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葉野木瓜(Stauntonia maculata Merr.)是木通科野木瓜屬的植物。木質藤本。莖皮綠帶紫色。掌狀複葉通常有小葉5-7片,近枝頂的葉有時具小葉3片;葉柄長3.5-9厘米;小葉革質。總狀花序數個簇生於葉腋。花期3-4月,果期8-10月。
分布於中國廣東中部、福建南部。生長於海拔600-1000米的山地疏林或山谷溪旁向陽處。
斑葉野木瓜是中國特有果木之一,是民間集食用、觀賞、藥用價值於一體的果品。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前準備,播種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莖皮綠帶紫色。掌狀複葉通常有小葉5-7片,近枝頂的葉有時具小葉3片;葉柄長3.5-9厘米;小葉革質,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5-10(-12)厘米,寬1-3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鈍或楔形,有時近渾圓,邊緣加厚,略背卷,上面深綠色,無光澤,下面淡綠色,密布更淡綠色的明顯的斑點;中脈在上面凹入,與側脈及網脈在上面不顯著,於下面凸起;小葉柄長5-20毫米。
總狀花序數個簇生於葉腋,下垂,長5-6厘米,少花;總花梗和花梗纖細;外層的芽鱗片闊卵狀三角形,內層的披針形,長2-3厘米;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6毫米;花雌雄同株,淺黃綠色。雄花:花梗長約2厘米,外輪萼片卵狀長圓形,頂端鈍漸尖,長15-18毫米,寬約7毫米,內輪的線狀披針形,長12-17毫米,寬2-2.5毫米;花瓣開展,長圓形,長2.5-3毫米;花絲合生為管,花葯直,長約3毫米,具與其等長的附屬體。雌花:花梗長約2-2.6厘米,外輪萼片披針形,長18-21毫米,內面有紫紅色斑紋,內輪的線狀披針形,長約20毫米;蜜腺狀花瓣線形,長2-3毫米;退化雄蕊6,頂具藥隔伸出附屬體;心皮3,圓錐柱狀。果橢圓狀或長圓狀,長4-6厘米,直徑約2.5厘米。種子近三角形略扁,乾時褐色。花期3-4月,果期8-10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東中部、福建南部。生長於海拔600-1000米的山地疏林或山谷溪旁向陽處。喜陽光,耐潮濕,適應在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生長,但有一定的耐陰性,植株常以數量不多的分枝攀延生長;過分蔭蔽則導致枝蔓生長緩慢、纖弱。
繁殖方法
播前準備
種子採集與處理:於10月中下旬,果實顏色變成黃色時採種。採回後放置在陰涼處堆漚,待果皮、肉軟化,剝開取出種子,水洗淨種,然後放置在室內通風處晾乾,約需7天。
種子貯藏:斑葉野木瓜種子有自然休眠特性,需層積貯藏處理。陰乾後的種子即採取沙藏法種子保存,容器選擇透氣陶瓷缸。新鮮細沙先噴潔淨水拌勻呈濕潤狀,陶瓷缸底部墊鋪10-15厘米細沙,上鋪一層種子,然後鋪2-5厘米厚度細沙,依次按一層種子一層沙的方式放置。儲藏期間,霧噴潔淨水保持濕潤,隔7-10天翻看種子,檢去霉變種子、爛種。翌年1月下旬,種子開始萌發,於大部分種子發芽露白的2月初上盆,種子平均發芽率達86%以上。
容器基質選擇:斑葉野木瓜適合生長在疏鬆透氣、肥沃的壤土或腐植土壤。採用溫室大棚容器育苗,除可滿足苗木生長需要,還能充分利用空間和便於管理的育苗專用塑膠規格杯外,關鍵點是基質的選擇。在我們育苗實踐中,單一腐殖土或園土不利於斑葉野木瓜幼苗的生長,土壤基質按天然闊葉林腐殖土、園土、鵝糞體積比例5:4:1配比最適。其中腐殖土選用健康闊葉混交林的表層土,園土選擇團粒結構良好、無病蟲害園土土壤,鵝糞需充分腐熟。
播種方法
選擇15厘米×13厘米育苗專用塑膠落地式營養杯,每營養杯點播1-2粒種子,種芽朝下,覆土厚度5厘米左右。覆土後及時噴水,然後及時補充水分,保持土壤濕潤。棚內保持通風良好,溫度控制10-25℃,濕度60%左右。
栽培技術
3-4月間,注意調整光照,適度增加光照,遮光率約50%,此時工作中心是控制幼苗旺長,促進苗木地徑生長和半木質化。6-7月間,苗長15-20厘米左右時開始長藤,需及時換大盆移植,搭架栽培。經周年培育,苗木成活率95%以上,1年生苗木平均徑粗0.6厘米以上,平均苗長60.8厘米。出圃移栽大田,第2年苗木成活率90%。
主要價值
斑葉野木瓜是中國特有果木之一,是民間集食用、觀賞、藥用價值於一體的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