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杏雙禽圖》是明代畫家吳彬的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為一級文物,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所展現的是誘人的初春景色。一棵枝幹粗壯的老杏樹從畫外伸來,粗枝向右下方舒伸,細枝又朝上回折。另有些茁壯細枝從右方直向上伸展,朝陽的枝上有無數初放的花朵,繁英密蕊,生機盎然。下方粗枝上立一對鴛鴦,兩禽首尾相向,緊緊偎依。此圖採取枝頭特寫,在中國畫術語中被稱之為折枝花。杏樹枝幹用濃墨勾出,再以赭絳渲染。朝-陽面與背陰面形成對比,從而使枝幹圓渾自然,立體感很強。追求真實,枝幹的斷裂,也被描繪得惟妙惟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杏雙禽圖
- 規格:縱120.4匣米,橫56.7厘米
-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 現收藏地 :台北故宮博物院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材質:紙本
- 作者:吳彬
- 創作年代:明代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畫展現的是誘人的春光,一棵枝幹粗壯的老杏樹從畫外伸來,樹枝上有無數怒放的花朵,繁英密蕊,生機盎然。樹幹上立一對鴛鴦,兩禽首尾相向,緊緊依偎。雄鳥回望雌鳥,雙目含情,口微張開,似在竊竊私語。雌鳥將頭貼在雄鳥背上,親昵無比。作者將名款及印章落在最高的那一根老樹幹上。在畫面的右上角有乾隆御題詩一首:“一樹穠華照碧江,落梅五月不同腔。綠鴛高上橫枝立,為愛花皆並蒂雙。”下有乾隆之印。
藝術鑑賞
鴛鴦喜歡在水中游弋,畫面上這一對鴛鴦卻偏偏站在被風霜蟲害所蝕的樹幹上。於是,看似一幅表現愛情的花鳥畫,卻給人一種難以名狀的悲戚感,畫家在燦爛美好的表象之下,似乎暗喻著某種不安或災難。
此畫造型嚴謹,布置得宜,生意浮動,給人以一種歡樂和諧的感覺:此圖採取枝頭特寫,在中國畫術語中被稱之為折枝花,畫面僅畫杏樹的枝幹,不畫全樹?以杏花人畫,畫家們以抒“杏花疏雨”之情懷,表現明媚的春天的熱烈。帶著情感,帶著希望,一片赤誠。花鳥畫,自有花鳥畫的情趣、特性,作為花鳥畫家,如果沒有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其作品就無法去打動別人。此畫成功之處,在於巧妙構思,完美的技巧,能打動人們心弦,能吸引讀者,故具備審美的功能與價值?杏樹幹借鑑書法筆勢,曲盡其形,頓挫有力,於凝重、蒼勁中見其質感。枝幹用濃墨勾出,再以櫧絳渲染,朝陽面與背陰面形成對比,使枝幹圓渾自然,立體感強。杏枝上繁花如錦,如簇如織,卻繁而有致,多而不亂,似有清新之氣脫紙溢出,迷漫在空氣中,清香之氣撲面而來?枝杈橫斜,交錯映掩,相互遮擋,穿插自然、生動。粉色花朵飽滿,花辦以淡墨略勾其形廓,給以粉筆蘸桃紅暈染著色,濃心淡辦,柔嫩輕盈,尤其在綠色鮮嫩枝葉襯托下,更覺姣美可愛,著花枝條,勁俏挺實,點綠色葉尖,以示一派生機:一對漂亮的鴛鴦,點活在畫面上,花枝上鴛鴦羽毛片片,色彩斑斕,尤其是頸部所採用的“絲毛”畫法,使鴛鴦格外生動喜人,可見一對伴侶鴛鴦的來到,更顯得豐富多彩:整體看去,風華妍雅,賞心悅目。畫幅上端御筆題詩一首:“一枝濃華照碧江,落梅五月不同腔,綠鴛富上橫枝立,為愛花皆並蒂雙。”下鈐一乾隆印。
該圖採用折枝畫法,杏樹枝幹用濃墨勾出,再以赭絳渲染,朝陽面與背陰面形成對比,枝幹圓渾自然,富有立體感,粉紅色的杏花花瓣飽滿,淡綠色的枝葉鮮嫩。而一對五彩鴛鴦更是用筆嚴謹,一絲不苟,靚羽片片,色彩斑斕,作者用“絲毛”畫法,把羽毛描繪得生動逼真。吳彬的繪畫特點多以意取勝,奇在造型、筆法多變,與眾不同,故這幅畫除反映出尚時尚古、精工細繪的宮廷風格,還有著色古雅筆爽氣清之風貌,這大概便是吳彬人格精神的體現。
作者簡介
吳彬,生卒年未詳。明代畫家,字文仲,一作文中:福建莆田人。後流寓金陵:刀歷間,宮中書舍人,以書畫擅名,佛像人物,形狀奇異,自成一格、白描尤佳”有人評淪他:“遠即不敢當道子,近亦足力敵松雪:”也善畫山水,即景揮灑,構圖新穎,迥別於人。傳世作品有《山蔭道上圖》卷、《岱輿圖》軸、《達摩像圖》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