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煥章(?——1916),海南省文昌市會文鎮南坡村人,清末貢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煥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海南省文昌市會文鎮南坡村
- 出生日期:1916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
個人簡介
中華民國建立的當年 ,文煥章應文昌中學王培春任校長聘請,出任文昌中學國文教員,與同時聘任的兩廣優級師範學堂畢業彭拔英(任英語科教員)陸京平(任國文科教員)符鴻澄(任自然科教員)等團結一致,嚴教善導,使學校很快出現了蒸蒸日上的景象。
個人經歷
1913年,孫中山組織革命黨人討伐袁世凱(史稱“二次革命”)失敗之後,北洋軍閥袁世凱吞食辛亥革命果實,竊取大總統桂冠,仍然居心叵測,為了推翻民主共和,復辟封建帝制,羅致清王朝的遺老遺小,軍政界的軍閥官僚,文化界的老朽腐儒,製造輿論,解散國民議會,推翻民主共和,復辟封建王朝,自號為洪憲皇帝,刻璽章制國旗,上演了一出政治鬧劇。各省的舊勢力如蠅逐臭,附和投靠。雲南土司出身的龍濟光割據廣東,也解散了省議會,迫害革命人士。龍濟光的奴才黃志桓盤踞海南,奉承主子的衣缽,魚肉海南人民,鎮壓革命民眾。孫中山先生指示廣東省都督胡漢民委任文昌革命人士、國會候補議員陳俠農為瓊崖討袁軍總司令,擁兵數千人,在瓊山與文昌交界的白石溪設立討袁軍總機關,討伐“奴才的奴才”黃志桓所率領的擁袁反動武裝。此場新生與守舊、革命與反革命的生死鬥爭,波及文昌地區和文昌中學。。討袁軍總司令陳俠農經常親臨文昌中學進行革命宣傳,爭取進步教員和眾多學生的擁護和支援。文昌中學國文教員文煥章是清末貢生、民國宏儒,擁護共和,反對復古,竭盡全力。文煥章發動學生罷課以抗議袁世凱復辟帝制,並對陳俠農的討袁革命行動極力聲援,在學校和鄉間積極為其宣傳。他斷言:“復辟稱帝必然不成,國人必須誓死與之抗爭。”受文煥章的影響,文昌中學的學生擁護和支援討袁軍。軍閥黃志桓在當時文昌縣南大姓林氏於小姓的鬥爭中與文煥章有隙,公仇私怨,讓他對文煥章恨之入骨,故主使文昌縣知事胡熹以文煥章“暗設機關,為匪參謀”的罪名將之逮捕,並於1916年5月21日在便民市(現文城鎮)太平橋頭將其殺害,文煥章被害時年方56歲。他的故居、齋舍、書稿、詩文以及著作《黨學鄉導》、《孟學要旨》等也被付之一炬,家人被追捕,並株連親鄰甚眾。文煥章的四位兒子和三位堂弟及時逃亡南洋,才幸免於難,然後回國投考軍校攻讀,在雲南講武堂或在黃埔軍校畢業,投身北伐。文煥章之家,就有兩名中將、一名少將。這些少壯軍人,軍校時是同學,戰場上是同志,籍貫又是同鄉,具有“三同”關係,又值國難當頭,彼此之間,消除積怨,共赴國難,“相逢一笑泯冤仇”,壞事變成了好事。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認文煥章為革命烈士。文煥章長男文鴻恩時任上海市公安局長,挾國軍中將之威嚴,回瓊喪父,制棺、立碑、建墓園,同時抓獲原文昌縣知事、殺父仇人胡熹就地正法。文鴻恩到文昌中學參觀,徘徊良久,滿懷心事。詹行烍校長接待,觀其形,察其意,當面建議文將軍捐建一座建築物,為永久紀念文煥章烈士。文鴻恩當場答應,認捐四千光洋,於文中遷建新校時,在校園中心區修建一座文煥章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