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學通論

文藝學通論

《文藝學通論》是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狄其驄、王汶成、凌晨光。

基本介紹

  • 書名:文藝學通論
  • 作者:狄其驄、王汶成、凌晨光
  • ISBN:9787040256567
  • 頁數:391 頁
  • 定價:31.90元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文藝學通論》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文藝學通論》以文藝學研究對象的系統存在和本體存在為依據,採取多學科交叉透視的綜合研究方法,全面探討了有關文學的基本理論問題,並注重將文學理論的探討與文學常識的介紹結合起來。《文藝學通論》共分四編,第一編“文學總論”論述了文藝學的研究對象和範圍、文學的外在屬性和人學根基、文學的本體特性和功能以及文學的起源和發展。第二編“文學作品”論述了作品的存在方式、構成、語言以及作品的種類和體裁。第三編“文學創作”論述了創作活動的成因、能力、過程、經驗和歷史類型。第四編“文學交流”論述了文學交流的內涵和價值、對文學閱讀的一般理解、文學閱讀的主體性以及文學批評活動的性質與定位、程式、步驟及功能。《文藝學通論》可用作高等學校中文專業“文學概論”課的教科書和其他相關專業課程的參考書,也可供一切想了解文學理論知識的文學愛好者閱讀。

目錄

第一編 文學總論
第一章 文藝學的對象和範圍
第一節 文藝學對象的系統性
第二節 文藝學對象的存在方式
第三節 文藝學理論的構成
第二章 文學的外在屬性與人學根基
第一節 文學的社會屬性
第二節 文學的文化屬性
第三節 文學的語言屬性
第四節 文學的藝術屬性
第五節 文學是人學
第三章 文學的本體特性與功能
第一節 文學的再現性能
第二節 文學的表現性能
第三節 文學的形式性能
第四節 文學的綜合性能
第四章 文學的起源
第一節 有關文學起源的研究
第二節 歷史上有影響的三種理論
第三節 勞動綜合論
第五章 文學的發展
第一節 文學發展的進步性
第二節 影響文學發展的諸因素
第三節 文學發展的三個時期
第二編 文學作品
第六章 文學作品的存在方式
第一節 傳統的概念
第二節 形式主義的概念
第三節 結構主義的概念
第四節 接受美學的概念
第五節 文學作品的特定存在方式
第七章 文學作品的構成
第一節 題材和內容
第二節 主題和觀念
第三節 材料和媒介
第四節 語言和形式
第五節 結構和層次
第八章 文學語言
第一節 文學語言的一般理解
第二節 作品言語的結構層次
第三節 文學語言的審美功能
第四節 文學作品的語言風格
第九章 文學作品的種類和體裁
第一節 文學分類的原則和標準
第二節 敘事類文學作品
第三節 抒情類文學作品
第四節 戲劇類文學作品
第五節 文學作品的體裁
第三編 文學創作
第十章 文學創作的成因
第一節 材料因
第二節 形式因
第三節 創造因
第四節 目的因
第五節 文學創作是一種特殊的創造活動
第十一章 文學創作的能力
第一節 對創作能力的一般理解
第二節 創作中的理解力和想像力
第三節 創作中的情感力和直覺力
第四節 創作中的審美力和造型力
第十二章 文學創作的過程
第一節 創作過程的整體特徵
第二節 創作過程的三個階段
第三節 創作中的情感運動過程
第四節 創作中的靈感現象
第十三章 文學創作的經驗
第一節 文學境界的創造
第二節 文學典型的創造
第三節 文學風格的創造
第十四章 文學創作的歷史類型
第一節 對文學創作類型的一般理解
第二節 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
第三節 人文主義現實主義
第四節 浪漫主義
第五節 批判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
第六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和新現實主義
第七節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
第四編 文學交流
第十五章 文學交流的內涵與價值
第一節 文學交流是文學創造活動的終結
第二節 文學交流的兩大環節
第三節 文學交流的機制與媒介
第四節 文學交流的建設性效果
第十六章 文學閱讀的理解
第一節 閱讀的傳統概念
第二節 消極閱讀和積極閱讀
第三節 閱讀的三種態度
第四節 閱讀是一種創造性的接受
第十七章 文學閱讀中的主體性
第一節 對文本的解讀是閱讀的基礎
第二節 讀者的“閱讀視野”和“視野融合”
第三節 閱讀經驗的複合結構
第十八章 文學批評的性質與定位
第一節 理論性與實踐性
第二節 科學性與文學性
第三節 主觀性與客觀性
第四節 政治性與學術性
第十九章 文學批評的程式、步驟與功能
第一節 文學批評的條件
第二節 文學批評的思維程式
第三節 含義分析與價值判斷
第四節 文學批評的功能
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