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我們的心靈史

文脈:我們的心靈史

《文脈:我們的心靈史》是王充閭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0年1月。

全書共分為六章四十二篇。“序章”是總論,除闡明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方式方法外,也是一篇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彩論文。接下來四章分別是“基因:大道之行”“自覺:性本愛丘山”“大氣:扶搖直上九萬里”“平淡:人有悲歡離合”。作者以對群經之首《周易》的解讀為開端,通過對歷史文化典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進程和特別群體的剖判,去展現中國人的心靈史和精神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文脈:我們的心靈史
  • 作者:王充閭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 數:460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文脈,就是文明演化的歷史血脈,隨著人類一代一代的繁衍而被延續保護下來,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經過漫長的薰陶浸潤,逐漸成為一種民族精神、民族靈魂。文脈是一個民族的魂脈,從根本上說,更是一個民族的命脈。
該書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國人的千年心靈史,也是一部中國人的人文精神史。它以優美的散文梳理了中國人文脈絡,描繪中華三千年文明史上先賢的心路歷程,縱貫中國各個歷史時代,揭秘中國文化託命之人的心靈世界,寫出了中國的仁人志士為傳承文脈而明道、示法、修史、護典,叱吒風雲的往事,以及中國人特有的胸襟、內涵、氣象、情懷,讓人們在一代代文脈相傳之中,得以知道中國的人文歷史,回溯到很久以前的過去,知道在漫長的悠悠歲月中,中國的祖先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來的。隨著人類的一步步發展,哲學、文學、藝術會隨之繁榮發達起來,使文脈升華到了一種新的境界,這是人類靈魂的發展歷史。該書把文脈傳承與心靈發展相互結合,能夠薪火相傳又能塑造自己的心靈,讓人們一代一代地延續保護下來,相傳留存,以教化天下,澤及四海。

作品目錄

序章
第一篇 中華傳統文脈
第一章 基因:大道之行
第二篇 大道之源
第三篇 非常道
第四篇 萬世師表
第五篇 《詩》中至美
第六篇 逍遙遊
第七篇 燕趙悲歌
第八篇 魅力工匠精神
第二章 自覺:性本愛丘山
第九篇 大風歌
第十篇 人倫遭遇政治
第十一篇 洛陽年少
第十二篇 鳳求凰
第十三篇 人間正道是滄桑
第十四篇 自在心
第十五篇 另類六朝人物
第三章 大氣:扶搖直上九萬里
第十六篇 唐僧形象
第十七篇 逃禪
第十八篇 千古文章未盡才
第十九篇 百年歌自苦
第二十篇 “文宗”求仕
第二十一篇 風雅大宋朝
第二十二篇 無字碑
第二十三篇 靈犀
第二十四篇 魂斷五國城
第二十五篇 枉凝眉
第二十六篇 孤枕夢尋
第二十七篇 道學家的矯情
第二十八篇 何人說斷腸
第四章 平淡:人有悲歡離合
第二十九篇 一代天驕
第三十篇 獅山梵影
第三十一篇 要留清白在人間
第三十二篇 畫家多詩人
第三十三篇 龍湖之會
第三十四篇 宦禍
第三十五篇 初心意味長
第三十六篇 拷問靈魂
第三十七篇 詞心
第三十八篇 兩千年一“夢”
第三十九篇 深情者
第四十篇 末代之累
第四十一篇 長夜先行者
末章
第四十二篇 家國天下

創作背景

王充閭小時候念過私塾,對中華傳統典籍接觸較早。隨著年齡的增長、研究的深入,愈加充滿了對中華民族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和自豪,確立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闡釋和書寫為寫作目標。在北京大學出版社支持下,採取散文隨筆形式,以事為經,以情為緯,創作出版了《國粹:人文傳承書》。這本書得到業界和讀者的肯定,被評為當年“中國好書”。接下來,又寫了姊妹篇《文脈:我們的心靈史》。

作品鑑賞

  • 多元互補,雜而不越
這本書梳理中國歷史上的文脈,從“立乾”上作者集中抓住了兩點,即作為群經之首的《周易》,以及貫穿中國文化的儒、道、釋、墨的思想脈絡,而作為衍化具體之“垂章條結繁”,則以對於各類有關人物的描述散現於多個篇章中,如以陸機《文賦》所標示的為文結構成篇之道,即“理扶質以立乾,文垂條而結繁”一說,則可謂處置得恰到好處。尤其在展開敘述和描寫時,又能以散文的精美語言娓娓道來,更能使人開發思路,萌生審美情趣。
《文脈:我們的心靈史》中每一篇章都可以單獨閱讀,細加思量卻能認識到,書中的各篇雖各自成章,卻是務總綱領、雜而不越,其具體篇章與“文脈”這一主題不論是直接或間接,分別是文脈延續中的一個涌動的漩渦,而這無數漩渦的轉動,卻正是文脈的律動之涌流。這種結構方式又正是該書與重在條分縷析地解說文化流脈的理論著作不同之處。因為以理論研究中國文脈的源流漫延,從《周易》開始,必廣涉儒、道、墨、法、兵、名、釋、陰陽等多家自身的學理構成以及相互的影響,造成中國文化的多元互補、雜而不越的特性。但是這樣的著作是學術理論著作,它是極為浩繁的學術工程,至今還尚未出現,即使出現了也不能作為文化散文來讀,並且也不能普適於廣大社會讀者的文化審美需要。
  • 文人墨客,各領風騷
從《文脈:我們的心靈史》一書中看到,作者以《周易》為文脈的源流之始,在論其為“大道之源”中,引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論,展開說其內涵廣大,無所不包,為後繼論說之各篇章的內容設好了現在的源流起點。書中論孔子老莊的文字較多,而探究儒道這些先師的學理,其思想之源無不出自於《周易》,尤其是其中的陰陽之論,而先秦時代的各家對於易理只是各據立足的基點與時代與終極追求而各有所是:儒家主要是取其陰陽中和,道家主要是取其陰柔至堅。而對於道家,後期法家主要是用“六經注我”的導引之法轉化為自家的政治權術。釋家對於儒家,主要取其仁愛:而釋家對於道家則主要取其空無之義理以輔實相追求。按影響學的方法清理下去,就會發現平常所未曾發現的很多問題。以該書中所寫的《燕趙悲歌》一文來說,內敘的主要是作者在趙國故都邯鄲叢台上對於戰國時代趙武靈王世家的興衰變化的追憶與感慨,特別因清代詩人張問陶《過正定》一詩中詠史之句“士慕原陵猶俠氣,人來燕趙易悲歌”,臨境遐想,引發文思,想起竊符救趙完璧歸趙的史事,以及刎頸送別信陵君的侯嬴、不畏強秦的藺相如,以至這些動人的故事齊涌筆下,更匯成一幅“燕趙悲歌”的鮮活畫卷。原來中國歷史上的俠士精神乃是源自墨家的流脈。前面已經點到了墨家思想,它是代表手工勞動者利益的墨翟所建立的學派,在傳世的《墨子》一書中力主護民、制暴、求實、非攻、兼愛,吸引的成員多為下層的實際勞作人士,這些人重義氣、恨不平、重然諾、求務實,不惜為朋友兩肋插刀,但在整個流派中卻缺少編制思想理論的士人,最後竟致有派無學,後繼者變成了白刃仇不義的實幹家,成為遊俠。於是在墨子之後這一流派卻從理念衍化為後世的俠士文化流脈。
由於《文脈:我們的心靈史》在展現文化流脈時廣作因枝振葉的伸張,書中所寫的文題內容也非常豐富,不僅在儒道人物身上多施筆墨,有對孔子、老子莊子的窮形盡相之述,也有對於各自宗於某家的歷史人物,如依楚辭風韻作詩的漢高祖劉邦,還有漢朝歷史上名聲與功業極高極顯的韓信賈誼司馬相如;東晉的陶淵明;唐代的“唐僧”、王勃、駱賓王、杜甫、韓愈;宋代的蘇軾、李清照、陸游、朱熹、朱淑真;明代的唐寅、李贄;清代的曹雪芹、黃仲則、納蘭、曾國藩等人。這些人在詩文創作與文壇聲譽上各領風騷,在思想文脈上也各自不同,如探尋其究竟,有的其人在儒、道、禪、墨等學派中各自秉持一脈,亦有人不執一尊,放任自由天性,我行我素,成為文化領域的異樣人物。對於上述各朝各代的這些以文化藝術名類被納入書中的人物,作者都有獨特視角,以其人之事、之文、之詩為切入點,探幽索隱,繪形繪聲,形象盡顯,論見識,論文采,論感人,都顯得獨有風致,並能對這些各有特性的人物,寫成難得一見的妙手文章。
  • 婉約豪放,才華絕代
在《文脈:我們的心靈史》中所涉及的女性人物雖不在少數,但作者並未從揭示宮闈秘事和風流趣聞處立筆,而著眼之處全是關係文脈主體的人物,為此對於兩位情采超凡的女詩人的敘寫卻有充分的筆墨,她們就是南宋時期在詩詞創作上卓為出色的女詩人李清照朱淑真
中國的詩詞的文脈源遠流長,從《詩經》到宋詩、宋詞的發展與流變,中間有很多詩人、詞人,詩詞體式、詩詞流派也各自紛呈,宋詞就分為豪放和婉約兩大流派,詩詞作者也有兩派都不屬的,也有兩派都沾邊的。作者選寫的李清照、朱淑真二人,李清照之作有婉有豪,朱淑真的詩詞之作是一律婉約。但她們二人被選入該書並多有論述,主要原因並不在於文脈的流屬,而主要是女性的“命脈”:她們二人都是中國古代作為女性的性別不幸的悲劇命運承擔者。她們的不幸都能以非常精妙清麗的詩詞表現出來,“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而具有同樣命運的一般女子卻無法以血淚訴之於詩文。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空前而又後來少少的傑出女詞人。她“端莊其品,清麗其詞”。《文脈:我們的心靈史》中評論她是一位“才華絕代、識見超群,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女子,她又要比一般女性更加渴求超越人生的有限,不懈地追尋人生的本真意義,以獲得一種終極的靈魂安頓”。作者對這位詞風多婉約、詩亦有豪放的女詞人,循其生活歷程與詩詞抒寫,探尋其命運與遭際和詞中的情感體積與重量,寫出了由表及里的李清照。她“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境淒凉”,其愁苦之情極多極重,“字裡行間的茫茫無際的命運之愁、歷史之愁、時代之愁”,還有“相思之痛、婕妤之怨,悼亡之哀、充溢著顛沛流離之苦,破國亡家之悲”。李清照的這種內心追求熾熱而外在卻無可憑依的情況下,她只有寄情於詞,她的詞成了夢中寄託的天地,所以她的詞才那么真切感人、高妙難比。中國古代歷史上才女不少,能獲得如此評價者卻不多。
如果說李清照的不幸是從喪夫、國破之後開始的,之前作為大家閨秀還有一段婦唱夫隨的幸福時光;而以《斷腸詩詞》名世的朱淑真,其生命歷程和婚姻經歷,卻完全可以用她的詩詞集名中的“斷腸”二字加以概論。朱淑真作為理學盛行的南宋時代的弱女子,不恪守封建理教的命運安排,自尋其所愛,廣受世俗白眼與輕蔑,自然不能像歷代烈女那樣能得以入傳旌表,被敬崇為女性的行為楷模,所以她除了有《斷腸詩詞》證明她的存在,此外則一片模糊。如果在歷史上也立有一個以“桑間濮上”為名的女性自主命運的詩詞流派,那漢代隨司馬長卿私奔的卓文君,一定會被推為《詩經》風詩中大膽追愛的女性的後繼的領先人物,而南宋的朱淑真也會是流脈中被立傳有名的佼佼者。作者在該書“何人說斷腸”中,以愛情心理偵探一樣的精細,曲盡其微的筆觸,對朱詩的述實、意象、想望等,加以現實的索隱、鉤沉,不僅復原了以詩為證的曠代女詩人的形象,也深入地展現了其人獨有的細緻而又豐富的內心世界。朱淑真的許多詩詞在充閭的引述闡發中都能化為女詩人的形象。如引朱詞(一說歐陽修之作)《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作者對此述評說:“此時的元夜雖然繁華依舊,但是,‘揭天鼓吹鬧春風’的溫情卻不見了,留給她的只是淚眼哭濕的春衫雙袖。這種無望的煎熬,直叫人柔腸寸斷。”這精到而深情的詩語揭示極其到位。
《文脈:我們的心靈史》正是這樣以如椽的大筆,在千年的文脈流淌中,盡寫中國人的心靈。千年文化一脈相承,這本書會讓人們把中國優秀文化傳承下去,並在新時代人們的生活中不斷創新。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文脈 : 我們的心靈史
王充閭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0年1月
978-7-301-30461-7

作者簡介

王充閭,遼寧盤山人。曾任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作協第五、六屆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第七屆名譽委員,遼寧省作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兼任南開大學瀋陽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