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具有澀腸止痢之功效。主治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並;兼治噤口惡痢,里急後重,大渴不止,酒痢髒毒,全不進食。
基本介紹
- 名稱:斗門散
-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組成:乾葛、地榆、甘草、乾薑、當歸、黑豆、罌粟殼
- 功用:澀腸止痢
- 主治: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並;兼治噤口惡痢,里急後重,大渴不止,酒痢髒毒,全不進食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使用注意,附方,
組成
乾葛(去皮)半兩(15g),地榆(去蘆)、甘草(炙)各二兩(60g),乾薑(炮)、當歸(去蘆)各一兩(30g),黑豆(炒,去殼)、罌粟殼(去瓤,蜜炙)各四兩(120g)。
用法用量
共為粗末,水煎去滓,溫服。
功用
澀腸止痢。
主治
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並;兼治噤口惡痢,里急後重,大渴不止,酒痢髒毒,全不進食。
方義
本方證主要用治於疫毒痢,是證為感受疫毒之邪而發病,故方用地輸、黑豆清熱解毒,活血涼血,黑豆配以甘草更能增強解毒之力,當歸養血和陰,罌粟殼澀腸止痢,輔以炮姜,乾葛助脾胃陽陽氣,行止瀉固腸之效。諸藥合用,以共同達到澀腸止痢的目的。
使用注意
本方不宜用於痢疾初起。
附方
名稱:斗門散
組成:喝起草
用法:取其嫩心,不拘多少,陰乾為末。每服一大錢,以常酒下,不拘時候
主治:婦人血風攻腦,頭旋悶絕,忽死倒地,不知人事
出處:《證類本草》
名稱:斗門散
組成:橡斗子、訶黎勒、黃連
用法:上為散。每服—錢匕,食前米飲調下
主治:暴注水瀉,日夜無度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名稱:斗門散
組成:訶子、枳殼、地榆
用法: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一歲以下半錢
主治:小兒瀉痢甚青黃,久患時多轉滑腸,下部脫肛頻努咽,朝朝焦瘦漸羸趨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譚氏殊聖方》
名稱:斗門散
組成:大胡桃
用法:上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
主治:婦人血崩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一引《煙霞聖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