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龍芋屬,是天南星目天南星科植物,6種,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地區,我國有斑龍芋 等2種,產西藏和雲南。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分布,下級物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塊莖近球形,常大,大都於一年出1葉,另一年出鱗葉及花序、稀出營養葉和花序,1個塊莖往往是出了多年的葉之後才出花。葉柄圓柱形,多少具斑塊,葉片鳥足狀全裂或深裂。花序柄短。佛焰苞凋存,管部長圓形,基部偏腫,前面多少閉合無縫;檐部長披針形,內面深紫色,常具斑塊,後期反折並螺狀旋卷。
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下部為圓錐形雌花序,上部是近圓柱形的雄花序,雌雄花序之間存在一段長達4倍的間隔(中性花序),中性花序下部1/2之上具稀疏的中性花;頂生附屬器圓柱形,伸長,遠長於整個具花的肉穗花序。花單性,無花被。雄花具少數雄蕊;花葯無柄,扁,藥隔細,於花葯釋放後略外凸,藥室對生,長圓倒卵形,室孔卵形,頂裂。雌花:子房1室,花柱初時極短,後來內凹,柱頭盤狀,胚珠2-4,直立,葫蘆狀,著生於室底具乳突的墊狀胎座上;中性花柄棒狀,稀等粗而成圓柱狀,伸展,稀疏。
漿果倒圓錐狀,具皺褶,先端深紫色,其餘紫色,增厚為球狀,頂部因柱頭下陷而成窩孔狀;種子球形,先端具細尖,常一側平坦,光滑,種阜倒圓錐形,種皮薄,珠孔稍明顯。胚乳豐富,胚具軸。
多年生草本,有塊莖,隔年生葉生花;葉單生,葉片鳥足狀全裂或深裂,具長柄;佛焰苞枯存;肉穗花序無柄,短於佛焰苞,有延長的附屬體;花單性同株,雌雄花遠離,中間為棒狀的無性器官所分隔;花被缺;雄花具少數雄蕊,花葯近壓扁,4裂,頂孔開裂;子房長橢圓形,1室;胚珠2-4顆,生於室底;漿果倒尖塔形,有種子1顆。
產地分布
6種。分布於非洲、東南亞至大洋洲。我國西藏、雲南有2種。
下級物種
1、斑龍芋
塊徑直徑3.5厘米,常有多數小球莖。鱗葉多數,從側芽萌出。葉1,葉柄長20厘米,圓柱形,黃綠色,有紫褐色斑塊;葉片輪廓圓心形,鳥足狀深裂,裂片9,接近,基部多少相連,無柄,中裂片長圓形,漸尖,長10厘米,寬4.5厘米,側裂片橢圓形,內側的長9厘米,寬3.5厘米,向外依次漸小,最外的長2.5厘米,寬1厘米,I級側脈7-9對,脈距3-5毫米,表面下凹,背面隆起,其間II級側脈及網脈纖弱,集合脈距邊緣2-3毫米。花序柄長7厘米(果期),綠白色,具斑塊。
佛焰苞管部長5-10厘米,下部略偏腫,上部近圓柱形,粗2-2.5厘米;檐部席捲為圓筒狀,鉛紫色,直立,基部腫脹,先端細漸尖,展開為長圓狀披針形,長30-70厘米,寬8-10厘米,下部邊緣不規則的淺波狀,上部狹漸尖,下部紫色,中、上部亮綠色,具深紫色斑塊,斑塊有時匯合,後期佛焰苞反折。肉穗花序約為佛焰苞長的1/3,雌花序長2-2.5厘米,粗1.5厘米;中性花序長8-8.5厘米,下部2-2.5厘米具花,余無花;雄花序長1.5厘米;附屬器圓柱形,長達30厘米,粗達1厘米,淡棕色或淡紫色。雌蕊極多數,小,倒卵圓形,頂部近截平,胚珠2。雄花:花絲極短,藥室的藥隔稍突出;中性花稀疏,柄棒狀。
果序長圓形,漿果稜柱狀,長5毫米,粗1.5-2毫米,具5條隆起的縱肋,柱頭盤狀下凹。果期7月。
產雲南西北部和中部(昆明)、西藏密波,海拔1900-2030米,生於常綠闊葉林下、山坡草地。也分布於尼泊爾、印度、緬甸北部。
2、短柄斑龍芋
塊莖小,扁球形,直徑1-1.5厘米,有時具多數小球莖。葉(-3),葉柄長15(-30)厘米,纖細,與中肋顯淡紫色;幼株葉片輪廓近三角形,3裂,前裂片長3厘米,寬2厘米,後裂片長寬約為前裂片之半;成年植株葉片5-9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無柄,基部多少相連,中裂片長11(-25)厘米,寬1.2(-3.7厘米),側裂片依次漸變短小,最外的長3-4厘米,寬4-5毫米。
花序柄遠短於葉柄,長(2-)5.5厘米,淡綠色;佛焰苞外面黃色,管部卵圓形,下部腫脹部分長1.8-2.5厘米,粗1.5-2厘米,上部長6-8毫米,粗1厘米,棕色具紫斑;檐部披針形,長達11.2厘米,寬1.2-1.8厘米,下部內面紫色,余為粉紅色。肉穗花序:雌花序長約6毫米;雄花序長約3毫米;中間中性花序長4毫米,中部疏生少數棒狀中性花,上部具鑽形中性花;附屬器線形,長5-14厘米,粗2-3毫米,外伸,中部以下粉紅色,上部橙黃色。
子房卵圓形,胚珠2。棒狀中性花長約4毫米。花期6月。
產西藏南部聶拉木,見於海拔2400米的山坡草地。分布於尼泊爾、錫金、印度東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