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玉(1615—1647),字玄子,號芷園,東莞萬江租人。行俠仗義,結交甚廣。19歲考取秀才,為廣州儒學生員。22歲鄉試中舉人,29歲中進土,授翰林院庶吉士。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破南京,朱由崧被俘,家玉逃到杭州。閏六月,唐王即位於福州,改元隆武,張家玉被授為翰林院侍講,兼編帝王起居注。七月初一,隆武帝親征江西,命張家玉為兵科給事中,監督御右營永勝軍。十一月,清軍圍困撫州,他率軍馳援,用埋伏誘敵計,先在許灣(今江西臨川縣),後在千金坡,接連大敗清軍,解撫州之圍。
基本介紹
文烈張公祠地理位置,張家玉,張公祠的結構,生平事跡,
文烈張公祠地理位置
張家玉
張公祠的結構
祠分兩幢,正堂上掛大木匾,題“念茲堂”。神樓立木神主,書“明賜進士及第,歷官翰林院庶吉士,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太子少保,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增城侯諡文烈,芷園公之神位”。傍邊配祀“琚子公諱家珍之神主”。香案整齊,莊嚴肅穆。
生平事跡
隆武二年(1646)正月,在保衛福州新城的戰鬥中,張家玉中箭墮馬,摔斷了手臂,幸得都司林雄冒死把他救回。後受命到廣東潮、惠二州籌餉招兵,被委為新軍“監督總理”,他在潮惠招降農民軍十餘萬人,選取其中精壯萬人組成五個營。不久,隆武帝在汀州被殺,剛建立起的新軍,因大勢已去,又缺糧餉,只好解散,他於八月回到東莞家鄉。十二月清軍攻破廣州,清朝兩廣總督佟養甲多次派人到家玉家勸降,均被他嚴詞拒絕且與陳邦彥、陳子壯等相約聚兵廣州附近為牽制。清順治四年(1647年)正月,清軍入莞,到處燒殺搶掠,引起東莞人民強烈反抗,水鄉一帶人民紛紛組織起來抗清,道滘首領葉如日派船迎張家玉,尊為主帥。他精選驍勇鄉兵五千餘人,誓師抗清。三月十四日,張家玉率義軍攻入莞城,活捉清知縣鄭鋈,任命原明朝東莞儒學訓導張珆為知縣。布置停當後還師道滘,為收復廣州作準備。三月十七日,清廣東提督李成棟率大軍攻莞城,家玉率義軍先後與之大戰於萬江租和道滘,不支敗走西鄉。其祖母陳氏,母黎氏及妹石寶俱投水自盡;妻彭氏被執,不屈而死。後來,張家玉的義軍不斷得到補充,曾先後攻克新安、博羅、連平、長寧、歸善、增城等地。十月,李成棟集中大軍撲向張家玉駐地增城,雙方大戰十天,張家玉身中九箭,身負重傷,不願作俘虜,遂投塘而死,時年僅33歲。次年(1648年),南明永曆帝贈封他為太子少保、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不久,又加贈太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增城侯,謚“文烈”。張家玉詩作遺留不少,後人輯有《張文烈公軍中遺稿》和《張文烈公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