟的德行與義氣所感化。”的確是這樣!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