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民歌

文登民歌是歷史悠久的地方民歌,它是民間音樂文化的寶貴遺產之一。其曲調柔和、優美、委婉動聽,純屬民間音調,沒有摻雜半點“洋”味兒,但它又區別於我國其它地區的山歌牧歌,具有濃厚的膠東地方風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登民歌
  • 類型:地方民歌
  • 地位:民間音樂文化的寶貴遺產
  • 曲調:柔和、優美
簡介,現狀,

簡介

文登民歌,在內容上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勞動人民生活和社會風貌。如《姐兒五更》、《尼姑下山》等,放映了封建時代的婦女所受的舊道德、舊禮教的束縛、揭露了舊社會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夯歌》、《漁民歌》等,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參軍五更》、《縫衣曲》等,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的抗日心愿。這些民歌,我們在整理時把它分成五類:一是新詞與勞動類,二是生活類,三是愛情類,四是秧歌類,五是其他類。
文登民歌的主要價值,一是為現時代音樂工作者研究民間音樂文化的歷史提供資料;二是為現時代音樂創作提供民間音樂素材,為音樂作者(主要是歌曲作者)在繼承傳統進行創新方面提供基礎。

現狀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挖掘蒐集民歌的時候,傳唱者多在六十歲左右,也有少數已是古稀老人了。從此,文登民歌也就銷聲匿跡了。到現40多年過去了,鄉村里會唱民歌的人已是寥寥無幾。幸好在40多年前文登文化館人挖掘蒐集了一批民歌,並且保存到至今,這也算是挽救了這筆財富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