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與早期國家探源·中外理論、方法與研究之比較

文明與早期國家探源·中外理論、方法與研究之比較

《文明與早期國家探源·中外理論、方法與研究之比較》是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淳。

基本介紹

  • 書名:文明與早期國家探源·中外理論、方法與研究之比較
  • ISBN:7806788107,9787806788103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陳淳,浙江奉化人,1948年出生於上海。1978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教授,獲碩士學位。1982-1986年在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任教。1986年赴加拿大麥基爾大學人類學系留學,1992年獲博士學位。1986年底回國,任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博導。主要從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舊石器時代考古學、農業起源、國家與文明起源研究。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著有《遠古人類》、《中國猿人》、《考古學的理論與研究》、《考古學理論》、《當代考古學》等。

內容簡介

《文明與早期國家探源?中外理論、方法與研究之比較》就文明與早期國家起源問題,系統地介紹了國際考古學、歷史學界在這一領域研究的方法沿革、理論進展,詳細介紹了從西方早期思潮,經摩爾根、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會進化理論,到新進化論,再到後現代思潮的發展歷程,評述了自發論、水源論、戰爭論、貿易論等早期國家起源的主要理論,並對社會複雜化問題、酋邦問題、五大文明古國考古學考察的最新進展等作了重點闡述。尤其是《文明與早期國家探源·中外理論、方法與研究之比較》結合中國良渚文化去向研究,對國際上早期文明崩潰問題研究進行了精彩評述,這對我們認識當今世界的文明走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認識論的探討
1.1 傳統史學途徑 編年學 史料與考辨 對考古學探索的影響
1.2 科學途徑 歸納與演繹 規律與表象
1.3 範例的變更 新考古學 新史學
1.4 小結
第二章 思潮與理論
2.1 西方早期思潮
2.2 摩爾根的文化進化論
2.3 馬克思主義進化論
2.4 文化歷史特殊論
2.5 美國新進化論
2.6 社會類型與酋邦概念
2.7 弗里德的政治社會演化 平等社會 等級社會 階層社會國家社會
2.8 塞維斯的社會進化模式 游群 部落 酋邦 國家
2.9 對新進化論的批評
2.10 後現代思潮
2.11 小結
第三章 社會動力與進程
3.1 柴爾德的自發論
3.2 威特福格爾的水源論
3.3 卡內羅和哈斯的衝突論
3.4 拉斯耶的貿易論
3.5 亞當斯和弗蘭納利的系統論
3.6 雷德曼的系統/生態論
3.7 從酋邦到國家
3.8 小結
第四章 社會文化複雜化
4.1 環境與文化生態
4.2 人口
4.3 聚落形態
4.4 城市與都市化
4.5 威信、權力與管理
4.6 奢侈品與手工業專門化
4.7 宗教、禮儀與藝術
4.8 小結
第五章 考古學和民族學中的酋邦
5.1 厄爾的案例:丹麥、夏威夷和秘魯
5.1.1 丹麥的賽地區
5.1.2 夏威夷的考艾島
5.1.3 秘魯曼塔羅河谷上游
5.1.4 多線演進的酋邦
5.2 瓜地馬拉的卡米納留尤
5.3 加勒比海地區
5.4 美國南部地區
5.5 中美洲奧爾梅克
5.6 中國環太湖地區
5.7 中國海岱地區
5.8 四川成都平原
5.9 小結
第六章 早期國家的民族學與考古學觀察
6.1 近代原始國家
6.1.1 祖魯
6.1.2 西非王國
6.1.3 切羅基
6.1.4 夏威夷
6.2 古代早期國家
6.2.1 美索不達米亞
6.2.2 埃及
6.2.3 瑪雅
6.2.4 印度河流域
6.2.5 中國的夏與商
6.2.6 小結
第七章 文明的崩潰
7.1 討論崩潰
7.2 了解崩潰
7.3 個案比較:瑪雅與良渚
7.4 小結
後記 中國文明與早期國家探源展望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