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紋獅子魚

斑紋獅子魚

斑紋獅子魚(Liparidae Liparis maculatus Ding,1987)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獅子魚科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斑紋獅子魚
  • 拉丁學名:Liparidae Liparis maculatus Ding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鮋形目
  • 亞目:杜父魚亞目
  • :獅子魚科
  • 命名者及年代:Liparidae Liparis maculatus Ding,1987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背鰭41~43;臀鰭31~35;胸鰭42~46;腹鰭6;尾鰭10;鰓耙1+8。體長為體高3.8~5.8倍;為頭長3.8~4.3倍;為胸鰭起點至臀鰭2.7倍。頭長為吻長2.3~2.7倍;為眼徑7.0~10.1倍;為眼間隔1.8~2.1倍;為眼後頭長1.9倍;為背鰭最長鰭條2.9倍、最後鰭條5倍;為臀鰭最長鰭條6.3倍;為胸鰭長0.8倍、基底寬1.8倍;為尾鰭長2.5倍。體粗大,較長,前部稍平扁,向後漸側扁狹小;背緣和腹緣淺弧形;軀幹前半部稍高,腹鰭基底處體最高;軀幹較短,尾長約為軀幹長2倍;尾柄極短。頭寬大,稍平扁,背緣淺弧形,與上頜相交約50度,腹緣淺弧形。吻寬短,圓鈍,吻長約為眼徑3倍。鼻孔2個,靠近,前鼻孔較大,距眼近於距吻端,後鼻孔位於眼稍前方。眼小,圓形,上側位,距鰓蓋後緣約為距吻端1.5倍。眼間隔寬凸,約為眼徑3倍。口寬大,端位,斜裂。上頜較下頜突出,上頜骨不露出,伸達眼前緣下方。唇肥厚。吻前側和下頜腹面各具黏液孔4個。上下頜具牙,細尖,三叉形;犁骨及齶骨無牙。舌寬厚,圓形,前端稍游離。鰓孔中大,下端伸達胸鰭第七鰭條基部;第四鰓弓後無裂孔。鰓蓋膜分離,與峽部相連。鰓蓋條6。鰓耙短小,刺球狀。具假鰓。無鼻棘。頭蓋骨、眶下骨和各鰓蓋骨均埋於皮下。眼前吻側具1眶前骨,眼下方具第一和第二眶下骨,眼後方具第三和第四眶下骨,無第五眶下骨。眶前骨長方形,無棘,下方具3皮管,出口位於頭部下側外方。第一眶下骨短菱形;第二眶下骨前部寬,後部甚尖長,越過前鰓蓋骨前緣,伸達後緣;第三和第四眶下骨狹小,具眶下感覺管。前鰓蓋骨寬大,無棘。鰓蓋骨上緣和下緣各具1棱,無棘。下鰓蓋骨和間鰓蓋骨狹小,無棘。眼前背中線無中篩棘和棱。側篩骨無眼前棘。額骨無眶上棱,無眼上棘和眼後棘;無鼓棘;眼間無額棱和額棘。頂骨無棱和棘。眼後至側線間無蝶耳棘、翼耳棘,後顳顬棘和肩胛棘。胸鰭基部上方無肱棘。頭部平整,無凹窪。前鼻孔和後鼻孔均具短管狀皮突,頭體其他部位無皮瓣。體無鱗,皮膚鬆軟;無骨板和骨突,密具細小皮刺,易脫落,生殖季節皮刺明顯。側線僅具小孔2~10個,位於鰓孔附近上方。背鰭連續,無缺刻,基底很長,體長為基底長1.3倍,為頭長3.4倍,鰭條後端伸達尾鰭中部;鰭棘和鰭條不易區分,中後部鰭條較長,向後漸短,前部鰭條明顯短小,最長鰭條約為頭長0.3倍。臀鰭起點位於背鰭第八至第九鰭條下方,基底頗長,背鰭基底長為臀鰭基底長1.5倍,鰭條後端伸達尾鰭前半部;無鰭棘,鰭條約等長,最長鰭條約為背鰭最長鰭條長。背鰭和臀鰭鰭膜在尾鰭中部相連。胸鰭寬大,伸達背鰭基底前1/4處下方,基底寬大,前下端伸達眼後下方,幼魚的胸鰭下緣中部凹入,成魚凹入不明顯。腹鰭胸位,左右連成1圓形吸盤,鰭條肉突狀,13~15個,周緣皮膜游離。尾鰭短小,後緣截形,鰭長約為體高,為頭長。鰭條均不分枝。體腔中大,腹膜白色。胃大,囊狀,壁厚。腸粗大,短於體長,盤曲2次。肝大,單葉。幽門盲囊眾多。無鰾。體褐紅色。頭背和體上側具10黑色橫紋,分別位於眼間隔、眼後背面、鰓孔上方、背鰭前方以及背鰭第二至第七鰭條、第九至第十一鰭條、第十二至第十六鰭條、第十八至第二十二鰭條、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八鰭條、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五鰭條等處下方和尾鰭前方。幼小時斑紋清晰,連續,長到150mm以上個體,斑紋模糊,常碎裂成不規則斑塊。體側斑紋常延續至背鰭。吻背、眼前下方,眼下和眼後方各具1叉狀條紋。臀鰭黑色。胸鰭里側微紅,外側黑色。尾鰭具不規則斑紋,基底附近具1白斑。各鰭鰭條末端白色。側線孔周緣黑色。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於渤海和黃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