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偽真,無有故新 語出王充《淪衡·案書》:“夫俗好珍古不貴今,謂今之文不如古書。夫古今一也,才有高下,言有是非。不論善惡而徒貴古,是謂古人賢今人也。……蓋才有淺深,無有古今;文有偽真,無有故新。”在漢代,經學大倡,許多人“白首窮經”,文壇也迷漫著復古之風。王充首先指出當世“好高古而稱所聞”,“賤今而輕所見”的傾向的荒謬。他認為文章只有真偽之分,不應該由於古今不同而有所厚非。並提出“優者力高,明者為上,實事之人,見然否之分者。睹非,卻前退置於後,見是推今進置古。”(《超奇》)強調實事求是:只要是高明的就加以肯定,壞的就加以貶斥,只分是非,不分古今,看到錯誤的,即使是古代的,也要降低它的地位,把它放到後面;看到正確的,即使是今天的,也要提高它的地位把它放到前面去。這種實事求是的評價作品的主張無疑是符合社會進化的客觀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