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雍正五年(1727年),稱縣城,轄13保,宣統元年稱城廂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稱陵陽鎮,屬第一區管(區治所地)。
1950年1月,建立陵陽鎮人民政府,歸一區管。
1951年,將陵陽鎮劃為城東鎮、城西鎮。
1953年4月,撤城東、西鎮建第21區(亦稱城關區)。
1954年,撤城關區人民政府,改為城關鎮人民政府,劃歸一區管。
1955年10月,城關鎮人民政府改稱人民委員會。
1958年10月,成立
人民公社,城關鎮所轄的友好一、二聯社劃歸東方紅公社管。
1964年4月,城關鎮從一區劃出歸縣直管。
1968年,建立城關鎮革委會。
1969年12月,東方紅紅旗大隊和捍衛大隊1、2、3、4隊,佐橋公社的火箭5、6、7隊劃入城關鎮。
1981年,恢復城關鎮人民政府,同年11月,規範地名改稱文林鎮。
1992年7月,陵陽區更名城關區,文林鎮劃歸城關區管,同時,將東方紅公社劃入文林鎮。
1995年,文林鎮從城關區劃出由縣直管(區級),將佐橋(含1992年併入佐橋的九品鄉)劃歸文林鎮,2005年劃入蜂蜜鄉。
2019年12月6月,文林鎮拆分為文林街道、
普寧街道、
懷仁街道,文林街道為仁壽縣政府駐地。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7年3月,全縣合併村組,將原35個村合為20個,273個組並為156個。
2013年9月,文林鎮全面進行村改居工作,調整部分社區轄區範圍新組建社區5個,共有社區38個。
2019年12月6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設立文林街道,以原
文林鎮蜜桔社區、飛泉社區、陵陽社區、先農社區、書院路社區、城西社區、文林路社區、建設路社區、
陵州路社區、
金馬路社區、嘉南社區、南壇路社區、學習社區、忠實社區、火箭社區、城南社區、石蓮社區、奎星閣社區所屬行政區域為文林街道的行政區域,文林街道辦事處駐金馬路一段52號。
2020年5月,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合併後社區為文林社區、書院社區、南壇社區、陵陽社區、陵州社區、奎星閣社區、金馬社區、火箭社區、忠實社區、飛泉社區、建設社區、先農社區。
區劃詳情
2020年,文林街道轄12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金馬路一段52號。
地理環境
人口
2019年,文林街道戶籍人口9.6萬人,常住人口14萬人。
經濟
2019年,文林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1747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0783.6元,鄉鎮工業增加值49403萬元,鄉鎮第三產業增加值565171萬元,特色主導產業增加值207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額383849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794.5萬元,財政收入28892萬元。
政治
| |
| |
| |
| |
| |
| |
統計截至2020年5月,參考資料來源仁壽縣人民政府網。 |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20年末,文林街道轄區內有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1所:仁壽縣第一中學南壇校區,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1所:仁壽中學,縣級國小1所:仁壽縣師範附屬國小。
醫療衛生
截至2020年末,文林街道轄區內有綜合醫院1所:仁壽縣中鑫醫院。
體育事業
截至2020年末,文林街道轄區內有體育館、天仁公園、人民廣場、九龍天梯等體育健身場所。
歷史文化
文林街道,因文林橋得名(古文林橋附近文人輩出,故橋名為文林橋),擁有“文士如林”的美譽。
風景名勝
奎星閣位於仁壽縣文林街道奎星街一段。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後毀於戰火,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1988年,將古閣修葺一新,重放光彩。
奎星閣閣基占地196平方米,基寬14米。由須彌座、閣身、寶頂三部分組成。高29米,為四重檐八面體攢尖式木結構建築,青灰簡瓦屋面,維修後改為琉璃瓦。奎星閣原是封建社會樹立文風,藉以標誌文明的建築。
天仁公園位於仁壽縣奎星街與南壇路交界處,與飛泉山公園遙遙相對。由天梯、天街、天梯公園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