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學導論(修訂本)》是 1998年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本書是一本簡明扼要、體系完整、適應課堂教學需要的文藝理論基礎課教材。
基本介紹
- ISBN:9787309020519
- 頁數:398
- 定價:16.80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08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是一本簡明扼要、體系完整、適應課堂教學需要的文藝理論基礎課教材。
本書既是一部普及性的文學理論課教材,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學術性,適合大專院校學生和文學愛好者閱讀,也適合文學研究者做參考。
作品目錄
目錄
緒 論 文藝學研究的對象、任務和方法
第一節 文藝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一 總觀全局,系統考察
二 外部關係與內部關係
三 穩定性與發展觀
第二節 文藝學研究方法論
一 方法論的意義
二 堅持唯物史觀與兼收其他方法
三 獨立學科與綜合科學
四 普遍規律與民族特色
第一編 本質論
第一章 文藝的審美本質
第一節 再現論和表現論
一 再現論
二 表現論
三 對於再現論和表現論的歷史評價
第二節 人對現實的審美觀照
一 科學反映與藝術反映
二 客觀現實與人化的自然
三 再現與表現的統一
第二章 情感與形象的融合
第一節 文藝的形象性
一 寫人與格物
二 以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三 藝術形象的特點
四 形象與議論
第二節 文藝的情感性
一 文章之作,本乎情性
二 情感與理智的關係
第三節 各門藝術的特徵
一 藝術的分類
二 音樂藝術的特徵
三 繪畫藝術的特徵
四 語言藝術的特徵
第三章 文藝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 文藝對社會的影響
一 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
二 干預生活與改造靈魂
第二節 文藝的審美教育作用
一 文藝的認識作用
二 文藝的教育作用
三 文藝的審美作用
第四章 文藝的社會聯繫
第一節 文藝與哲學的關係
一 哲學對文藝的影響
二 文藝對哲學的豐富和發展
三 學詩者以識為主
第二節 文藝與宗教的關係
一 宗教利用文藝傳經布道
二 宗教思想影響文藝思想
第三節 文藝與政治的關係
一 政治對文藝的需要
二 文藝不能超脫政治
三 無產階級的政治與文藝
第二編 創作論
第一章 文藝創作的現實基礎
第一節 生活是文藝的唯一源泉
一 心動,還是幡動?
二 從觀念出發,還是從生活實際出發?
第二節 生活是作家的學校
一 深入生活、熟悉生活
二 熟悉生活的不同途徑
第二章 文藝創作的主體意識
第一節 創作主體的能動性
一 主體對客體的滲透
二 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
三 主體意識的發揮與創作自由
第二節 創作主體的創造能力
一 觀察力
二 審美力
三 想像力
四 表現力
第三章 文藝創作的提煉與加工
第一節 文藝的典型性
一 典型性是文藝創作的基本法則
二 典型:以獨特的個性反映社會關係的本質
三 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
第二節 典型人物的創造
一 專用一個人為模特兒
二 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
第三節 典型形態的歷史演變
一 從神和超人到普通人形象
二 從過實描寫到如實描寫
三 從類型化到個性化
四 從單一性到豐富性
第四章 創作過程中的思維活動
第一節 形象思維
一 詩要用形象思維
二 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共同規律
三 形象思維的特殊性
第二節 創作靈感
一 文章天成,妙手可得
二 靈感是創作思維質的飛躍
第三編 作品論
第一章 文學作品的構成
第一節 文學作品的內容因素
一 題材
二 主題
第二節 文學作品的形式因素
一 情節
二 結構
第三節 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一 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二 意境之美
第二章 文學語言
第一節 文學對於語言的要求
一 文學變革與語言變革
二 語不驚人死不休
第二節 文學語言的特點
一 形象性
二 情感性
三 音樂性
第三節 文學語言的提煉
一 將活人的唇舌作為源泉
二 吸收外國語中有用的成分
三 擇用古語中有生命的東西
第三章 文學作品的體裁
第一節 詩歌
一 詩體之流變
二 詩歌的特點
第二節 散文
一 散文文體之流變
二 散文的特點
第三節 小說
一 小說文體之流變
二 小說的特點
第四節 戲劇文學
一 戲劇文學文體之流變
二 戲劇文學的特點
第四章 藝術風格論
第一節 風格的重要意義
一 什麼是風格
二 風格是作品成熟的標誌
三 風格的多樣化
第二節 風格形成的客觀因素
一 時代特色
二 民族特色
三 地方特色
四 階級特色
五 隨體成勢
第三節 風格形成的主觀因素
一 創作個性形成的原因
二 創作個性的發展與藝術風格的變化
三 風格與人格
第四編 鑒 賞 論
第一章 文藝鑑賞的意義和特點
第一節 文藝鑑賞的意義
一 創作通過鑑賞來實現其價值
二 鑑賞對於創作的影響
第二節 文藝鑑賞的特點
一 鑑賞與共鳴
二 鑑賞是再創造的過程
第三節 鑑賞主體的養成
一 對象創造了主體
二 鑑賞主體養成的主觀條件
第二章 審美力分析
第一節 審美心理機制
一 審美感知
二 審美想像
三 移情作用
四 審美認識
第二節 美感的差異性與共同性
一 美感的差異性
二 美感的共同性
第三章 文藝批評的性質、作用和標準
第一節 文藝批評的性質和作用
一 文藝批評的性質
二 文藝批評的作用
第二節 文藝批評的標準
一 批評一定有標準
二 批評標準的選擇
三 真、善、美的標準
第四章 文藝批評的方法
第一節 文藝批評流派述評
一 印象式批評
二 詮釋式批評
三 考據式批評
四 評點式批評
五 社會歷史批評
六 形式主義批評
七 新批評派理論
八 接受美學批評
九 精神分析批評
十 原型批評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的批評方法
一 歷史的觀點
二 美學的觀點
第五編 發 展 論
第一章 文藝的起源
第一節 文藝起源論述評
一 摹仿說
二 遊戲說
三 巫術說
四 勞動說
第二節 文藝起源與人類的審美需要
一 勞動創造了人,也創造了美感
二 審美意識與藝術共生共長
第二章 文藝發展與社會發展
第一節 文藝發展取決於社會發展
一 幾種文藝發展觀
二 促進文藝發展諸因素
第二節 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的不平衡現象
一 不平衡現象的表現
二 出現不平衡現象的原因
第三章 文藝思潮與創作方法
第一節 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
一 古典主義
二 浪漫主義
第二節 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
一 現實主義
二 自然主義
第三節 現代主義文藝思潮
一 現代主義文藝思潮的形成
二 象徵主義
三 未來主義
四 表現主義
五 意識流小說派
六 荒誕派戲劇
第四節 社會主義文藝思潮
一 社會主義文藝思潮的形成
二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第四章 文藝發展中的繼承與借鑑
第一節 批判地繼承民族文藝遺產
一 文藝發展的繼承性
二 對過去的文藝必須加以批判地審查
第二節 文化交流與文藝發展
一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
二 放出眼光,挑選占有
後 記
修訂本後記
緒 論 文藝學研究的對象、任務和方法
第一節 文藝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一 總觀全局,系統考察
二 外部關係與內部關係
三 穩定性與發展觀
第二節 文藝學研究方法論
一 方法論的意義
二 堅持唯物史觀與兼收其他方法
三 獨立學科與綜合科學
四 普遍規律與民族特色
第一編 本質論
第一章 文藝的審美本質
第一節 再現論和表現論
一 再現論
二 表現論
三 對於再現論和表現論的歷史評價
第二節 人對現實的審美觀照
一 科學反映與藝術反映
二 客觀現實與人化的自然
三 再現與表現的統一
第二章 情感與形象的融合
第一節 文藝的形象性
一 寫人與格物
二 以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三 藝術形象的特點
四 形象與議論
第二節 文藝的情感性
一 文章之作,本乎情性
二 情感與理智的關係
第三節 各門藝術的特徵
一 藝術的分類
二 音樂藝術的特徵
三 繪畫藝術的特徵
四 語言藝術的特徵
第三章 文藝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 文藝對社會的影響
一 批判的武器與武器的批判
二 干預生活與改造靈魂
第二節 文藝的審美教育作用
一 文藝的認識作用
二 文藝的教育作用
三 文藝的審美作用
第四章 文藝的社會聯繫
第一節 文藝與哲學的關係
一 哲學對文藝的影響
二 文藝對哲學的豐富和發展
三 學詩者以識為主
第二節 文藝與宗教的關係
一 宗教利用文藝傳經布道
二 宗教思想影響文藝思想
第三節 文藝與政治的關係
一 政治對文藝的需要
二 文藝不能超脫政治
三 無產階級的政治與文藝
第二編 創作論
第一章 文藝創作的現實基礎
第一節 生活是文藝的唯一源泉
一 心動,還是幡動?
二 從觀念出發,還是從生活實際出發?
第二節 生活是作家的學校
一 深入生活、熟悉生活
二 熟悉生活的不同途徑
第二章 文藝創作的主體意識
第一節 創作主體的能動性
一 主體對客體的滲透
二 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
三 主體意識的發揮與創作自由
第二節 創作主體的創造能力
一 觀察力
二 審美力
三 想像力
四 表現力
第三章 文藝創作的提煉與加工
第一節 文藝的典型性
一 典型性是文藝創作的基本法則
二 典型:以獨特的個性反映社會關係的本質
三 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
第二節 典型人物的創造
一 專用一個人為模特兒
二 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
第三節 典型形態的歷史演變
一 從神和超人到普通人形象
二 從過實描寫到如實描寫
三 從類型化到個性化
四 從單一性到豐富性
第四章 創作過程中的思維活動
第一節 形象思維
一 詩要用形象思維
二 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共同規律
三 形象思維的特殊性
第二節 創作靈感
一 文章天成,妙手可得
二 靈感是創作思維質的飛躍
第三編 作品論
第一章 文學作品的構成
第一節 文學作品的內容因素
一 題材
二 主題
第二節 文學作品的形式因素
一 情節
二 結構
第三節 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一 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二 意境之美
第二章 文學語言
第一節 文學對於語言的要求
一 文學變革與語言變革
二 語不驚人死不休
第二節 文學語言的特點
一 形象性
二 情感性
三 音樂性
第三節 文學語言的提煉
一 將活人的唇舌作為源泉
二 吸收外國語中有用的成分
三 擇用古語中有生命的東西
第三章 文學作品的體裁
第一節 詩歌
一 詩體之流變
二 詩歌的特點
第二節 散文
一 散文文體之流變
二 散文的特點
第三節 小說
一 小說文體之流變
二 小說的特點
第四節 戲劇文學
一 戲劇文學文體之流變
二 戲劇文學的特點
第四章 藝術風格論
第一節 風格的重要意義
一 什麼是風格
二 風格是作品成熟的標誌
三 風格的多樣化
第二節 風格形成的客觀因素
一 時代特色
二 民族特色
三 地方特色
四 階級特色
五 隨體成勢
第三節 風格形成的主觀因素
一 創作個性形成的原因
二 創作個性的發展與藝術風格的變化
三 風格與人格
第四編 鑒 賞 論
第一章 文藝鑑賞的意義和特點
第一節 文藝鑑賞的意義
一 創作通過鑑賞來實現其價值
二 鑑賞對於創作的影響
第二節 文藝鑑賞的特點
一 鑑賞與共鳴
二 鑑賞是再創造的過程
第三節 鑑賞主體的養成
一 對象創造了主體
二 鑑賞主體養成的主觀條件
第二章 審美力分析
第一節 審美心理機制
一 審美感知
二 審美想像
三 移情作用
四 審美認識
第二節 美感的差異性與共同性
一 美感的差異性
二 美感的共同性
第三章 文藝批評的性質、作用和標準
第一節 文藝批評的性質和作用
一 文藝批評的性質
二 文藝批評的作用
第二節 文藝批評的標準
一 批評一定有標準
二 批評標準的選擇
三 真、善、美的標準
第四章 文藝批評的方法
第一節 文藝批評流派述評
一 印象式批評
二 詮釋式批評
三 考據式批評
四 評點式批評
五 社會歷史批評
六 形式主義批評
七 新批評派理論
八 接受美學批評
九 精神分析批評
十 原型批評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的批評方法
一 歷史的觀點
二 美學的觀點
第五編 發 展 論
第一章 文藝的起源
第一節 文藝起源論述評
一 摹仿說
二 遊戲說
三 巫術說
四 勞動說
第二節 文藝起源與人類的審美需要
一 勞動創造了人,也創造了美感
二 審美意識與藝術共生共長
第二章 文藝發展與社會發展
第一節 文藝發展取決於社會發展
一 幾種文藝發展觀
二 促進文藝發展諸因素
第二節 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的不平衡現象
一 不平衡現象的表現
二 出現不平衡現象的原因
第三章 文藝思潮與創作方法
第一節 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
一 古典主義
二 浪漫主義
第二節 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
一 現實主義
二 自然主義
第三節 現代主義文藝思潮
一 現代主義文藝思潮的形成
二 象徵主義
三 未來主義
四 表現主義
五 意識流小說派
六 荒誕派戲劇
第四節 社會主義文藝思潮
一 社會主義文藝思潮的形成
二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第四章 文藝發展中的繼承與借鑑
第一節 批判地繼承民族文藝遺產
一 文藝發展的繼承性
二 對過去的文藝必須加以批判地審查
第二節 文化交流與文藝發展
一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
二 放出眼光,挑選占有
後 記
修訂本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