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泰安市斑鳩店鎮位於泰安市東平縣西北部,東臨泰安東平湖,西、北靠黃河,南望濟寧梁山,面積76.11平方公里,40個行政村,47894人(2017)。全鎮共有黨員1699名,其中農村黨員1356名,鎮機關黨支部118人。現有在職機關幹部101人。農業以種植大蒜、大豆為主,是山東省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工業主要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公寓用品、板材加工為主。現在旅遊經濟也正快速崛起,已成為鎮域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
2010年是泰安市斑鳩店鎮加快發展的關鍵年、提速年,按照縣委提出的“爭先進位、跨越發展”的要求,緊密結合泰安斑鳩店實際,進一步理清了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思路,按照“三線四區”( “三線”,即220國道、南水北調明渠、府前街;“四區”,即鎮駐地城區、六工山景區、沿湖生態觀光區和項目園區)的發展布局,堅定不移地實施“一三四五”的發展思路,即圍繞“建設經濟文化強鎮”這一目標,夯實“平安建設、計畫生育和基層組織建設”三個基礎,培植“旅遊經濟、大蒜生產、麻鴨養殖、公寓用品生產”四個產業,實現“項目建設、小城鎮建設、景區建設、大蒜產業和對上爭取”五個突破,努力打造“文化旅遊名鎮、中國大蒜之鄉”,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泰安市斑鳩店鎮常年大蒜種植面積5萬畝,年產蒜苔3萬噸,大蒜9萬噸。所產大蒜皮色潔白,頭大瓣整,味辣適中,無工業污染,富含維生素、蛋白質、植物殺菌素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1991年,參加國家農業部舉辦的農產品展覽,獲優質獎。2003年為大蒜註冊了“斑鳩店”牌商標,被山東省農業廳命名為“無公害農產品”,2004年通過了國家農業部質量安全中心的認證,2005年被確定為山東省農業生產標準示範基地,2007“斑鳩店”牌大蒜商標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泰安市斑鳩店鎮被評為“泰安市十大現代農業特色鄉鎮”,2008年被泰安市評為“泰安市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千村推進工程”。目前,鎮內有大型恆溫庫45座,庫容量達5萬餘噸,力爭三年內建成山東全省倉儲大鎮和大蒜產品集散地。
泰安市斑鳩店鎮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系程公故里、水滸之鄉,轄區內文物古蹟眾多,擁有水滸山寨水寨、建福寺、程公祠、仲子讀書處、百墓山漢墓群等十幾處自然和人文景點。特別是鎮政府於2009年10月投資近2億元建設的水滸山寨、水寨、忠義堂,於2010年5月竣工並對遊人全面開放。水滸山寨、水寨、忠義堂座落在泰安市東平縣斑鳩店鎮東南5公里處,東臨東平湖,西傍黃河,山水相依,風景俊秀。總占地面積620畝,其中山寨占地面積120畝,水寨占地面積400畝,忠義堂占地面積100畝,是目前亞洲唯一一處集山寨、水寨為一體的旅遊景點,預計旅遊年接待人數達40萬人次。目前,建福寺復建、程公府建設等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資源優勢
山石資源豐富。鎮域內石灰石儲量1.4億立米。水資源充足。境內有東平湖,南水北調工程自東向西橫穿全鎮。地表水及地下資源充足、無污染,可滿足工農業生產需求。
交通便利。220國道縱貫全境,距山東省會濟南100公里,距京九鐵路聊城站40公里;鎮村道路已形成網路,村村晴雨通車。
通信迅捷。具有現代化的數字通信網路,數字交換機容量3000門,可與國內外進行快捷的通信聯絡,並能辦理上網與傳真業務。
沿革
泰安市斑鳩店鎮宋屬山東東平府,元屬山東東平路,明屬山東東平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屬山東省泰安府,民國屬山東省濟西道。抗日戰爭時期,屬山東省東阿縣二區。1946年屬平原省聊城專區張秋縣第二區。1947年劃歸平原省崑山縣,屬九區。1949年屬平原省菏澤專區梁山縣第九區。1952年為平原省第十區。1956年為山東梁山縣第九區。1958年2月設梁山縣斑鳩店鄉。同年9月建梁山縣東風(銀山)公社。1962年,成立梁山縣斑鳩店公社。1984年2月建菏澤市斑鳩店、菏澤豆山2個鄉。1985年12月23日,劃歸泰安市東平縣。1986年5月,豆山鄉與斑鳩店鄉合併為泰安市斑鳩店鎮。
工作重點
一是抓住民營經濟工作重點。全鎮民營經濟新增投資額2000萬元,新增規模企業6家,新增工商業戶52家。二是抓住招商引資工作重點。集思廣益,發揮優勢,廣開招商引資渠道。新上投資300萬元的石料加工廠三處,投資300萬元的鋼板加工廠一處,投資400萬元的鋼管廠一處,投資均在100萬元以上的公寓被服廠5處。三是抓產業升級工作重點。全鎮大蒜種植面積達4萬畝,改良品種0.8萬畝,大蒜傳統產業得到鞏固和發展,將"泰安斑鳩店大蒜"這一品牌真正做大做強。新建大型恆溫庫5座,2006年春天將形成15座恆溫庫的規模,大到2.5萬噸的儲藏保鮮能力。
大蒜之鄉
鎮黨委、政府在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中,堅持“區域發展思路、模式化栽培、科學化管理、社會化生產、市場化經營”的發展思路,興基地、強服務、促流動,形成了大蒜產業發展的新高潮,加快了大蒜產業化進程。一方面,嚴格按照標準化組織生產。積極引導蒜農傳送和引進新品種,採取提純復壯、配方施肥、地膜覆蓋、科學管理等先進技術,使規模和效益均得到了膨脹發展。全鎮大蒜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預計蒜苔產量將突破4萬噸,大蒜產量達到7萬噸,畝均年收入4000元,將實現產值2億元,全鎮已形成魏河、斑鳩店、焦村、王莊、解山等種植比例在95%以上的三十六個大蒜種植專業村。一方面,不斷加快產業化進程。努力培植大蒜儲藏、保鮮和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的大型恆溫庫18座,46個庫眼,庫容量達4萬噸,銷售收入過億元;投資300餘萬元,完善了大蒜批發市場水、電、路、通訊等配套設施,為國內外的客戶和廣大蒜農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場所,交易期長達6個月,日均交易額100萬元。進一步拉長了生產、加工、銷售生產鏈。
2002年6月為大蒜註冊了“斑鳩店”牌商標,同年被山東省農業廳命名為“無公害農產品”,2004年4月通過了國家農業部質量安全中心的認證,2005年3月通過了山東省農業廳標準示範區的驗收,同時獲得了打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2006年4月成立了大蒜種銷協會,為廣大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優質服務。從2002年的單純種植銷售大蒜初級產品上升到“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初步形成了“產、加、銷”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的產業化格局。
泰安市斑鳩店鎮是山東省優質大蒜產區,是遠近聞名的大蒜之鄉,為山東省大蒜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已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常年種植面積4萬畝,產量7萬噸。2005年大蒜產品總收入達1.7億元,僅大蒜產品一項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已建成投入運營的大型恆溫庫10座,2005年新上大型恆溫庫6座,年儲藏量達2萬噸,銷售收入8000萬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基本上形成了“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使大蒜產業的主導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
名優特產
泰安市班鳩店鎮大蒜皮色潔白,頭大瓣整、味辣適中,無工業污染,富含維生素、蛋白質、植物殺菌素及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是上等的辛香蔬菜和調味品。據測定,每100克大蒜中含蛋白質4.4克,碳水化合物23克,鈣5毫克,磷44毫克,鐵0.4毫克,硫胺素0.24毫克,核黃素0.03毫克,尼可酸0.9毫克,抗環西酸3毫克,並含有能殺死癌細胞活性物質二烯丙三硫、乙烯硫的代磺酸、乙酯等,產品具有增強食慾、殺菌防癌、降低血酯、增強免疫能力、改善人體微循環等各種功能,被稱為“土裡長出的青黴素”,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1991年參加國家農業部舉辦的農產品展覽獲得優質獎,成為山東送展的大蒜品種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地方品種。產品遠銷北京、天津、遼寧、河北、河南、吉林等省市,並出口日本、美國、韓國、朝鮮、英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全鎮大蒜種植面積3.5萬畝,年產蒜苔1.8萬噸以上,每年5月中旬大量上市,年產大蒜7萬噸以上,5月下旬收穫,90%達到出口標準。為方便大蒜銷售,鎮政府投資150萬元建設了一處占地210畝的大蒜專業批發市場,場內設施齊全、交通方便,是從事大蒜交易的理想場所。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大蒜深加工企業飛速發展,全鎮現有蒜片加工企業10多家,每年加工蒜片800噸以上。特色大蒜肥沃的土壤、豐富的水資源、悠久的種植歷史和科學的種植技術,使泰安斑鳩店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蒜之鄉。
名人軼事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泰安市東平縣斑鳩店鎮就廣為流傳著泰安市一個“一人養八老”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於慶貴,是該鎮的退休教師,在2002年曾被評為東平縣"十大孝星"。在他家的小院裡,曾經生活著八位老人:他的父母、岳父母、奶奶、鰥居的叔叔、膝下無子女的三爺爺三奶奶,八位老人的生活全由他和妻子照顧,人們都戲稱他家為"“敬老院"”。
奶奶、三爺爺三奶奶、岳父相繼老去了,現在剩下的四位老人最大的已達90歲,小的也76了,父親又患了偏癱,行動不便,照顧這么多老人的艱辛可想而知,但於慶貴從無怨言,他把盡己之力反哺老人、讓老人健康快樂的生活作為自己生活的樂趣。四位老人在他老夫妻倆的照顧下和睦相處,生活的其樂融融。
文化古蹟
在泰安市東平縣進行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泰安市東平縣文物管理所副所長楊浩在東平斑鳩店鎮六工山發現“東嶺”地名,這對於考證北朝書法名僧安道一籍貫“泰安東平說”增加了新的證據。北朝時僧人安道一,是一位集佛學、書法於一身的高僧,大約在北齊天寶四年(553年)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間前後進行了近30年的刻經活動。他先於泰安東平一帶進行了摩崖刻經活動,開山東北朝摩崖刻經之先河,進而又於鄒城、泰安、新泰和河北、河南響堂山等地山川摩崖上書刻了眾多的經文,他的擘窠大字,巨筆榜書,更是把書法藝術在摩崖上表現得至善盡美。
因史料記載不詳,對於安道一其人籍貫的認識有諸多推測,有人認為他是鄒城人、泰安人,復旦大學張偉然等多數專家推論他在東平一帶,但諸家研究多是依據題記而推論。石刻中與安道一籍貫有關的重要題記有兩則,一是東平洪頂山獨立成篇的安道一銘記,言他為“廣大鄉□□里人也”;另一處是鄒城鐵山刻經中,經文下方有題名,排列經主及佛經書寫者姓名,在第六行有“東嶺僧安道一署經”之句。推論他為泰安東平或濟南平陰人,是根據安道一銘記在洪頂山出現,但“廣大鄉□□里”之地已無從查考,且有的專家認為廣大鄉之說亦有泛化之意,或游化僧人用語。另外由於“東嶺”之名缺乏確切的地望沒有引起專家的重視,因為史籍中多有南嶺、西嶺等某山方位之稱。但是,現在在安道一最初刻經活動的地方發現“東嶺”之稱的古代碑刻,證明了“東嶺”是一個確切的地名,並非虛指。楊浩同幾位文物工作人員對六工山玉皇廟進行文物普查,有著多年文物研究工作經驗的楊浩在重修玉皇廟的兩方碑刻中,發現了“六工山東嶺”地名,明確說明六工山東面的山峰古稱“東嶺”。
程公祠
程公祠位於東平湖西北岸斑鳩店鎮斑鳩店村東部,是當地人民為紀念農民起義首領、唐朝名將程咬金所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程咬金,字知節,斑鳩店人,出身貧寒,初以賣筢子為生,奉養其母,流浪於江湖。他生性耿直,善使長矛,勇猛過人,隋末煬帝荒淫無道,橫徵暴斂,民不聊生,動亂紛起,程咬金組織數百人保護家鄉村民的安全,防止侵擾。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程咬金參加了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後投奔唐王朝,參加了平定地方割據勢力的戰爭,為建立和鞏固唐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戰功顯赫,累受褒獎,先後被封為宿國公、盧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年),又畫其像於凌煙閣,封為24功臣之一。永徽六年(655年)遷左衛大將軍,麟德三年(665年)卒,陪葬於昭陵(不同於現代語言意義上的陪葬,屬於賜葬,死後葬在帝王陵寢附近。是一種對於用功勞的大臣的賞賜,在封建時代是非常高的榮譽)。
程咬金以農民造反,布衣起兵,在推翻隋煬帝,建立唐王朝的戰爭中功蓋天下,世人崇敬,因建其祠,以褒其功。原祠始建於唐太宗時期,歷經千餘年,建國初期因黃河泛濫而毀,但有石鐘樓石獅子尚存。現程公祠為今人重建,前設抱廈,大脊立山,鱗瓦覆頂,祠周有院牆圍護。祠內塑盧國公像,威嚴莊重,居於中間,左右有扈雷、秦章、裴皋、石彪等,栩栩如生。畫棟雕梁,相互輝映。抱廈下有楹聯:“偕叔寶翼秦王懸甲軍摧峰陷陣冠諸將;先世南次公僅凌煙閣圖功畫像照千秋。”大門前一側立石碑一方,上書“程公祠”,遠瞻程公祠,院門與祠門同處一條中軸線上,四角生翼,十分壯觀。
經濟發展
2005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2億元,固定資產總投入2.6億元,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5.02億元,減免農業稅後財政總收入4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00元,全鎮各項存款餘額達2.1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36:53:11。
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02億元,銷售收入4.59億元,增長194.1%,其中規模企業總產值5200萬元,銷售收入1680萬元;實現稅金1100萬元。去年以來,鎮黨委、政府把工業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重點來抓,進一步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強化措施,不斷膨脹工業經濟總量。淨增工業項目5個,其中規模工業企業3個,即山東省鑫源鋼管廠、泰安市國鑫金屬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和山東
東平縣包裹複合肥有限公司。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4806
|
男
| 22597
|
女
| 22209
|
家庭戶戶數
| 1162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4070
|
家庭戶男
| 22180
|
家庭戶女
| 21890
|
0-14歲(總)
| 10181
|
0-14歲男
| 5327
|
0-14歲女
| 4854
|
15-64歲(總)
| 30598
|
15-64歲男
| 15428
|
15-64歲女
| 15170
|
65歲及以上(總)
| 4027
|
65歲及以上男
| 1842
|
65歲及以上女
| 218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4288
|
2017年,47894人(2017)。
鎮下轄村
| | | |
| | 蔭柳棵村
| |
| | | 柏松山村
|
解山村
| | | |
| | | |
| 西龍山村
| 上龐口村
| 東龐口村
|
| 八里汀村
| | 淹王溝村
|
岱程村
| | 盧屯村
| 鄭窩村
|
裴窩村
| 東堂子村
| 中堂子村
| 西堂子村
|
| | | 魏河村
|
郵政編碼
郵政編碼(郵編)271512 斑鳩店鎮
地圖信息
地址:泰安市東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