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鯰

斑海鯰屬鱸形目、海鯰科(Ariidae)魚類。該魚為我國東海、南海常見的底棲經濟魚類,體長形,前部寬闊、後部側扁,一般體長60—80厘米、體重2000—3000克,大者可達9000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斑海鯰
  • 拉丁學名:Arius maculatus
  • 別稱大海鯰、成魚、成仔魚、臭臊成、海塗虱
  • :動物界
  • :鱸形目
  • :海鯰科
  • 英文名:Spotted Catfish、Sea Cat-fish
簡介,特徵,習性,漁汛,經濟價值,

簡介

特徵

鱸形目海鯰科(Ariidae)魚類。
體長形,前部寬闊、後部側扁,一般體長60—80厘米、體重2000—3000克,大者可達9000克。
斑海鯰
頭大且平扁,眼較小,眼間隔寬而平坦。口在吻端下方,上頜比下頜,頜骨具尖銳齒帶,齶骨側具一對長圓形的齒帶;下頜有三隊須。第一鰓弓具17-21鰓耙、體表無鱗,粘液膜易脫落。背鰭有一尖銳硬棘及6-7枚棘刺,硬棘具有毒腺,後方具一脂鰭;左右胸鰭各具I硬棘,背、胸鰭硬棘前後緣皆具鋸齒;腹鰭棘刺約19-23枚;尾鰭深分叉形。體背呈藍褐色,體灰白色,腹部淡白。各鰭略黃;脂鰭上具一大黑斑。
斑海鯰
背、胸鰭硬棘前後緣具有鋸齒,有毒腺,是它的防禦工具。

習性

該魚為我國東海、南海常見的底棲經濟魚類,常見於砂泥質的海域,春夏之交聚集到淡鹹水交匯的河口地帶覓食,甚至洄游入內陸的河川下游。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及小魚蝦。夜行性,具築洞而居之習性,偶會集成大群。背、胸鰭硬棘前後緣具有鋸齒,鋸齒有毒腺,是它的防禦工具。

漁汛

每年4、5月份春夏之交,刮南風天氣的時候,為東南沿海的“成仔魚”集群繁衍產卵漁汛季節,漁民用流刺網、延繩釣及底拖網所漁獲。也有在河口釣捕。

經濟價值

該魚腥味較濃,但魚肉的脂肪含量高。東南沿海居民常配以“當歸”等中藥去腥食用。
閩南一道名菜“成仔魚炕豆腐”即以該魚為食材,佐以當歸枸杞等調料,連同豆腐一起燉,湯白味鮮。
許多食客正是喜歡“成仔魚”這種獨特風味的“腥”,這道菜頗受歡迎。
有些人認為該魚具有壯陽之食療功效。
“成仔魚”在漁汛“大發海”時,價錢相當低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