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序

《文選序》是南朝梁文學家蕭統的創作的一首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文選序
  • 作者蕭統
  • 創作年代:南朝
  • 作品體裁:序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文選序
式觀元始,眇覿玄風,冬穴夏巢之時,茹毛飲血之世,世質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時義,遠矣哉!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增冰為積水所成,積水曾微增冰之凜,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時變改,難可詳悉。
嘗試論之曰:《詩序》云:“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至於今之作者,異乎古昔。古詩之體,今則全取賦名。荀、宋表之於前,賈、馬繼之於末。自茲以降,源流實繁。述邑居則有“憑虛”、“亡是”之作。戒畋游則有《長楊》《羽獵》之制。若其紀一事,詠一物,風雲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潔,君匪從流,臣進逆耳,深思遠慮,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傷,壹鬱之懷靡訴。臨淵有懷沙之志,吟澤有憔悴之容。騷人之文,自茲而作。
詩者,蓋志之所之也。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關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間濮上,亡國之音表。故風雅之道,粲然可觀。自炎漢中葉,厥途漸異:退傅有“在鄒”之作,降將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區以別矣。又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並驅。頌者,所以游揚德業,褒讚成功。吉甫有“穆若”之談,季子有“至矣”之嘆。舒布為詩,既言如彼;總成為頌,又亦若此。次則箴興於補闕,戒出於弼匡,論則析理精微,銘則序事清潤,美終則誄發,圖像則贊興。又詔誥教令之流,表奏箋記之列,書誓符檄之品,弔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辭引序,碑碣志狀,眾制鋒起,源流間出。譬陶匏異器,並為入耳之娛;黼黻不同,俱為悅目之玩。作者之致,蓋雲備矣!余監撫餘閒,居多暇日。歷觀文囿,泛覽辭林,未嘗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自姬漢以來,眇焉悠邈。時更七代,數逾千祀。詞人才子,則名溢於縹囊;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緗帙。自非略其蕪穢,集其清英,蓋欲兼功,太半難矣!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書,與日月俱懸,鬼神爭奧,孝敬之準式,人倫之師友,豈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諸。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謀夫之話,辨士之端,冰釋泉涌,金相玉振。所謂坐狙丘,議稷下,仲連之卻秦軍,食其之下齊國,留侯之發八難,曲逆之吐六奇,蓋乃事美一時,語流千載,概見墳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雖傳之簡牘,而事異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於記事之史,系年之書,所以褒貶是非,紀別異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贊論之綜緝辭采,序述之錯比文華,事出於深思,義歸乎翰藻,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遠自周室,迄於新地,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雲耳。
凡次文之體,各以匯聚。詩賦體既不一,又以類分;類分之中,各以時代相次。

作品注釋

〔1〕式:發語辭。元始:即原始,指遠古時代。 眇:通渺,謂遠。 覿:看。 玄風:遠古的風俗。
〔2〕冬穴夏巢:冬天掘洞而居,夏天搭棚而住。 茹毛飲血:生吃鳥獸之肉並飲其血。
〔3〕質:質樸。 文:文章。
〔4〕逮:到。 伏羲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八卦:《周易》中八種基本圖形,名為乾、坤、坎、離、艮、震、兌、巽。分別代表八種自然現象。
〔5〕書契:指文字。 結繩之政:傳說在沒有文字的上古時期,曾用結繩的方法紀事,大結記大事,小結記小事。
〔6〕天文:指日、月、星辰。 時變:四季的變化。 人文:指文化典章等。
〔7〕時義:對於時代的意義。
〔8〕椎輪:最簡陋的小車。 輅:車。
〔9〕寧有:猶言何有。
〔10〕增:通層。 增冰:厚冰。
〔11〕曾微:猶言曾無。 凜:寒。
〔12〕踵:因、繼。 華:文飾。 變本:改革原貌。 厲:甚。
〔13〕《詩序》:指《毛詩序》。
〔14〕古詩二句: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也。”這兩句言:賦本是古詩的一種,現在則被稱為賦了。
〔15〕荀:即荀子,著有《賦篇》。 宋:宋玉。著有《風賦》、《高唐賦》等。
〔16〕賈、馬:指賈誼和司馬相如。同為漢賦作家。賈誼有《鳥》、《吊屈原》等賦。司馬相如有《上林》、《子虛》、《大人》等賦。
〔17〕以降:以下。
〔18〕述邑居:描述都市風物。 憑虛:即憑虛公子,為張衡《西京賦》中的假託人物。 亡是:即亡是公,為司馬相如《上林賦》中的假託人物。
〔19〕畋:打獵。《長楊》、《羽獵》二賦為揚雄所作。 制:即作的意思。
〔20〕屈原:名平,別號靈均。戰國時期楚國的偉大詩人。 含忠履潔:滿腔忠城,行為高潔。
〔21〕匪:非。 從流:從善如流,喻勇於求善。 臣進:謂臣下所進之言。
〔22〕放:放逐。 湘南:湘水之南。
〔23〕耿介:剛直。 壹鬱:憂憤不平。 靡:無。 愬:傾訴。
〔24〕“臨淵”句:《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至於江濱……乃作《懷沙》之賦。”
〔25〕“吟澤”句:《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26〕所之:意為所適。所往。
〔27〕《關雎》:為《詩經·周南》的首篇。《麟趾》:即《麟之趾》,為《詩經·周南》的末篇。
〔28〕桑間: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陽縣南。 濮上:濮水之上。《禮記·樂記》:“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
〔29〕炎漢:古人講陰陽五行,漢被認為屬於火德,故稱炎漢。
〔30〕退傅:退位之傅,指韋孟。韋孟曾做過楚元王及其兒、孫的傅、退位後居鄒,作《在鄒》詩。此詩今存,為四言句式。
〔31〕降將:指李陵。李陵在漢武帝時被拜為騎都尉,率兵出擊匈奴,戰敗投降。舊說為李陵所作的與《與蘇武》詩有“攜手上河梁”之句。
〔32〕四言五言:指詩歌的句式。
〔33〕三字:指三言詩,如漢《安世房中歌》等。九言:指九言詩,據說最早的作者為魏高貴鄉公曹髦。
〔34〕分鑣並驅:原指騎乘各異而並馳。比喻各種詩體並興與發展。
〔35〕頌者:《毛詩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
〔36〕吉甫:即尹吉甫,周代卿士,據說《詩經·大雅·民》為他所作。詩中有“穆如清風”之句。
〔37〕季子: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札。他聘問魯國觀樂時,聽到歌《頌》,便讚美道:“至矣哉。”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38〕舒布:展示敷陳。言。助詞。
〔39〕總成:總括而成。
〔40〕箴:一種寄寓規戒的文體。 補闕:彌補缺點。 戒:一種君主、長輩勸戒臣屬、晚輩的文體。 弼匡:幫助匡正。
〔41〕論:一種分析事理的文體。 銘:一種記贊題刻事、物的文體。《文心雕龍·銘箴》:“銘者,名也。觀器必也正名,審用貴乎盛德。”
〔42〕美終:讚美有功業而終者。 贊:一種讚頌人物德行功業的文體。此句呂延濟註:“若有德者,後世圖畫其形,為文以讚美也。”(六臣注《文選》)
〔43〕詔誥教令:為四種文體,屬於古代帝王或朝廷所發的不同種類的公文。 表秦:古代臣下對其主進言陳事的兩種文體。箋記:亦為二種文體。《文心雕龍·書記》:“記之言志,進己之志也。箋者,表也,表識其情也。”
〔44〕書誓符檄、弔祭悲哀:為古代的八種文體。
〔45〕答客:亦為文體之一種,如《答客難》、《答賓戲》之類。
〔46〕篇辭引序、碑碣志狀:並為文體名。
〔47〕陶:指塤,古代吹奏樂器,用土製成。匏(páo):葫蘆的一種。在此指用匏做成的樂器。
〔48〕黼黻(fǔ fú):古代禮服上繡飾的花紋。
〔49〕備:完備。
〔50〕監:監國,謂皇帝外出,由太子代攝國政。 撫:撫軍,謂從天子外出巡行。
〔51〕文囿:文壇,文苑。 晷(guǐ):日影。
〔52〕姬:指周代,周為姬姓。 眇焉悠邈:謂年代久遠。
〔53〕更:更替。 七代:指周、秦、漢、魏、晉、宋、齊。 祀:年。
〔54〕縹囊:盛書的淡青色布袋。
〔55〕緗帙:用淺黃色織物做成的書套。
〔56〕蕪穢:糟粕。 清英:精華。
〔57〕大半難:非常困難。
〔58〕姬公:指周公。為周武王之弟。武王死曾輔政多年。
〔59〕孔父:指孔子。
〔60〕芟夷:原指除草,此謂刪節文章。
〔61〕老莊:指老子、莊子。二人為先秦道家學派代表。其著作為《莊子》、《老子》。
〔62〕管孟:指管子與孟子。其著作為《管子》與《孟子》。
〔63〕撰:編選。
〔64〕端:舌端:《韓詩外傳》:“避辯士之舌端。”
〔65〕金相玉振:金質玉聲。謂內容豐富,文采斐然。
〔66〕狙丘、稷下:並為齊國地名。《文選·與楊德祖書》李善注引《魯連子》:“齊之辯者,曰田巴,辯於狙丘而議於稷下。”
〔67〕仲連:即魯仲連。《戰國策·趙策三》載:趙孝成王時,秦圍邯鄲,魏王使者辛垣衍勸趙尊秦為帝。魯仲連時在趙,嚴斥辛坦衍,秦將聞此事,退軍五十里。
〔68〕食其(yì jī):即酈食其。楚漢戰爭時,他說服齊王田廣歸漢,下齊七十餘城。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69〕留侯:張良的封號。《史記·留侯世家》載:漢高祖劉邦聽酈食其之言,欲復封六國之後,張良用八事難之,遂使高祖轉意。
〔70〕曲逆:陳平的封號。《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輔佐劉邦,曾六出奇計。
〔71〕墳籍:在此泛指書籍。
〔72〕子史:指諸子之作與史家之書。
〔73〕簡牘:古代無紙,書於竹上曰簡,書於版上曰牘。
〔74〕系年之書:謂史書。
〔75〕紀別異同:記述遠近異同之事。
〔76〕綜輯:聯綴。
〔77〕錯比:巧妙地組織安排。
〔78〕翰藻:文華辭藻。
〔79〕新地:指梁。

作者簡介

蕭統(501—531)南朝梁文學家。梁武帝長子,字德施,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他生來聰穎,3歲時受學《孝經》、《論語》,5歲時通讀《五經》,全都能理解和通讀。天監十四年(515)正月初一,梁武帝在太極殿前給蕭統加戴太子冕。太子儀容俊美,舉止優雅,讀書一目數行,過目不忘。每次遊玩聚宴餞行,都賦詩達十幾韻,有時還作連韻,都是略加思索揮筆便成,不做任何改動。
蕭統覺得做皇帝雖然尊榮至極,但是一旦逝世,渦滅無蹤,只有寫出好的文章才是千古之事,他性愛山水,喜歡吟詠左思《招隱詩》中“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他決定離開建康,到京口南郊招隱山讀書撰文。這裡群山環抱,樹木茂密,環境極為幽靜。山中修竹清泉、山花爛漫,鶯歌燕語,風景十分秀麗。在招隱寺後半山建造了兩幢樓房,一幢叫讀書台,一幢叫增華閣,兩幢樓房之間有天橋相連。樓房修好後,蕭統將3萬冊圖書從建康運到京口招隱山。蕭統“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他在招隱山邀游書海,辛勤工作,終於編成了30卷的《文選》稿本,收秦漢以來詩、文、賦、論等各種文體共700餘篇。這是我國最早的詩文總集。
中大通三年(531)四月,蕭統去世,時年31歲。武帝親臨弔唁哀哭,極其悲痛,頒詔入斂時穿戴袞衣皇冠,謚為昭明。五月庚寅,葬於安寧陵,頒詔讓司徒左長史王筠撰寫哀策文。朝廷上下為此惋惜驚嘆,京城男女老少紛紛趕到宮門,沿途道路哭聲不斷,四方平民和邊境兵民,聽到噩耗無不極其悲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