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安緣蝽

斑背安緣蝽

昆蟲名,為半翅目,緣蝽科。分布在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四川、貴州、雲南、福建、江西、西藏等。寄主於大豆、紫穗槐等。成、若蟲吸食葉片及嫩枝、莖端汁液,致葉片變黑,豆粒萎縮,嫩芽枯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斑背安緣蝽
  • 拉丁學名:Anoplocnemis binotata Distant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昆蟲綱
  • :半翅目
  • :緣蝽科
  • 分布區域:河南、安徽、浙江、四川、、雲南、福建、西藏等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0~24mm,兩側角間寬8mm。黑褐至黑色,被白色短毛。觸角基部3節黑,第4節基半部赭紅色,端半部紅褐,最末端赭色。複眼黑褐色。頭小,頭頂前端具1短縱凹。喙長達中足前緣。前胸背板中央具縱紋;側緣平直,側角鈍圓。小盾片有橫皺紋。前翅革片棕褐,膜片煙褐。體腹板赭褐或黑褐。雌蟲第3腹板中部向後彎。雄蟲第3腹板中部向後擴延近第4腹板的後緣形成橫瘤突;後足腿節粗壯彎曲,內側近端擴展成1三角形齒,後足脛節內側端部呈小齒狀。該蟲與紅背安緣蝽很相似,與紅背安緣蝽的區別是體小,腹部背面黑色,中央生淺色斑點2個,雄蟲後足腿節基部無突。
斑背安緣蝽成蟲形態圖斑背安緣蝽成蟲形態圖

生活習性

江西1年生3代,以成蟲在枯草叢中、樹洞和屋檐下等處越冬。越冬成蟲3月下旬開始活動,4月下至6月上旬產卵,5月下至6月下旬陸續死亡。第1代若蟲5月上至6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6月中旬至8月中旬產卵。第2代若蟲6月中旬末至8月下旬孵化,7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為成蟲,8月上旬至10月下旬產卵。第3代若蟲8月上旬末至11月初孵出,9月上旬至11月中旬羽化。成蟲於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陸續越冬。成蟲和若蟲白天極為活潑,早晨和傍晚稍遲鈍,陽光強烈時多棲息於寄主葉背。初孵若蟲在卵殼上停息半天后,即開始取食。成蟲交尾多在上午進行。卵多產於葉柄和葉背,少數產在葉面和嫩莖上,散生,偶聚產成行。每雌每次產卵5一14粒,多為7粒,一生可產卵14—35粒。
斑背安緣蝽斑背安緣蝽

防治方法

冬季結合積肥,清除田間枯枝落葉,鏟去雜草,及時堆漚或焚燒,可消滅部分越冬成蟲。在成蟲、若蟲為害期,可採用廣譜性殺蟲劑,按常規使用濃度噴灑,均有毒殺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