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登文道

文石登文道

登文道在潭頭的文石村。這裡是江海交接的關口,是水上進出省會的門戶為扼守江海通道咽喉的軍事要塞。登文古道,這條古老的渡頭之路,幾百年來少活走出了多少賢才、名家,延續著文脈潭頭的智慧和才學,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文化的光芒。

登文道在潭頭的文石村。這裡是江海交接的關口,是水上進出省會的門戶為扼守江海通道咽喉的軍事要塞。登文古道,這條古老的渡頭之路,幾百年來少活走出了多少賢才、名家,延續著文脈潭頭的智慧和才學,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文化的光芒。
幽幽古道順岸勢、沿水邊而建仍,見證了當年人文風氣也見證了歷史厚重和蒼桑,留下了幾個世紀來長樂學子和商人的足跡。據說原來登文道長約200米,現在退潮時,還可以走出幾十米。道頭是雙條石鋪面,每條巨石長約3米,寬半米多,厚近半米。現有條石有的還清晰可辨,如“龍門高家舍道一門”“楓林姜助造”等等,見證當年修造時,社會各方共襄盛舉的情況。據《長樂金石志》記載登文道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首倡者募緣籌款,歷經四載艱辛,募及鄉村上至縣城、洋門,下至楓林菊潭、邊蘭、阜山、二劉、嶺南等。此道由花崗石砌礎,條石鋪麵條長十尺,寬—點八尺,厚—點二尺,使雙條並列成道。
按例明清兩代自紳衿來往及儒童趕京考由此經過免收過渡費。福清及長學子上省、進京應試都由此登船渡江閩江囗水急浪大,加上江邊泥沙淤積,船隻無法靠岸,許多學子都要讓人涉水背到江中登船。後來,學子們便在天妃廟燒香許願倘若高中或出仕,必獻石鋪道,道頭取名登文道,表明這是登上文石的道頭,也可以寓意登上文官仕途。這就是這條象徵成功起點的登文道的來歷。
老道頭,可不簡單。此前約二百年的1409年,那個道頭,可是鄭和第三次及以後歷次下西洋都在此設祭開洋,揚帆出海的。福州正聯手國內7個古港城市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預備名單。福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現還留存5個相關文化遺產點,長樂登文道就是其中之一。其它的就是閩王祠的恩賜琅琊郡王德政碑、懷安窯址、迥龍橋好邢港碼頭及東岐碼頭、聖壽寶塔及天妃靈應之記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