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轉型與中國海權》是2011年文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倪樂雄。本書作者獨闢蹊徑,從東西方文明比較的視角,對中國和西方歷史上的海軍做了深入的比較分析。
基本介紹
- 書名:文明轉型與中國海權
- 作者:倪樂雄
- ISBN:9787549602414, 7549602417
- 頁數:204頁
-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11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尺寸及重量: 23 x 16.8 x 1.8 cm ; 381 g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文明轉型與中國海權》作者超越一般軍事學領域,立足於戰爭與文明、戰爭與文化的關係,對歷史上的海權現象進行了研究。
作者力圖在闡明海權歷史現象的同時,對當下轉型期的中國海軍戰略,以及未來中國海軍建設做了巨觀的思考,提出了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中國現代化轉型的時代背景、東西方文明的比較視野、對歷史與未來的分析和研判,使得作者的許多觀點成為當代中國海權思想的組成部分,不僅引起國內高層、軍方和同行的高度關注,也引起了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同行和軍方的高度關注。
編輯推薦
《文明轉型與中國海權》:從陸權走向海權的歷史必然,我們現在處於怎樣一個時代?
海洋國家的繁榮富強總是同它們的海軍力量的強大成正比的。強大的海軍保障國家財富的積累,而財富豐足反過來保證了海軍的強大。兩者互相支撐形成良性循環。這種商業與海軍的良性互動模式貫穿了古希臘的科林斯到今天的美國,是歷史提供的且被反覆證明的繁榮富強最佳模式。
強大的海軍可以在海上殲滅入侵之敵,從而大大地減輕陸軍的負擔,並且在很好程度上承擔本土陸軍的功能。與其說海權拱衛陸權。不如說本土陸權的功能部分地轉移給海權。因此,對海洋國家來說,不存在海權與陸權哪個更重要的問題,而是在整個國防體系運作中發揮各自不可代替的功能,以及隨戰場空間變換二者如何協作的問題。
海軍越強大,本土越安全。
從陸權走向海權的歷史必然。
外向型經濟結構一旦形成,必然召喚強大的海權。
面對高山黃土數千年後,中國已經轉過身來面對海洋。我們已經拋棄“數千年的”傳統內向型經濟結構,變成了依賴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經濟結構。我們正從傳統農耕國家變成現代海洋國家。生存方式的轉型,將導致政治、軍事、外交、教育、倫理道德、法律、風尚習俗和價值觀等全方位轉型。此誠中華五千年未有之變局。
現代海權是國家向現代化轉型時的必要選擇,也是一個占老文明向現代文明轉型的必然現象,同時也是國家政治發展的需要。
圖書目錄
自序 文明衝突與中國海權
21世紀對海權的沉思
海權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從陸權到海權的歷史必然——兼與葉自成教授商榷
海權與中國的發展
從海權和社會轉型角度看鄭氏水師——兼對中國古代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的再思考
在鄭成功水師的背後
歷史“長時段”與台海局勢
北洋艦隊戰鬥隊形與戰術火力再探討——“夾縫雁行陣”:最糟糕與最合理的怪異組合
農耕社會軍事思維的超越——儒家戰爭觀與現代軍事技術之間的艱難對話
20世紀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反思
中國海權戰略的困境
文明轉型與中國海軍戰略
作者簡介
倪樂雄,著名軍事學者,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加拿大渥太華中國事務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兼職教授,198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
研究範圍:東西方戰爭文化比較、戰爭史、國際軍事外交戰略和中國海權戰略等。出版著作及譯著多部,發表文章260餘篇。
曾以2000年度美國國務院新聞總署“國際訪問者”身份應邀出訪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國防大學、陸軍戰爭學院、陸軍參謀指揮學院、西點軍校、太平洋戰區總部、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
2009年,應邀在加拿大外交部北亞司、國防部戰略研究院、皇家軍事學院、羅馬俱樂部加拿大協會、卡爾頓大學諾曼派特森國際關係學院與加拿大外交部聯合舉辦的“戰略論壇”發表演講。
多次應邀在中國軍方大軍區、軍兵種司令部、集團軍和海陸空軍事學院,以及地方各高等院校作有關中國軍事現代化和軍事外交專題等演講。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稱他為:“一位傑出的中國政治與學術精英。”
日本、美國學者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評論》的文章稱他為:“也許不是僅有的、但卻是最有創見的中國馬漢學派的代表。”
發表於《澳大利亞國防軍》的文章稱他為“最具創見的馬漢學派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