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漢語詞語)

斑駁(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斑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ān bó,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花花搭搭的名詞。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注釋“班駁“亦做(見)”斑駁”。出自戰國·楚·屈原《離騷》。

基本介紹

  • 詞目:斑駁
  • 拼音:bān bó
  • 注音:ㄅㄢ ㄅㄛˊ
  • 英文注音:mottle
  • 基本解釋:色彩雜亂;形容色彩紛雜等
  • 近義詞:斑駁陸離
基本信息,詳細解釋,示例,相關詞語,

基本信息

【詞目】斑駁
樹影斑駁樹影斑駁
【拼音】bān bó
【注音】ㄅㄢ ㄅㄛˊ
英文注音】mottled
【基本解釋】色彩雜亂;參差不一;形容色彩紛雜。

詳細解釋

出處
戰國·楚·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含義
南朝·梁·江淹《青苔賦》:“遂能崎屈上生,斑駁下布。”
《玉篇》:“駁,馬色不純。”《易說卦傳》:“乾為駁馬。”
“駁”的古代意義是馬的毛色不一樣。《詩經·豳風》:“皇駁其馬。”〔注〕黃白曰 皇皇,紅白夾雜曰駁。由此可見,在以後的演變中,由馬色推廣之各種顏色,就變成今天的意思了,“色雜”是古今意義引申的關鍵點。
唐·白居易《睡後茶興憶楊同州》詩:“婆娑綠陰樹,斑駁青苔地。”
前蜀·貫休《桐江閒居作》詩之九:“蕭條秋病後,斑駁綠苔深。”
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三:“草樹紅碧,點綴斑駁。”
明·歸有光項脊軒記》:“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
魯迅《彷徨·在酒樓上》:“窗外只有漬痕斑駁的牆壁,帖著枯死的莓苔。”
引申為不純,瑕疵。
亮大綱卻好,只為如此,便有斑駁處。――《朱子語類》卷一三六七

示例

1.秋之斑駁。
2.色彩斑駁。
3.月影斑駁。
4.樹影斑駁。
5.穿過狹長的青石板弄堂,觸摸苔綠斑斑的牆壁,推開油漆斑駁的大門,走進這幽深而古老的院宅,我的老家就在其中。
6.銅器一,器大可合抱,重數十斤,側有雙環,不知何用,斑駁,瓶亦古......

相關詞語

斑駁陸離
【解釋】:斑駁:色彩雜亂;陸離:參差不一。形容色彩紛雜。
【出處】:屈原《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駁陸離其上下。”
【近義詞】:五彩繽紛、五光十色、光怪陸離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景物
【示例】: 銅器一,器大可合抱,重數十斤,側有雙環,不知何用,~,瓶亦古。(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古瓶》)
【英文】:variegate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